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 >> 正文

《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2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31日15: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淑梅

  宴会后,青年作家叶紫就被鲁迅先生派作两人的向导,替先生照顾他们,往来频繁,渐渐熟悉起来。以至终于共同出“奴隶丛书”,成为“奴隶社”的三小奴隶。叶紫还有一个作用,是鲁迅先生担心他们来自东北,性子直爽,就派叶紫经常提醒着他们。叶紫曾把萧军介绍给木刻家黄新波,他需要用一幅木刻做《八月的乡村》封面。萧军不仅把住址告诉了黄新波和其他几个青年人,还提议他们到家里做客。叶紫猛踢他的脚踝,暗示他不能告诉住址,因为青年人并不全部可

  靠。为安全起见,两萧不得不选择搬家。

  一天,他们去拉都路对面马路西边敦和里门口北边的油条铺去买油条,恰好发现包油条纸,是鲁迅先生的译稿。

  油条铺隔壁,有条叫敦和里的弄堂,当时集中了《文学》、《译文》、《太白》等编辑部。编辑黄源说,“这原稿是我丢失的。我当时不懂得鲁迅的原稿之可贵,清样校完后,就把有的原稿散失了。一张原稿落在拉都路一家油条铺里内来包油条,和我同住在拉都路的萧红,去买油条,发现包油条的是鲁迅先生的原稿”。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起这事的细节,发现鲁迅先生不为所动,甚至还将校样在家中回收再利用。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希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着桌,或做着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年,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不看重手稿,在鲁迅先生是为着节省。居家过日子,许广平也是精打细算,“处处俭省,把俭省下来的钱,都印了书和印了画”,也都帮助了青年作家。

  据萧军按鲁迅先生写信时间地址推算,他们在此地住了约两个月,1934年11月1日至1935年1月初。然而又从拉都路“永生泰”搬到拉都路411弄22号,即拉都路南段“福显坊”22号,二层楼的前楼。萧军说,“进大门以后在西南转角上我们租了一间‘前楼’。”离“永生泰”约一里多路。两萧很喜欢这个地方,从南窗望去,可见一大片青绿的菜田,在严冬季节仍然一片生机。屋子铺有红漆地板,有四扇窗可以自由开关,既保证了阳光照射也随时可以空气流通。每月租金11元,灯水费除外。二房东自己住亭子间,把前楼租给他们,在上海二房东盛行,也算是一种精明的生财之道。在寒冬季节,久居东北的两萧,除了松树柏树外,恐怕再难见绿色。值此,这些菜田和青草却照样绿着,悦人眼目,岂不快意!

  鲁迅先生1935年1月4日复信中称:

  知道已经搬了房子,好极好极,但搬来搬去,不出拉都路,……有大草地可看,要算新年幸福。

  据丁言昭在《爱路跋涉——萧红传》考证,“两萧住的二楼的前房,是一间十五、六平方米见方的房间。”福显坊不仅名字吉祥如意,住起来也十分舒服。冬日里,有充足的阳光从玻璃窗照射进来,空气时常可流通,墙壁屋顶非常白净,重要的是屋内铺装红漆地板,不再像以往租住的房子抹着阴冷的水泥地。对于身体不太好,又害怕南方湿冷天气的萧红来说,福显坊确是一处理想居所。

  萧军在墙上钉挂两张画像,一张是金剑啸在两萧逃离哈尔滨之前,用两小时为萧军画的油画头像。另一张是萧军赌气挂在墙上的女人画片。他在沈阳东北军讲武堂上学时购买了白色长裙女人抱四弦琴月夜沉思的意大利画片,萧军喜欢这画给他一种梦幻宁静的感觉。奇怪的是,萧红和他的朋友们均说此画“俗气”。萧军愤而对抗起来,他不知道它俗气在哪儿,所以总是随身带着它,搬一次家就摘挂一次,一直挂到晚年。用他的话说,“也许因为我本身就有点是俗气的人”。

  在福显坊,萧红创作《小六》、《过夜》等散文,生活平静安谧,按部就班。一个月内,萧军也写下《职业》《樱花》《货船》《初秋的风》、《军中》等几个短篇,经鲁迅先生介绍先后刊出。《职业》拿到38元稿费,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1935年3月初,青岛来的一些朋友劝说两萧搬到一起合住。他们刚到上海,人生地不熟,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两萧都喜欢福显坊,不想搬家,又怕得罪朋友,不得已答应下来。

  在福显坊住了不足三个月。萧红曾在叶紫鼓动下给鲁迅先生写信,说是都馋了,想让先生请一顿饭。鲁迅遂答应下来,3月5日,鲁迅一家请两萧、叶紫前往桥香饭店吃晚餐,黄源和曹聚仁亦恰巧来访,一并聚餐,并叙谈成三奴隶丛书,萧红与黄源、曹聚仁结识并开始交往。

  青岛朋友得知两萧喜欢住在福显坊,为照顾他们不愿意离开福显坊的情绪,选择一处离福显坊不太远的地方,合租拉都路东侧临街的一幢三层红砖楼,即拉都路中段351号。楼房西式风格,还有花池。房间、家俱一应俱全。朋友们分住第一、二层,两萧住在三楼,这次类似绑架似的搬家,让两萧住的并不开心。

  5月2日上午,鲁迅先生、许广平携海婴造访。大约相聚1个多小时,鲁迅先生请两萧在法租界的一家西餐厅一起午餐。

  鲁迅先生的到访,引起了同住的朋友的关注。他们猜测到上午拜访萧红萧军的是鲁迅先生一家,可是两萧竟然没有给他们介绍,这让他们很不高兴,言语中就有埋怨责怪。他们并不清楚上海政治的特殊情况,左翼文学圈子的作家会客见人都十分谨慎。即便两萧愿意介绍,鲁迅先生也不会同意随便见人的。两萧和朋友们的关系陷入尴尬境地。

  在拉都路中段,萧红静心写作散文集《商市街》。5月15日,回忆哈尔滨生活的《商市街》完工,共41篇萧红散文,收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署名悄吟,1936年8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商市街》是萧红散文创作的代表作,此集一出,貌似散淡自由实则独具匠心的写法,引得众人叫好不迭,但也使得身边的男作家产生了嫉妒,言语中就有萧红散文可以,但小说不行的论调。这些评价虽是日常闲谈之中的流露,但也时时伤害着萧红,让她很受刺激。为此后她在西安与聂绀弩争论、武汉座谈发言埋下了伏笔。

  《商市街》纪实性非常强,在萧红萧军之间,这种新文学纪实写作方式是两人认可的。但涉及到外人就难免不产生纠纷。其中引发争议的是《一个南方的姑娘》。萧红逝世后,1944年6月1日,“南方的姑娘”程女士署名一狷,在上海《千秋》杂志发表文章《萧红死后——致某作家》,对萧红《一个南方的姑娘》中涉及她与萧军的“恋情”公开叫屈。对此,香港大学教授杨玉峰先生著文《〈商市街〉中萧红和三女性——兼谈二萧的仳离》,从纪实文学角度切入,考证了两萧的性格以及分手真相。“萧军和女性的瓜葛是经常发生的。单就《商市街》所载,就有三次之多。”证实萧军对待敏子、汪林、程女士的多情,在萧红与萧军同居初期就显现出来。

  商市街25号院,发生的萧军多情事件,萧红平日里选择沉默,但在散文中还是毫无保留地披露出来,表示了她的不满。对于汪林来说,两萧寄居于她家,萧军教授弟弟学剑,汪林又是萧红低年级的同学,彼此相熟,夏天结伴去江边游玩,在松花江里划船,“洗澡”,在院子里聊天,去公园里散步,冬天穿上冰刀鞋去滑冰都是正常的事情。每逢大家一道玩的时候,萧军经常会向女孩子展示他男性的魅力。回到家中,又向萧红表现出他吸引女孩的男性优越感。

  “她对我要好,真是……少女们。”

  “谁呢?”

  “那你还不知道!”

  “我还不知道。”我其实知道。

  很穷的家庭老师,那样好看的有钱女人竟向他要好了。

  “我坦白的对她说了:我们不能够相爱的,一方面有吟,一方面我们彼此相差得太远……你沉静点吧”。

  萧军明确地告诉萧红,房东女儿汪林对他的爱恋,对萧红而言,有人爱恋她的爱人,这种尴尬局面,她也只能装聋作哑,沉默无语。

  商市街时期,与两萧交往的青年人很多,多半都是文艺圈中人,也有一些是慕名前来拜访问的学生。除汪林外,一位陈姓女子在他们的生活中掀起了波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