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7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首届中国·新疆“甜蜜尼勒克”蜜蜂文化旅游节历时9天,内容异彩纷呈,涵盖旅游资源与文化、民俗风情、经贸洽谈、产业研讨、文化艺术等内容,以全景式展示和推介尼勒克县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生态蜂产品的风貌,彰显文化旅游的魅力,提升了尼勒克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尼勒克县委书记说,近年来,尼勒克县始终坚持“两个可持续”和“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发展要求,始终坚持“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发展理论,坚持文化、旅游、城建并举战略。按照张春贤书记提出的“要把唐布拉风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和两个可持续示范区”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以旅游文化为龙头,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区域魅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尼勒克进行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把尼勒克的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富民的朝阳产业。

  唐布拉山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观草根歌舞《 多彩尼勒克 》有感

  冬至的前一天,天气预报零下29度,我和老伴及朋友在农四师文化活动中心看了一场节目。本来还有一些人准备来,但一听说是尼勒克县的业余演员,便以天冷为由放弃了。尽管冬至前天黑得早,这场名为《 多彩尼勒克 》音舞诗画文艺晚会的会场上还是挤满了观众,附近部队和学校的学生也来了不少。

  歌舞一开始,舞台上美丽的布景和壮阔的音乐便给人一种震撼,演员们多彩绚丽的民族服装令人眼花缭乱。没想到来自深山峡谷尼勒克的文化底蕴竟有这般大气。

  全场节目以歌舞为主,声乐较少,这并不是弱点,反而说明伊犁河谷的各个民族酷爱歌舞的天性。

  节目的内容完全以当地政治经济生活为主,如表现当年修筑独库公路的工程兵部队艰苦奋斗的舞蹈《 永恒的丰碑 》;表现尼勒克黑蜂养殖的舞蹈《 养蜂人的欢乐 》;表现尼勒克秀美风光的男声独唱《 尼勒克,我美丽的家乡 》;情景歌舞《 情定唐布拉 》;二重唱《 春到尼勒克 》等。由于节目紧凑,形式新颖,表现本土现实生活,不仅没有给人空泛宣传的感觉,反而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感受。要比电视台演播的那些空洞无内容的歌舞更使人爱看。

  有一个表现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弹唱表演《 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加克斯 》。说起弹唱,人们想一定是哈萨克的传统节目“阿肯弹唱”,但该节目编导却大胆编排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弹说联唱,有新意。

  几个比较出色的节目要特别谈一谈。一个是男子群舞《 骏马奔腾 》,是20个男演员扮演草原上的马匹在草原上自由驰骋。首先吸引人的是阿黑哈提作曲编曲的舞曲,既有浓厚的哈萨克韵味,又充满了奔放顿挫的马蹄节奏,给人昂扬的精神力量。由古莱再编导的奔马舞蹈动作,时而桀骜不驯,时而潇洒漫步,只有本土的伊犁人才能看懂演员们烈马奔腾的各种动作。服装设计也非常形象,演员们一身的红色的布条,就像迎风驰骋的枣红马的马鬃马尾,飘洒流畅,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伊犁大草原的浪漫风姿。

  女子群舞《 沙巴舞 》,这种南亚的土著舞蹈近年才进入大陆歌厅。但编舞古莱再却用来表现一群哈萨克姑娘制作马奶子的场景。作曲编曲还是阿黑扎提。曲调完全是哈萨克三步曲。只见姑娘们身着白裙,柔软轻盈的舞姿就像马奶子一样水波荡漾。其间,几个姑娘抢马奶子喝,不胜酒力,佯醉佯痴。舞蹈节奏幽默欢快,充满生活气息。即使是内地人也会看懂并被感染的——伊犁人的生活竟是这样多彩多姿!

  女子群舞《 七彩绣,心相牵 》也值得一说。该舞蹈是想表现哈萨克的“柯赛绣”和江苏省的“苏绣”同根同源。据说,在16世纪末,有一个著名的哈萨克族部落女首领叫柯赛·阿娜,她既能领兵打仗又擅刺绣,在伊犁河谷的“柯赛”部落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柯赛绣”距今有500余年历史。2012年3月,通过江苏援疆干部搭桥和苏州苏绣合作,对当地哈萨克姑娘进行培训,借鉴“苏绣”精细雅致的绣法,使柯赛绣工艺得到提高。尼勒克有15000多名妇女从事“柯赛绣”生产。按说用舞蹈艺术表现这种相隔4000公里的刺绣姻缘有点勉为其难,但是编导者在“柯赛绣”的整体设计上匠心独运。

  舞蹈出场前先是一个巨大的半透明的圆“花绷子”( 绣花用的布绷 )从两边竖立着推向舞台中央。接着一个、两个,许许多多的哈萨克姑娘次第从“花绷”两边露出秀丽的身段,使人联想到几年前风火一时的,聋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的次第伸手的设计。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当一排身穿粉色哈萨克多边裙的姑娘站在淡淡底色的“花绷”前翩翩起舞时,使你恍然来到了中国南方的水乡,不禁联想起江苏的“苏绣”来。但是,眼前的舞蹈却是地地道道哈萨克民间舞蹈。

  伊犁是丝绸之路的商埠之一,中华各民族在丝绸生产和贸易上,尤其是今天的和谐统一现实赫然在目。编舞人的精良编导使人赞叹不已。

  我不是做剧评的专栏作者,也不是文艺界业内人士。只是觉得在尼勒克推出了这么一台有民族特色的本土节目,没有市民称道是有点可惜了。参加演出的演员绝大多数是干部职工和农牧民,许多人的动作生硬简单。然而这种原生态的表演,倒使观众看到了舞台上的自己,不觉得演得不好。

  还要提一句的是,当演出结束后,演员和观众相互鼓掌致谢,气氛很热烈。大家像以往一样,等了许久也没见领导上台接见等程序。于是散场的人们边走边议论:到底是开了十八大,领导作风都变了。

  听到这些你会感到,在边城寒冷的冬天看到这么热烈的歌舞,真是从唐布拉山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人心。

  节目单上有几位很早前就熟悉的本土音乐家、词作家和舞蹈编导的名字,难怪整场舞蹈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多民族特色,舞蹈动作设计那么老辣到位。可惜演员基本上都是业余水平,否则那几个舞蹈上春晚也是自有特色。伊犁的歌舞也完全不亚于我们的老邻居——南疆的刀郎舞蹈的。

  2012年12月20日夜

  王红涛于观剧之后草写

  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引用王红涛先生的“剧评”,就是想说,大型广场歌舞《 多彩尼勒克 》虽然没有得到专业评论家和著名学者的关注,没有像《 印象·刘三姐 》那样做策划营销,没有在全疆乃至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但它浓郁的民族特色、原生态歌舞的张力和业余演员生动鲜活的表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否则,成百上千的观众也不会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前往观看,王红涛先生也不会满怀激情地点灯熬夜写这篇观感。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参加音舞诗画《 多彩尼勒克 》演出的多是尼勒克县各乡镇、社区的文艺骨干,他们来自讲台上的老师,走街串巷的社区干部,行进在田间地头的乡镇干部。尽管工作异常繁重和忙碌,他们还是挤出时间排练,通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他们将一台高水准的演出呈现在各族观众面前。

  参加了音舞诗画“永恒的丰碑”和情景歌舞“情定唐布拉”演出的维吾尔族女青年莫明,是尼勒克镇第六社区的干部,她经常参加社区的文艺演出,并凭借着在县文工团的工作经验,带出了一批文艺骨干。

  莫明和其他被挑选上的干部们不但很好地承担了演出排练,而且在自治区、伊犁州编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新技能。“这次演出的要求高,表演内容丰富,编导在编舞上也有很多创新,也传授了许多表演技巧,提高了我们的表演能力。我们在排练中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新概念,懂得了在表演中去理解剧情,在舞蹈中去展现人物的精神、思想。”回想起排练的情景,莫明仍然很兴奋,“这台舞台剧把我们尼勒克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奋发努力的思想和幸福生活都表达出来了,我们越跳越高兴。”

  县长努尔卡·卡那甫说,《 多彩尼勒克 》歌颂了勤劳的尼勒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天山精神”,进一步揭示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直接领导下,以党中央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团结奋进,创建甜美尼勒克的豪迈气势和坚定的信心。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只要老百姓喜欢,老百姓爱看,《 多彩尼勒克 》就是成功的。

  听,这悦耳的歌声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