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作家论》 >> 正文

第四章 间性意识(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4日16: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利芳

  在四川这个有着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致的地方,儿童文学作家李开杰在90年代以来以平淡静默的写作姿态在少年小说领域开辟出一片天空。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与真切的童年生命体验是他艺术表达的主体内容,质朴的平民视角与此相辅相成,建构了其作品朴实无华的外表与坚硬饱满的精神内质浑然一体的融合。

  从文体看,李开杰的创作在儿童现实小说一类。现实小说与幻想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两大重要板块。不同于幻想文学,现实小说反映真实的生活世界与事件,与可见的物质空间里的人的存在,在童年的艺术视景内覆盖人生的各个领域,“应对人生境况的所有方面都应该在当代的儿童文学中找到”[4],儿童现实小说因为其充分的时代性、强烈的现实感、广阔的生活面、突出的问题域赢得了孩子,甚至大人的喜爱。李开杰的现实小说创作自成一体。

  叙事视角直接是作家价值立场的结果,李开杰所选择的平民视角,是他人本主义情怀的艺术客观化。这一视角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叙述,一是底层儿童的生存状况,由他们卑微而具体的一段童年时光来拷问生活的质性内涵;二是纯真童年成长历程的细节感动,孩子在一路的跌打碰撞、欢歌笑语中感悟生命,理解生活;三是成人介入儿童世界后所体认的道德生活的悲剧性与悖论性。三个维度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共同基于沉静平实的艺术感觉而实现了对生活表现的深切。

  一、长大了的“汤圆”

  对底层少年儿童生存境遇的关注是李开杰文学精神追求的重要指向,这构成他创作现实主义关怀的根本。在忧虑的目光中走进底层孩子的生活世界,关切并耐心呈现这些处于“存在的被遗忘”状态的少年人的生活历程,在审美直观性之外探索作品隐义的可能性,是作家这部分创作的特点。

  儿童文学家是童年生命的守卫者,李开杰自觉实践着这个理想价值,“汤圆”形象是这一实践的产物。“汤圆”是同名小说《汤圆》的主人公,一个以摸包为职业的农村少年,14岁时便进了少管所。这是一个卑微的底层少年人令人辛酸的成长故事。在处理这个题材时,作家用力在平民化一般视角下的客观描摹,文字自然游走于主人公汤圆的生活经历,他平凡也自足的内心世界。汤圆在小学未毕业时就被父亲逼迫辍学了,从此也就告别了课堂,与给他欢乐与浪漫感觉的书本,进城当上了小偷,风光了一阵后进了少管所。这一切的转变似乎顺理成章,简单的人生过程,都经不起过多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汤圆就是这样的长大了。“每一成年人,不管是领导人还是追随者,是豪杰还是群众,都曾是儿童,都曾是渺小的。”[5]但渺小的童年生命迟早都要长大,在岁月的淘洗中,最终人群分化,人们之间的距离间离了,他们开始了不同社会位置的大人生活。甚至还没有明白童年的意味,还没深思熟虑一次再来决定,“汤圆”已经长大了。一次性人生际遇的悄然改变,无限美好未来的断然丢弃,在“汤圆”普通而典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慨叹“成长”的实有内涵。

  “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注,似乎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由此将其视为严肃文学的合适的主体;普通人的信念和行为必须有足够充分的多样性,对其所作的详细解释应能引起另一些普通人——小说的读者——的兴趣。”[6]比之大人,儿童本来就更为普通弱小,他们是文学表现与服务的最后一个群体,而普通、底层儿童,所被关注的可能与程度就更为低下了。“高度重视每一个儿童的价值”这一理想目标还尚须时日,儿童文学家有义务与责任引领社会实现儿童观的全面解放。因此,普通儿童作为“严肃文学的合适的主体”就是一个有待拓展的文学实践与理论话题。据实际生活情形看来,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普通孩子生活世界的内容、信念和行为着实有着巨大的差异与足够充分的多样性,儿童文学家对此的详细解释任务是艰巨的。“汤圆”形象是这种努力的一个结果。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除去这个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文学理念外,我们必须强调儿童文学对孩子的社会认知、教育功能。通过阅读,儿童有望经验他们所不知的现实生活世界,进入那些陌生的生活场景,感知同情平凡人世界的点点滴滴,丰富内心体验,理解并宽容他人,同时培植对于社会的基本信任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乃是在人类有机体准备被驱动、准备意识到、准备在与范围逐渐扩大的有意义的个人和公共机构发生交互作用的各种预定步骤中发展而成的。”[7]儿童文学是孩子在社会实践之外的交互作用对象,它直接发生于孩子的精神范畴,与社会实践交往互为补充,是建构孩子健康人格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这是因为一方面较之现实时空因素对人活动的限制,孩子在文学世界中可以自由接触博大宽广的世界,这是现实之途永远无法实现的;其次是比之社会实践交往形式的随意性,目的达成的不确定性,儿童文学则表现出意义生成的恒定性。因为每部作品都完整提供了一个生活世界,不是散乱的,碎片的,“完整”最重要的含义是指作品确定的价值观。儿童文学是成人为孩子创造的文学,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文学。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成人不可能在儿童文学中消失。这就出现了绕有趣味的阅读现象,孩子与文学中的世界对话,里面却一直有一个成人,站在他的面前,或背后,或距离稍远一些,注视并保护着他,必要的时候提醒他,暗示他。这个成人一直统领着故事里的世界,使得孩子与它的交往保持在一个有利的航向上而不偏离。这就是儿童文学何以成就孩子健康人格的原因。

  回到“汤圆”。李开杰通过这个故事试图展现的是一种孩子的生活,这种生活真实存在而并不鲜见。在汤圆走向歧途的过程中,外力(主要是家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汤圆能顺利读书,继续接受教育,也许他的人生就是另外的结果。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被过早地推向了社会,在城市流浪了8个月,以摸包为生,一步步深入歧途。从故事表层的警示意义来看,李开杰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以“文学性”的方式诉诸于孩子、大人,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这通常被忽视了的社会一隅。特别是孩子,他们可以在故事的悉心讲述中观看同样是孩子的汤圆。“当代现实主义小说会帮助孩子扩展和拓深同情心,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世界。”[8]作品所以能实现这一点,在于作家以平民的视角进入了汤圆的世界,真切地关怀了一个小人物如何从善走向恶的细微进程,孩子在认知与理解、同情与感动中明白成长的意义,在对他人的确证中找回自我,发展自我。

  但《汤圆》的意义却绝不止于社会问题小说的简单定位,它是李开杰对人类生活的勘探。米兰·昆德拉说,“人的大地是无经验的地球”[9]。我们都是一次性走过,行走的路径与看见的风景各不相同,但出发时的无经验性却是人人共有的,最终生命的口袋被自己装满了不同的果实,甜的,酸的,涩的,苦的……如果跳出存在之境观看这一切,着实是令人惊异的现象。10多岁的汤圆在还没有为未来的人生之路穿好行装时,就将稚嫩的身躯轻易地抛给了大地,满身伤痕地迎接了长大的仪式。尽管在痛楚的现实中有追悔、改过的念头,但汤圆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了。在人生苦感的咀嚼中守望着美好童年的若干记忆,生命失落与浪漫诗意背离而和谐地统一,人就这样尴尬地活着。小小的汤圆能说明白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吗?我们也又何尝能够阐释得清楚?在少管所服四年刑期的汤圆第一天拿到语文课本时,翻遍了也没有找到那首给予他童年浪漫感觉的诗篇《瀑布》,然后用了三个黄昏,终于将这首淡忘很久仍然喜欢万分的诗完整地回忆出来了: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看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美的瀑布慰藉了汤圆幼小而饱受伤痕的心灵,也震惊了我们。审美张力产生于艺术对象中不协调的经验与相互矛盾的关系,李开杰自如的艺术感觉处理成功了这一点,沉闷压抑的现实融合了清澈至纯的意象,调动了我们生命体验的整个意识,“真正的审美经验,就来自于欣赏者以自己内在储藏中最深层的东西去触动或拥抱审美对象之最深层的东西。”[10]小说至此以全部落实了这一点,对生活的勘探实现于审美经验的全部奥秘。14岁的男孩汤圆,怔怔地坐在那里,沉浸在诗歌的意象宇宙里。他已经长大了。这就是我们在阅读的震撼中所知解到的小说的内在真实性。

  二、真切的童年生命体验

  李开杰写出了当代少年人真切的童年生命体验,这是他平民的儿童文学视角开掘的另一成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