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献给头顶肩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刻下中国人的尊严的所有同胞!
献给他乡的拼死挣扎和故乡的深情守望!

最具震撼力的中国人海外奋斗史!
2009年华语文学的骄傲!
  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放下《金山》书稿的那天,我突然意识到,上帝把我放置在这块安静到几乎寂寞的土地上,也许另有目的。他让我在回望历史和故土的时候,有一个合宜的距离。那些长眠在洛基山下的孤独灵魂,已经搭乘着我的笔生出的长风,完成了一趟回乡的旅途——尽管是在一个世纪之后。
  愿这些灵魂安息。

为中华民族挺立风骨 为华语文学赢得尊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张翎长篇小说《金山》
揭秘百年华人海外奋斗史


  8月11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协创研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翎长篇小说《金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旅居加拿大的本书作者张翎专程回京,与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钟制宪、副总编辑曲仲、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韩敬群、《十月》杂志副主编周晓枫以及著名评论家胡平、何向阳、彭学明、阎晶明、梁鸿鹰、施战军、吴义勤、陈晓明、张颐武、白烨、陈福民、李建军等一起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主持。
  《金山》是张翎酝酿二十余年的心血力作,今年在《人民文学》杂志第4、第5期刊载后,赢得学界与读者一致好评,日前小说单行本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郑重推出。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异国他乡的卑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族命运为切入点,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屈辱的近现代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族兴衰有力地纳入了叙述。它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代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作品纵横捭阖,波澜壮阔,跨越了一个半世纪浩繁的光阴和辽阔的太平洋,从同治十一年到2004年,从广东开平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它又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对个体命运与历史有深刻的体察与还原,它的澎湃的写实激情以及信手拈来的新鲜而又详实的异国经验,都让我们不得不对宏大叙事和经典现实主义的力量充满敬意。
  张翎写《金山》并非心血来潮,从第一次无意间在洛基山山脚下发现修筑铁路的华工的墓碑开始,这个故事已经在她心中酝酿了二十余年。2003年夏天,她受邀参加海外作家回国采风团,在著名的侨乡广东开平第一次看到了后来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详细]

精彩短评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在海外这些坚持着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中,张翎终究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莫言
  张翎的《余震》讲了一个心灵创伤的故事,它的大哀大痛让人无法释怀。《金山》中我不但读到了她一如既往的细腻深情,更读到了她笔挽千钧,让每一个中国人血脉贲张的力量。我因此向张翎艺术的深情和力量致敬。
——冯小刚
  《金山》是传奇,是一部用坚实砖石构造起的传奇;《金山》是一部浩大的作品,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由此孕育出对一个现代中国的坚定认同。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部小说中、从几代中国人在故乡和异域之间的颠沛奋斗中感到共同的悲怆、共同的血气和情怀。
——李敬泽

相关评论 更多>>

《金山》:揭秘百年华人海外奋斗史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随着海外新移民涌动的巨波大潮,北美新移民文坛也蔚为壮观,并诞生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稳健的海外新移民作家。旅居加拿大的张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张翎:我被那些灵魂驱赶得无处藏身

张翎写《金山》并非心血来潮,从第一次无意间在洛基山山脚下发现修筑铁路的华工的墓碑开始,这个故事已经在她心中酝酿了二十余年。2003年夏天,她受邀参加海外作家回国采风团……

编辑:《金山》让我激动得寝食难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经由《十月》杂志副主编周晓枫的强烈推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读到了张翎的《金山》。他马上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一口气读完了四十多万字。《金山》让这位在业内……

评论家:《金山》给国内作家上了一课

著名文学家李敬泽是最早读过《金山》的人之一, 他认为《金山》一书最值得称道的有两点,首先,《金山》是一部传奇,但它是一部用坚实砖石构造起的传奇……

描历史之“金”,写人生之“山”——论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

在北美华文文学中,张翎是个相当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1998年,张翎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望月——一个关于上海和多伦多的故事》,2001年,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交错的彼岸……

作品欣赏

《金山》故事梗概

《金山》故事梗概

   引子
   第一章 金山梦   第二章 金山险
   第三章 金山约   第四章 金山乱
   第五章 金山迹   第六章 金山缘
   第七章 金山阻   第八章 金山怨
   尾声

《金山》序

与我先前的大部分作品不同,《金山》并不是心血来潮之作。《金山》的最初一丝灵感,其实萌动在二十多年前。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丝灵感需要在岁月的土壤里埋藏潜伏如此之久,才最终破土长出第一片绿叶。
  那是在1986年。
  那年夏天我离开渐渐热闹起来的京城,忐忑不安地踏上了加拿大的留学之旅。至今尚清晰地记得那年九月的一个下午,青天如洗,树叶色彩斑斓,同学开着一辆轰隆作响的破车,带我去卡尔加里城外赏秋。行走在铺满落叶的路径上,几乎不忍听见脚下那些辉煌生命的最后裂响。习惯了江南绵长秋季的人,很难想像在洛基山高寒地带,秋和冬的交接常常就是在一场雨中完成的。骄阳是一种假像,其实冬天已经浅浅地匍伏在每一片落叶之下,随时准备狙击不知乡情的外来客…… [详细]

作者小史

  张翎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张翎,1957年生于浙江杭州,后随父母移居浙江温州。她仅上过两年初中,16岁参加工作,在温州郊区的一所小学当代课老师,在工厂开过车床。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煤炭部工作,做科技翻译。1986年辞职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在一家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在一篇文章中,张翎曾这样描述自己在北美的漂泊生活:“十年里,我在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漂泊流浪,居住过六个城市,搬过十五次家。常常一觉醒来,不知身为何处;我尝过了诸多没有金钱没有爱情也没有友情的日子,见过了诸多大起大落的事件,遇到过诸多苦苦寻求又苦苦失落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翎开始在海外写作并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种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中篇小说《余震》被改编为冯小刚导演的09年重头大戏《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