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寓言 >> 作品评论 >> 正文

孟子寓言谈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2日16:34 来源:中国寓言网 杨启鲁

  摘要 研究者认为孟子寓言不足20则,实际上我们认为其数量远不止20则。孟子寓言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孟子的即兴创造和孟子言行。孟子寓言的主要内容包括说明事理、针砭时弊、诠释学说三大部分。孟子寓言的表现形式,以嫁接寓言、同心圆寓言和寓言标志为其主要特色。孟子寓言的艺术成就,以简洁隽永、形象逼真和逻辑性、对比性为主。研究和分析孟子寓言,对于我们管窥古代社会、启迪智慧、借鉴生活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孟子 寓言 表现形式

  1.引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每篇各分上、下),其中有些是孟子的弟子万章等人所作或是他们的记录。孟子的文章淋漓酣畅,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其中的寓言,文字简短,绘声绘色,非常生动。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寓言,历来认为数量少,其重视程度远不及庄子寓言、韩非子寓言等。公木、陈蒲清、白本松、吴秋林等人均认为孟子寓言不足20篇,在各类寓言选本中,孟子寓言都没有超过10篇,《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集孟子寓言10篇,《中国古代寓言选》和《中国历代寓言选》都集有9篇,《寓林折枝》7篇,《中外寓言鉴赏辞典》4篇。其中,普遍看好的寓言有《揠苗助长》(公孙丑上)、《一傅众咻》(滕文公下)、《墦间乞食》(离娄下)、《学弈》(告子上)、《校人烹鱼》(万章上)、《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等。但近期有人认为孟子寓言有22则[1],而据笔者统计,《孟子》中能够称得上寓言的有59则,几乎每章里都有寓言。

  2.孟子寓言的来源。

  一般地讲,寓言是由文人创作出来的,但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文人自觉主动地创作寓言的应该始于唐柳宗元,其寓言独立成篇,此前的寓言均为哲学或文学著作的附庸。孟子寓言是《孟子》的附庸。由于他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影响,没有从远古神话故事中取材,而只是汲取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营养,加之自己的就近取材,就形成了孟子寓言的主要来源。同时,我们还应当把孟子本身具有寄托意义的言行记载视作寓言,这样,孟子寓言的来源基本上可以有四种类型。

  2.1 历史故事。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先秦君子们引经据典已属普遍现象,他们所征引的都是前代典籍或前贤遗言,皆有神圣话语的意味。[2]当然,引用他们言语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叙述相关故事,其故事蕴含寓意,有所寄托,就成了寓言。孟子寓言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有15篇,主要引用舜、文王、孔门人物等人的故事。

  父子杀舜(万章上)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蓋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故事赞扬了舜虽然遭家庭人伦之变,对其顽父劣弟仍不失孝、悌之心。常人做到此点是很不容易的,舜做到了,这从当时的伦理标准看,这种行为是为孝悌之楷模。宋朱熹说,按《史记》曰:“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即其事也。[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寓言常冠以“昔者”二字,如《大王去汾》(梁惠王下)、《王良与嬖奚》(滕文公下)、《校人烹鱼》(万章上)等。

  王良与嬖奚(滕文公下)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左传·哀公二年》云:“邮无恤御简子。”杜预注云:“邮无恤,王良也。”王良为春秋末年的善御者,先秦两汉古籍多称之。这则寓言里,赵简子的幸臣嬖奚不懂得驾车的规则,王良依照嬖奚的标准驾车,自然没有收获。真正的御者是不会为这种人驾车的,因此,王良“请辞”。寓言告诫我们不能“枉道从人”,即为了暂时的一点利益而牺牲原则去迁就别人。它在客观上也说明,内行人不能按部就班地依照外行人的具体标准做事,从其反向标准操作往往会有收获。

  此类寓言还有《阳货馈豚》(滕文公下)、《仲子食李》(滕文公下)、《仲子食鹅》(滕文公下)、《西伯养老》(离娄上)、《庾公追师》(离娄下)、《缪公馈伋》(万章下)等,这些都与某位历史人物有关,在史书上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记载。

  2.2 民间传说。

  公木在《先秦寓言概论》中说:“据史籍所载,先秦诸子大量收集、将工和改造民间故事作寓言,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习。”[4]《孟子》中的一部分寓言,也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经由再创作而形成的。”孟子寓言除撷取历史故事外,多采用民间传说,这与他的儒家思想和务实精神密不可分。这种类型的寓言一般都有“今有……者”、“有人于此”等字样。

  何待来年(滕文公下)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宋国大夫戴盈之认为,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商品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预备先减少一些,等到明年,然后完全实行。孟子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除恶务速的道理。他由“日攘其邻之鸡”到“月攘一鸡”,把统治者为维护一些明知不好的规章制度,而采取貌似有理、实际拖着不办或缓办的手法,毫不客气地形象地揭露出来,入木三分,发人深思!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一傅众咻》(滕文公下)、《墦间乞食》(离娄下)、《学弈》(告子上)、《冯妇搏虎》(尽心下)等,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寓言。

  2.3 即兴创造。

  孟子文章长于譬喻,而寓言又是比喻的高级形态,具有一定情节的比喻也就成了寓言。孟子在与人辩论时,常设喻说理,其喻即为寓言之来源。

  托妻游楚(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以类比联想的推理方式,从朋友无友道,不能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应该绝交,到士师失职,不能治理好属下应撤职,最后推论到国君无能,不能智力好国家,该怎么办?结论不言自明,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此类寓言一般都在论辩中出现,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然后讲寓言故事,批驳梁惠王的言行。再如齐人沈同问孟子燕国是否可以讨伐后而伐燕,孟子以“杀人”为例,说明燕可以伐,但并不是说齐能伐之的(公孙丑下)。对孟子所即兴创作的寓言,有时我们很难与来源于民间传说的寓言截然分开。如《学弈》(告子上),是孟子在评论王是否聪明时所讲的一个故事,说明聪明与否不在于资质,而在于专心致志,这是孟子的譬喻,还是取自民间传说?难以定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