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1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有一次,牧民扎瓦提的一头牛闯进了部队农场的麦地,看护人下手太重将牛打死。气头上的扎瓦提闹到部队,要求赔偿1000元的牛款。一场看似普通的纠纷,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关键时刻,哈勒克出面调解。他一方面教育扎瓦提看管好牲口,一方面同部队友好协商,妥善处理了这次军民纠纷。

  在哈勒克和农场领导的努力下,牧业队与军区农场亲如一家,你帮我,我帮你,谁都离不开谁,军民鱼水情深。

  亲人不分你和我

  汉族人黄新华从外地辗转来到尼勒克县乌赞公社特阿热提大队时,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维吾尔族农民阿不都拉像对亲人一样照顾他,从各方面解决黄新华生活上的困难,使他的生活走上正轨,日子越过越好。两家人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阿不都拉患心脏病,突然病倒了。黄新华二话没说,立即找车将阿不都拉送到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因病入沉疴,阿不都拉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阿不都拉的妻子、儿子和七个女儿哭声一片,慌作一团,孤儿寡母九口人的日子可咋过啊!

  阿不都拉的长子沙买提是个残疾人,七个姐妹都还年幼,阿不都拉的妻子只能以泪洗面。黄新华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他默默地挑起两家人的重担,把两家的地合起来耕种,浇水、除草、洒农药、收仓入库等,一揽子全包了。

  几年下来,黄新华累弯了腰,累驼了背,他无私地为沙买提一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无偿援助。沙买提心里过意不去,执意要给黄新华钱,黄新华说:“我过去困难时,你们帮我渡过难关。现在我条件好了,帮助你们是应该的。既然是亲人,还分什么你和我呢?”

  哈萨克族“活雷锋”马哈买提

  马哈买提·阿依塔洪是哈萨克族,新疆师范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离县城较远、条件较差的苏布台乡任教。他任劳任怨,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马哈买提·阿依塔洪不仅书教得好,还有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绝活儿——接骨。马哈买提·阿依塔洪“真人露相”缘自一个名叫切克热汗的学生,他不慎摔断了腿,痛苦不堪。切克热汗的父母心疼儿子,到处打听寻找能替儿子接骨的医生。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自告奋勇找上门说:“我想接一下试试。”

  在众人狐疑的目光注视下,马哈买提·阿依塔洪给切克热汗接好了腿骨。没过多久,切克热汗的伤口愈合,就能下地走路了,恢复得很好。这一下,马哈买提·阿依塔洪的名声传出去了,找他接骨的人络绎不绝。此后,马哈买提·阿依塔洪利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地义务为人接骨疗伤。

  养路队一位姓张的女工下巴脱落,说话饮食困难,家里人束手无策,经人介绍找到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艺高人胆大,马哈买提·阿依塔洪手到病除,麻利地给张姓女工成功复位,她很快就能自如地吃饭咀嚼。张姓女工的丈夫千恩万谢,一定要给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诊疗费,他摇摇头说:“这钱不能要,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

  尼勒克县食品公司干部拉瓜的儿子迪力夏提膝盖骨折,疼痛难忍,无法行走,找了好几位专业医生诊治,都不见成效。40多天里,迪力夏提痛不欲生,备受煎熬。拉瓜万般无奈,将儿子送到马哈买提·阿依塔洪家里请他瞧瞧。尽管延误了病情,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还是尽心竭力为迪力夏提治病,他花了17天时间,治愈了迪力夏提。拉瓜一家感激不尽。

  后来,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调任苏布台乡文教干事,他一如既往,利用自己的正骨医术为各族群众无偿治病。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上世纪80年代,伊宁县麻扎村一个4岁小男孩儿不慎摔断了腿,他的父母抱着孩子找了很多医生,都告诉说“孩子送大医院截肢吧”。望着怀里活泼可爱的孩子,父母肝肠寸断,泪如雨下,怎么也下不了给孩子截肢的决心。

  就在这时,有人告诉孩子父母,马哈买提·阿依塔洪能妙手回春。孩子父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马哈买提·阿依塔洪,恳请他救救孩子。马哈买提·阿依塔洪沉着冷静,精心治疗,细心呵护,用了40天治愈了小男孩儿。

  30多年来,马哈买提·阿依塔洪为3000多例骨折伤患义务治疗,分文未取,是远近闻名的“活雷锋”。

  五月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我们在尼勒克县采访,时值新疆喀什巴楚县的恐怖袭击事件刚过去不久。走到尼勒克街头,人群熙熙攘攘,各民族群众面色如常,谈笑风生,他们的生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可见人民群众对新疆的社会信心水平还是认可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会轻易被动摇。

  5月28日这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我们在尼勒克县宣传部副部长陈华林和信访局局长王红旗的陪同下到苏布台乡采访,遇见主管科教文卫的副县长张志英。张副县长为人豪爽,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们正赶上苏布台乡的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这儿民族团结的氛围。

  张副县长介绍说,“苏布台”蒙语的意思是“两面高山的水向中间洼地汇集”。苏布台乡共有2137户8092人,6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定居,其中维吾尔族4332人,占52.7%;哈萨克族3458人,占42.1%,其他民族是汉族、柯尔克孜族等。

  听完张副县长的介绍,对苏布台乡大致有了点儿了解。我们信马由缰,四处转悠,体验民风民俗,品尝风味小吃。

  活动地点放在苏布台乡中心学校,因为是敏感时期,维持秩序的警察比平时多了些。民族团结教育月以维吾尔族喜闻乐见的“麦西来普”文艺汇演的形式开展,男女老少都来参加,音乐一起,广场上欢歌笑语,翩翩起舞。

  舞台上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美丽维吾尔族姑娘在男歌手悠扬浑厚的歌声中,跳着欢快的舞蹈,一旁的小演员拍着节奏鲜明的掌声。一位年过六旬的维族大爷竟然唱起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尽管吐字不是很清晰准确,但也是一板一眼,煞有介事。

  汉族和维吾尔族群众表演的小品把演出推向高潮,因为演员讲的是维语,我们听得一头雾水,从观众的哄堂大笑和热烈掌声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很喜欢这个节目。

  两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在不知不觉中结束,观众恋恋不舍。据活动组织者统计,来看演出的各族群众有3000多人,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很受欢迎。

  我们采访了苏布台乡的党委书记张高明,一见面就问:“张书记,你真有魄力,在这个敏感时期,敢搞这么大的活动,就不怕出事儿?”

  张高明说:“当然怕出事儿,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夜里都睡不着觉。”

  我们故意说:“那就别搞了嘛!”

  张高明神情严肃地说:“怎能因噎废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搞这样的活动。要用维吾尔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歌舞、朗诵和小品等节目把党的好政策、惠民措施告诉老百姓。”

  张高明的言谈举止中透着果断干练之风,一问才知道,他曾经当过兵。张高明说,他1991年入伍,在部队待了4年。这4年的锤炼对他的人生影响极大,遇事冷静应对,行事周密安排,干事雷厉风行。

  1995年复员后,张高明到乌赞乡任武装部长。2007年9月组织上把他调到喀拉苏乡任副乡长,2012年11月初他来到苏布台乡任党委书记。苏布台乡的主体民族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张高明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比以往要多。

  张高明说,他初来乍到,首先要虚心学习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这样处理起问题才会得心应手。说起苏布台乡的维吾尔族,大约要追溯到宋元时期。因这里水草肥美,很适于做粮食基地,成吉思汗西征时把一部分维吾尔族人从南疆迁过来种粮食,蒙古人叫他们“塔兰奇”,意思是“种地的人”。

  尽管才来半年多,张高明对苏布台乡的情况已经很了解。他说,苏布台乡是山地丘陵地带,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是尼勒克县严重干旱工程性缺水地区之一。全乡总面积44万亩,其中草场37万亩,耕地63754亩,林地22418亩,辖4个行政村,一个派出所、一所卫生院、一所学校两个教学点,7个宗教场所。全乡2012年生产总值620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