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7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朋友,让我们沿着伊犁河谷走进天山

  伴着琴声踏上唐布拉草原

  这里天堂般群山叠翠的美景映入眼帘

  仙境般美妙的歌舞令人迷恋

  这是一片充满厚重历史

  铺开天然画廊的百里长卷

  这是一篇物产资源丰富

  处处充满深情的热土家园

  ……

  居住在尼勒克的异乡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这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之所以千百年来反复被人吟咏,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身在异乡的游子在佳节来临时,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尼勒克县人口虽然以少数民族为主体,但它还是一个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抱着支援边疆建设的理想和信念在这里扎根落户,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改革开放后,大批内地青年来尼勒克谋生,在小城及周边安家落户。

  尼勒克县委书记说,他父亲是1956年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上海千里迢迢来到新疆的,先是到昌吉州学气象,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尼勒克县工作,一干就是40年。他母亲祖籍天津杨柳青镇,那是个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的北方历史名镇。她在尼勒克一直工作到退休。

  像县委书记这样的家庭状况,在尼勒克县为数不少。我们接触了更多的草根阶层,他们都是自己跑到尼勒克来闯荡,然后娶妻生子,在这里定居的。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能感受到尼勒克这片热土的巨大吸引力,他们喜欢这里淳朴热情的民风,舒适宜人的气候,祥和安定的生活。

  在他们眼里,在他们心中,尼勒克就是一座甜蜜、和谐、宜居的小城。

  哪里都没尼勒克好

  谭茂林老汉今年70多岁,原籍是河南省沈丘县,因为父亲是地主,家庭成分不好,在当地备受歧视,生活不下去,他一生气就跑到了新疆讨生活。后来辗转流浪,在尼勒克住了下来,现为塔克尔买里村人。

  谭老汉日子过得舒坦,现在啥都不想。他儿孙满堂,家里不缺钱,自己有几处房产,价值几十万。老汉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种着几十亩地。

  谭老汉说,新疆好啊,地方大,自己这几十亩地根本就不用操心,全部都是机械化收种。这里的庄稼为每年一季,每亩小麦大约能收1000斤左右,政府每亩补贴90元,每斤小麦补贴0.2元。这样一年下来,老汉的收入约有2万多元。

  老汉跟儿子分着住,自己办了农村低保,每月补助100元。因为是低保户每年的合作医疗保险费由政府替交,有病住院能报70%。老汉的孙子考上大学,他还去县政府申请了助学金。

  我们跟着老汉来到他新盖的房子,这是在旧房子基础上翻盖的三间抗震房,大约花费5万元,不过政府补贴1万元。如果盖4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低保户费用全由政府出。

  人老了,都有叶落归根的想法,谭老汉也是如此。他回了几次老家,感觉那里已经生疏了,人情也淡了。另外,对老家的气候很不适应,总是生病。一回到尼勒克,他就觉得特别亲,特别安逸。

  谭老汉说,还是尼勒克好啊,冬暖夏凉,生活慢悠悠的。就是没事儿的时候,晒着太阳,会想念小时候的事儿,会想过世的老娘。

  谭老汉的眼圈红了,他望向远方,远方是一座座群山环绕……

  这里生活很舒坦

  老黄是安徽芜湖人,叫黄建中,在尼勒克开了家杂货店,我是在买东西时跟他认识的。老黄50多岁,他来新疆20多年了。年轻时,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上,就投奔亲友来到了尼勒克。他干过建筑队,跑过运输,现在也算是有家有业的人了。

  老黄很喜欢聊天,他说眼下日子过得挺清闲,家里没啥负担。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乌鲁木齐工作,女儿不爱读书,嫁了人,在家带孩子。他和老伴就守着这家杂货店,既发不了财,也饿不着。人嘛,图个啥,不就是图个心里舒坦嘛!

  老黄说,这里气候好,生活悠闲。他住在附近少数民族村里,大家相处得很好,根本就不像外面瞎传的那样乱,很平静,很和谐。去年一位亲戚来,说起他们那里的治安不太好,有偷抢行为,邻居的羊夜里被人偷去好几只。老黄听了不太相信,因为这在尼勒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老黄一边听着黄梅戏,一边说,自己一家在这里生活美得很,早就适应了。他说:“这里政府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对老年人福利上很照顾。现在国家对新疆对口支援很多,给钱、给政策,这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老黄说,他就想过这样的日子。

  生活在尼勒克的枣庄人

  在孙晋之的新浪博客里,我读到一篇采写山东枣庄人在尼勒克安家立业、生活学习的文章,很真实生动,能反映出外乡人对尼勒克的深厚感情。

  王延庆,50岁,原山东滕州滨湖西盖村人,现为尼勒克广大公司老板,来新疆25年。

  从尼勒克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尼勒克客运中心下车,出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颇具规模的广大宾馆,而这座尼勒克最高档次宾馆的老板就是枣庄老乡王延庆。

  王延庆这个名字是来尼勒克后从枣庄老乡口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枣庄老乡在提到他时总是带着敬佩骄傲的口吻,他们说王延庆是枣庄人在尼勒克混得最好的,也是最有人缘、最有口碑的一个,他们说你要写枣庄人绝不能不写王延庆。

  在亲戚的荐引下我来到了广大宾馆的楼下,打量着这座豪华气派的大楼,真不敢相信这是私人的建筑。儒雅干练的王延庆热情地迎出来,让我一下子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待说明来意王老板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说起来疆的经历,王延庆说,上个世纪80年代,他带着家人投奔在尼勒克工作的兄长一家。那个时候的尼勒克虽然称县城但是破败不堪,最好的一条主路是戈壁路,没有一座像样的楼房,满眼是土坯房,街上的交通以马匹为主,到处是马粪,到处灰溜溜的。县城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那时候他们基本上不识字,不会计算,语言更是不通。爱好文学的王延庆当时还作了四句诗:“来疆大雪飞满天,北风吹人心更寒。应知故乡花满地,来此创业心需坚。”

  说到自己的创业经历,王延庆说自己最初开过小四轮,租种过地,后来租房子开宾馆,现在自己盖了两座大楼,开了两处宾馆。赶巧这十几年尼勒克的旅游发展快,客流量增多,生意特别好。说到这里王延庆笑着补充说:“我的两处宾馆就是咱枣庄老乡在尼勒克的‘据点’,今后咱枣庄人到尼勒克旅游,到我这里就算到家了。”

  至于今后的打算,王延庆说,最近几年要把宾馆经营得再上新的档次,以适应尼勒克经济和旅游飞速发展的需要,设法成立枣庄老乡联谊会,让这里真正成为枣庄老乡的家。

  王延才,47岁,原山亭区桑村人,现为尼勒克县人,从事家电、机电修理,来疆26年。

  王延才这个名字在尼勒克的枣庄老乡中不知道的几乎没有,一则是没找他修过家电、机电的不多;二则是他的维修中心处在县城的中心地带,技术又相当的出色;三则是他虽然创业成功,但仍然低调朴实的生活处世态度。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仗义热心的性格感染过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