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 >> 正文

《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6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31日15: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淑梅

  值得注意的是,马鉴当年有一条将萧红迁葬到故乡的提议。然而,最后终未成行。以至于萧红迁葬故乡之事,成为一个常被拿出议论又得不到解决的话题。

  叶灵凤在中英学会所做萧红事迹和萧红墓的报告,不断引发热议。

  1957年4月,《乡土》第7期发表了阿甲关于萧红墓近况的文章《花开时节忆萧红》。

  “到了三年前的夏天,‘丽都’酒店一度换了经营人,就在‘丽都’下边开始有露天舞池的时候,我再去看萧红墓,墓上那株孤独独的树,已经不见了。在那士敏土围成的圆圈内,也已给人填平,草自然也消失了。再过不久,就有人在上面搭了布棚,作为卖汽水杂物的地点。很容易想得到,那里既然成了人人践踏之地,就污秽杂乱得不忍入目了。在当时,我还以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利用,怎料连年的游泳季,都是如此!”

  众声呼吁中,中英学会牵头,萧红墓的保护似乎应该有一个妥当的安排。

  然而,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香港文化人的意料。

  3月,中英学会正式通过保护萧红墓的提议后,写信给居于北京的端木蕻良,“征求他对于如何保护萧红墓的意见”,一直没有接到他的回信。事情搁置到7月初,局面出现了逆转,对萧红墓的破坏,就不仅是设帆布棚卖汽水、游人践踏的问题,而上升到挖墓刨坟的严重程度。

  1957年7月5日香港《大公报》刊载挖掘破坏情况。

  从本月二日开始,有数名工人在那里挖掘,至昨天已一连挖掘了三天,那个圆形的三合土围基,半边已毁。据说,那里打算挖一个水池,作为儿童玩电船之地。

  萧红墓遭到破坏的事件经过媒体曝光后,引起香港文化界的大地震。

  文化人纷纷撰文谴责,希望能够停止挖掘,此前关于萧红墓就“有的主张迁回内地,有的主张保留下来”,意见不统一。现在,文化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7月6日,在媒体舆论的炮轰声中,萧红墓停止掘进。

  丽都酒店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称,酒店接到港府通知而暂停挖掘。“至于今后是否继续挖掘或其他步骤,还有待港府当局的通知而决定。”

  萧红墓此时已掘地两尺,并没有发现有棺木或遗骸。酒店方面表态,如果该墓地今后继续挖掘,而又发现了遗骸的话,酒店一定会认真地保留起来,“留待死者的亲属朋友或港府当局去处置。”

  这次暂获停工,主要由中英学会主席兼香港英国文化协会负责人谭宝莲,奔走于市政局和萧红墓地产权所有人之间论理的结果。

  萧红墓地动土挖掘,其上再行建筑儿童游乐池的事情已无法避免。但是,若以建筑施工的方式,碰到萧红遗骸就保留,碰不到就草率挖掘萧红墓肯定是香港文化人所无法容忍的。保存已不可能,只能先将骨灰或遗骸起出来保留。依香港法律,迁移墓葬需要申请执照,申请人必须是亲属,可萧红丈夫端木蕻良远在北京,紧急之中不可能赴港办理此事。最终,众推叶灵凤以萧红生前“友好”的资格,向市政局申请萧红墓迁葬执照,十多天后获批准。同时,又接到端木蕻良和广州作协来信,希望萧红骨灰一旦发现,立即送回广州。

  商谈的结果是,定于7月22日,香港市政局开始正式发掘萧红墓地。

  由于连日报道,萧红墓成为浅水湾市民和游人广泛关注的焦点。为避免行人和游客围观,香港市政局选择上午挖掘。

  市政局在萧红墓围起了密密的帆布篷帐,如临大敌。市政局五位工作人员在现场等待叶灵凤一行指示如何挖掘。墓地接近沙滩,经过十五年岁月,也许地下的变化很大。方案的设置,是根据1942年叶灵凤拍摄的墓地照片,决定从正中心挖掘,至若干深度再向前后左右掘一个十字形的深坑,若还没有发现,就沿着十字边缘掘一个圆圈。

  下午2点半,向前向后向左三个方向的挖掘都试过了,只有最后一个方向向右挖了。“工人便向右首坑边距离地面约三尺深的土中掘过去,哪知第一锄才掘下去,就听‘嘭’的一声,锄尖似是碰到了什么陶器的响声。”

  萧红骨灰就装在一个直径约七八英寸的圆形黑釉瓦罐里。盖子的一部分已经被适才的那一锄打碎了。

  下午3时找到萧红骨灰。对照当年叶灵凤拍摄的萧红墓照片,地点正是当年那块“萧红之墓”木碑竖立的地点。

  载于“金塔”的萧红骨灰移往市政局厝房。

  香港文艺界“迁送萧红骨灰返穗委员会”组成:主委马鉴、叶灵凤、陈君葆;委员谭宝莲、曹聚仁、胡春冰、朱省齐、侣伦、陈凡、张建南、高学逵、碧侣、李凡夫、羊朱、黄蒙田、源克平、陈海鹰、吴其敏、李流丹、金尧如、谭干、刘士伟、周南环、洪膺、吴羊壁、阮郎、李阳等人。

  广州萧红同志迁葬委员会组成:欧阳山、杜埃、周钢鸣、端木蕻良、华嘉、黄新波、陈残云、黄谷柳、韩北屏、陈芦荻等。

  1957年8月3日上午10时,香港文艺界迁送萧红骨灰返穗委员会马鉴、陈君葆、叶灵凤、谭宝莲、曹聚仁等在红磡永别亭举行送别会。参加送别会的香港文艺界人士向萧红遗像和骨灰行鞠躬礼,由叶灵凤、刘士伟代表香港文艺界在萧红遗像及骨灰前献花。送别会上,宣读了曹聚仁执笔的祭文:

  时维   公历一九五七年八月三日,香港文艺界同仁即迁   萧红女士之骨灰,送往广州,乃灵位设奠,复献鲜花,以文致祭于其灵前,曰:

  呜呼!君其魂归故土矣!黑水兮汤汤,长白之云兮苍苍;敌骑所蹂躏兮,谷黯泉咽,落日昏黄;今则关山百二其昭苏兮,欣日月之重光!

  呜呼!君其魂安故土矣,青纱帐外,卖刀买椟,稼樯丰稔兮大豆高梁,辛斯勤斯兮于篚于筐。关外昔为兵争之地兮,今则峰烟销散,喜玉帛之相将!

  呜呼!君以健笔,唤醒国魂;日昧昧其将暮,倦回顾夫故园;每泽畔以行吟,哀郢兮复何言!观察细致而深刻兮,辅之以明丽与清新。生死场中事,反映北地农民朴质之抗争,继乃有朦胧之期待与旷野之喊声,字字是泪,字字是血,表达我民强烈之恨憎!

  呜呼!萧红,因风相送,灵其不昧,来格来欢——哀哉!尚飨!

  11时39分,萧红骨灰送上火车,由叶灵凤、曹聚仁、刘士伟、唐人、洪膺、吴羊壁等六人护送往深圳,由广州作协派作家黄谷柳、诗人陈芦荻、工作人员王绍芬等在深圳火车站桥头,迎候萧红归来。

  广州诗人芦荻见到萧红骨灰后,在深圳火车站接待室成七言两首。“迎萧红骨灰回穗”。

  浅水湾头思祖国,年年香岛掩诗魂;

  归来此日居新卜,文苑谁人不识君。

  长水渺渺忆征鸿,生死一场凄绝中;

  此日桥头迎归骨,故园花放待萧红。

  当日晚,萧红骨灰送到广州作家协会存放。

  据8月4日香港《文汇报》报道,全国作协已决定将萧红的骨灰葬于广州市郊著名的银河公墓,各种准备均已办妥。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连续多天发表纪念萧红的文章。

  1957年8月15日下午,萧红迁葬悼念会在广州别有天殡仪馆举行。萧红骨灰安放在殡仪馆灵堂,灵前香烟燎绕,堆满鲜花。送花圈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广州分会、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和报界。灵堂挂满挽联、挽诗。

  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周钢鸣致悼词。礼毕,由黄谷柳、陈芦荻捧萧红骨灰上灵车,赴银河公墓。文化界人士20余人护送骨灰上山。骨灰入冢后,周钢鸣为萧红培土。一代天才女作家终得安息。

  1957年8月17日,得知萧红迁葬于广州银河公墓,端木蕻良在香港《文汇报》发表《纪念萧红,向党致敬!》的署名文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