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1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歌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他为之动容,心生恻隐之情。汉武帝此后经常派遣使者千里迢迢带着锦绣帷帐、美味佳肴到乌孙慰问细君公主,勉励她安心边塞,不辱使命。

  让细君公主无法接受的是,她必须遵从乌孙国俗,改嫁猎骄靡的继承人长孙军须靡。细君公主饱受儒家传统教育,“一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根深蒂固,她修书一封给汉武帝,诉说心中的委屈,请求回国。汉武帝回话“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公主听君命改嫁军须靡,其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少夫,不久后她因病郁郁而终。

  细君公主历经几番沉浮,饱尝世间的荣辱与酸楚,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大义,她献出了青春和生命,香消玉殒于伊犁河畔。

  细君公主墓位于昭苏县夏塔草原,坐北朝南,背依巍峨耸立的天山主脉,面朝湍流不息的夏塔河。整个香冢微微呈半月形,宛如一座小山峰,上面长满绿草和鲜花。周围草原襟抱,青草葳蕤,环境幽静安宁。每当朔风掠过草原,河水如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时,她的芳魂能否实现“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梦想呢?

  尽管细君公主在乌孙国仅仅生活了5年,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我们应该永远缅怀她。

  乌孙王军须靡从细君公主身上感受到了大汉的强盛和威仪,他还想维系这种政治婚姻联盟,于是军须靡再次向大汉求亲。

  汉武帝深谋远虑,匈奴不灭,国无宁日,为了乌孙国和汉朝的联盟,他决定再次以公主下嫁。经慎重挑选,重任落在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身上。解忧是个乐观豁达、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她对汉武帝的和亲政策,有着充分的理解,没有哽咽和眼泪,她欣然领命,慨然西行。

  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位居右夫人,却没有得到军须靡的宠爱;匈奴公主母以子贵,她的儿子泥靡是王位继承人。乌孙王的宠信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利益,解忧公主虽心里清楚,却回天无力,在与匈奴公主的较量中,她始终处于下风。

  人算不如天算,军须靡因病卧床不起。他权衡再三,考虑到儿子泥靡年纪太小,只能将王位传给堂弟翁归靡。军须靡辞世后,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改嫁给翁归靡。大汉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接连获胜,翁归靡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解忧公主的境遇有了明显改善。

  解忧公主因势利导,加上与翁归靡情投意合,她逐渐进入佳境。解忧公主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苦心经营,终于站稳了脚跟。

  解忧公主与翁归靡生育了三男两女,两人感情日益深厚。翁归靡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得到了解忧公主的有力佐助。乌孙国与大汉朝关系密切,逐渐疏远了匈奴。解忧公主成为汉乌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

  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与西域各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丝绸之路繁荣一时,西域诸国争相与大汉朝交好,这引起了匈奴权贵的恐慌和敌视。

  数次施压无果后,为了维持其在西域的统治,匈奴单于与车师国一起发兵,大举讨伐乌孙国,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 今新疆乌苏 )、车延( 今新疆沙湾县 )等大片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牲畜,并派出使者威胁乌孙王翁归靡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才罢兵。

  亡国在即,亲匈奴派的乌孙权贵煽风点火,蛊惑人心,怂恿翁归靡满足匈奴单于的要求,交出解忧公主,与汉朝断绝往来。有人主战,有人主降,翁归靡一时心慌意乱。

  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上书大汉朝廷,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请求支援。从汉昭帝病重到驾崩,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朝廷此时根本顾不上数千里之外翘首以待的乌孙国。

  在内忧外患中,解忧公主协助翁归靡积极备战,团结乌孙贵族,动用一切积极力量,抗击匈奴的入侵和颠覆,使得匈奴铁骑始终未能进入伊犁河谷,稳定了乌孙国的军心和民心。

  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和翁归靡十万火急再次上书“哀救公主”,并提出汉乌联军、东西合击的计划。独揽大权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15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翁归靡亲率铁骑5万,从西面进攻匈奴。汉乌联军密切配合,大获全胜。匈奴死亡4万余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70余万头,国力极大削弱,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50年的辛苦经营,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终于圆满实现了。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50多年,先后嫁给军须靡、翁归靡、泥靡为妻,对乌孙国乃至整个西域,都有重大影响。她的长子元贵靡继位乌孙国王,次子万年为莎车国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弟史嫁给龟兹国王为妻,小女素光嫁给若呼翕侯。和亲政策在解忧公主的努力下达到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

  长子与幼子相继病死,年逾七旬的解忧公主有了叶落归根的念头,她上书汉宣帝“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汉宣帝看后很是感动,派人将解忧公主接回长安,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她及家人。安享了两年的幸福时光,解忧公主溘然辞世。

  历史是一条充满血腥味儿的男人河,女人有时是这条河里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尽管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没有上马杀敌或是著书立说,可她们用柔情和泪水,温婉和机智,功在当代,泽被后世,为发展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密切民族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民族团结之花别样红

  新疆——史籍中称之为“西域”的地方,早在汉朝就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自那时起,这块土地的命运就跟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历来都是同呼吸、共患难的,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齐心协力,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2013年,对于新疆来说,是很不平静的一年,南北疆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给新疆各族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血案提醒人们,境内外“三股势力”唯恐新疆不乱,他们挖空心思制造事端,冲击基层政权机关,杀害各族无辜群众,手段凶残,对这些恐怖分子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尼勒克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3%,民族团结和维稳工作尤其重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尼勒克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搞好这两件中心工作为发展生产、富国强民、社会稳定的主动力,效果良好。尼勒克县多次被自治区和伊犁州命名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模范县,历年来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小故事,温暖和鼓舞着各族群众的心。

  军民团结的“带头人”哈勒克

  哈勒克是尼勒克县木斯乡牧业村党支部书记,哈萨克族,他最善于做调解工作,尤其是军民团结和军民共建工作,被誉为军民团结的“带头人”。

  一次哈勒克路过军区农场时,见一位战士被一匹受惊的军马拖着狂奔,生命岌岌可危。哈勒克见状大吃一惊,他冒着危险,飞身上前拦住惊马。那位战士已经昏迷不醒,哈勒克心急如焚,立即将战士送往卫生院并守在一旁,直到战士脱离生命危险,才悄然离开。军区农场指导员得知情况后,登门道谢,他握着哈勒克的手,激动地说,要以哈勒克为榜样,号召农场的指战员向他学习。

  村上有位叫沙力达提的牧民因产生误会,殴打了军区农场的一位战士,影响很不好。哈勒克听说后,问明情况,亲自带着沙力达提到部队农场道歉,并耐心做说服教育工作,误会消除,疙瘩解开,沙力达提与那位战士成了好朋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