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4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此时,共产党人李继仁化名曲华来到了崇德中学,他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要“大胆向各级的工人、雇农、城市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层官兵开门”的批示精神,首先在崇德中学发展了进步学生方勋、尹华、莫易、张辽为中共党员,并于1940年6月建立了中共崇德中学党支部。这些新党员又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工厂中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了市立中学(现一中)党支部及颐中烟草公司党支部。在此同时,该校党支部还在进步学生中组织抗日救国团体“青岛市青年抗战先锋团”,并组织进步学生徐文洵、聂希文、左毅等秘密建立地下图书馆,筹集进步书刊,在学校的党员和进步学生中秘密传阅,通过宣传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中共抗日取得的胜利,鼓励发动爱国学生到解放区参加抗大学习,从而与日寇、国民党争夺青年一代,秘密发展革命力量。

  校长王文坦因从事地下抗日活动被敌人逮捕,关在李村监狱,被抗日武装劫狱救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伪当局没收了崇德中学,改名为青岛市立二中,派来日本顾问。1939年,崇德中学地下党员组织“民先”还成立了地下党支部。 抗战胜利后,恢复崇德中学,一代美术大师陈大羽当时来校为美术教师,音乐教师有音乐家邓余鸿。

  与崇德中学一墙之隔,同属长老会的是文德女子中学。1920年,长老会在胶州创办坤英女子中学,1924年,迁来青岛改称文德女子中学。著名作家孟超曾在校任教,而他的女儿是他班上的学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校同样为敌伪接管,改称青岛第二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恢复原校名。

  该校教师费筱芝被反动军队枪杀引发了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运动上万学生包围了市政府。解放后的1952年,崇德中学改为青岛十一中。该校毕业生任质斌,曾先后任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现在,原胶东中学的旧校舍已拆除了,建了新的教学大楼。文德女子中学改为青岛第八中学,专门招收女生,文革后开始招收男生,从女子中学改为男女合校,1986年又改为青岛女子职业学校。

  追溯青岛百年历史,青岛十一中学不愧为红色中学,青岛百年革命斗争的摇篮、发源地。每当我走到这个拥有红色历史的学校,眼前总是浮现出那无数先烈的英雄形象,这也许是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永远前进的力量吧!

  黄台路小学与青岛第十三中学

  第一次接触青岛第十三中学是1958年,那是全民大炼钢铁,喊口号:十五年赶超英国的时代,我那时候上小学二年级,我们吉林路小学要在马路对面的操场建设大炼钢铁的高炉,我们小学生在各个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到十三中学搬砖头,我们吉林路小学到13中学足足有3华里路,8岁的孩子搬着2块砖头不是用胳膊搬,而是用肚子挺着回来的,路上还要休息好多次,那汗水和红色的砖头沫子把个小脸涂成大花脸了,当时看到在十三中学的操场上有好几个大高炉。有的已经开始烧火炼钢了。

  第二次接触青岛第十三中学是1963年,那时青岛的市长张敬涛号召全市开展万人大合唱,我们学校和青岛第十三中学划在一个片区组织合唱团,我被挑选为合唱团的成员,去青岛第十三中学参加排练,那宽阔的校园,一排排整齐的校舍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认识了十三中学的大队辅导员,我们排练的教师王崇修老师,她那时很年轻,长长的两条大辫子披在后背,聪慧的眼睛,俊俏的面容,铜铃一样的歌喉让我们孩子们震撼。后来她调到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担任大队辅导员,也就是著名演员倪萍和唐国强的老师了,我想: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后来出了那么多明星演员与王崇修老师在三十九中学任教是有关系的!我很佩服王崇修老师。

  我的两个弟弟都是青岛第十三中学毕业的,由于我在家是长子,因此经常代替父母去参加弟弟们的家长会。因此,对青岛第十三中学有一股难言的亲切感情。

  从第十三中学整理的校史得知:十三中学的前身是黄台路小学,而黄台路小学原来是德国殖民者的军用物资仓库,追溯历史:德国占领青岛后大规模兴建军事设施,建在青岛山的俾斯麦炮台是主炮台之一。为了向炮台上运送军需物资,自大港车站沿首现在的乐陵路,经地辽宁路至青岛山山下修了一条铁路,山下及途中各有一处仓库。(军火库和物资库)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就把这条铁路拆除了,分别建了乐陵路和大连路。

  黄台路小学的校址原来是铁路线上的一座德国军用物资仓库,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用作港务局的货场。1932年成立黄台路小学,在这里建了两栋教学楼,有很大的操场,有中间是足球场的田径场,所以黄台路小学的体育水平一直很高。后来学校大门改在了大连路上,校名仍为黄台路小学。

  据记载:该校第一任校长是崔登贵。1936年黄台路小学的中国学生与日本小学生打架,日本领事馆以势压人,向“市政府”提出抗议,软弱的国民党青岛市当局屈服,竟然将崔登贵校长撤职,由王福全继任校长。

  王福全就是著名诗人王亚平,他与另外一名诗人袁勃一同于1934年来青岛,在这所学校任国文教师。王亚平出任校长后,编辑、出版了《黄小月刊》,发表师生的作品,在学校里组织剧团,编剧、演出了歌剧《红儿历险记》,以隐喻手法歌颂红军的长征。

  1930年,中共中央文委组织了全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全国“左联”又组织了中国诗歌会,王亚平是发起人之一。他来青岛以后组织了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成员有袁勃、沈旭等人,黄台路小学的校长办公室是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的活动地点。王亚平在青岛期间写的诗结集出版,题名《都市的冬》,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其中,以小青岛为背景的诗作《灯塔守者》和以汇泉炮台为背景的诗作《一锅牛肉》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诗作。

  在《都市的冬》一诗中他写道:

  “……褪色的幌子,垂在门前,

  警察的脸缩进了皮大衣领,

  布告牌上模糊的字迹:

  整理市政,恢复繁荣。

  残雪还没有融完,

  冷,马路上冷清清地,

  枝叶在秃枝上颤抖,

  低诉着,来了,都市的冬。”

  这首诗是真实的写照,从有关资料看,这一年“青岛大小商铺,陆续倒闭者,至一千六百余家之多。且倒闭原因,十九由于收入不敷支出,资本倾尽,无法维持,不能不关门而去”。

  沈旭在青岛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死亡线》,袁勃也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真理之歌》。黄台路小学这座小楼堪称20世纪30年代青岛诗歌的摇篮。

  1937年,王亚平、袁勃离开了这所学校。解放后王亚平任北京市文联秘书处,袁勃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长。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校舍进行了扩建,抗战胜利后,党的地下工作者马绪登任该校训育主任。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俾斯麦炮台的军火库,也就是德建铁路的终点,以后成为一处露天仓库,解放后仍是空地。1959年市教育局将这块空地建了小学校舍,叫丹东路小学,将黄台路小学全部迁了过去,而黄台路小学旧址是今青岛第十三中学。1986年校内一角又建起了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楼。多年来,青岛"电大"为全市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说来也巧,我们一起插队的老知青杜小悌同学从农村回到青岛后竟然担任了多年的电大校长兼青岛市的教委主任。

  青岛解放后六十年来,在政府和各级教委的关切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坚定教书育人宗旨,保持着勤于学习,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爱生、热心、严谨、创新”的优良教风,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