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安静》(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9日16: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国平

  有一年夏天,我在巴黎参观先贤祠。先贤祠的宽敞正厅里只有两座坟墓,分别埋葬着法兰西精神之父伏尔泰和卢梭,唯一的例外是有一面巨柱上铭刻着圣埃克苏佩里的名字。站在那面巨柱前,我为法国人对这个大孩子的异乎寻常的尊敬而感到意外和欣慰。当时我心想,圣埃克苏佩里诞生在法国并非偶然,一个懂得《小王子》作者之伟大的民族有多么可爱。我还想,应该把《小王子》译成各种文字,印行几十亿册,让世界上每个孩子和每个尚可挽救的大人都读一读,这样世界一定会变得可爱一些,会比较适合于不同年龄的小王子们居住。

  2000.8

  最后的滋味是无奈

  读幾米的图和文,心中不时会有莫名的感动。他的图像一个个童年的梦境,他的文是梦醒了的惆怅的回味。他用笔淡淡的,不夸张,不渲染,却因此而更有味。我们人人都领略过某些非常单纯的人生滋味,可是在都市的喧嚣中无暇去细品,只好听其流失,现在幾米替我们把这些我们其实也很珍惜的小感觉找了回来,叫我们怎么不感动。

  幾米有一本书题为《照相本子》。他自己说:照相多半是欢乐的留影,少有人在哀痛时拍照。譬如说,有生日同欢照,孤单一人过生日的冷清却照不下来,有结婚照,但少有人拍离婚照。我的印象是,幾米作品是要纠正这种不真实,照出欢乐背后的哀伤,也给哀伤留影。他的多数作品的确透着一种哀愁的情调,不过他并不沉溺其中,而我们也并不感到压抑。原因也许在于,他虽然哀人生的种种缺陷,但又知道这是人生可爱之不可缺少的一面,对之产生了和解的心情。于是我们看到,那个独自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的小女孩仍然面露笑容,因为她从幼稚的许愿中得到了安慰:“以后你们的生日也都没有人记得。”

  那一对并不真正快乐的新人装出快乐的样子拍婚照,因为他们明白“大家一起快乐的时光真的不多了”。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幾米很懂得无奈的滋味。在海滩上,那个小姑娘的游泳衣还没有碰到水,风就把她的草帽吹跑了。她望着那顶粉红色帽子随着海浪愈漂愈远,仿佛听到它在呼救,却终究没能做什么。很久后她才知道,那只是无奈人生的小小开始罢了。长大以后,我们将一次次重温这个眼睁睁望着草帽漂走而无能为力的经验。身在人生这场游戏之中,幾米问:“可以重来一遍吗?可以赖皮或中途退出吗?一定要加入吗?”答案是清楚的:即使我们不喜欢了,我们仍旧只好玩下去,因为唯有死才能使我们退出游戏。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无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当我们甘心于不甘心,坦然于无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了无所谓,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天上的云,飞过的野雁,随它去吧。错过的机会,心伤的过往,随它去吧。”Let it be

  ! Let it be !幾米唱起了无奈的逍遥曲。

  我注意到,对人生的无奈境遇,幾米常涉及三种,便是流逝、错过和迷途。流逝的是时间,而随时间一起流逝的是人生最珍贵的珍宝——童年和爱情。童年遗失的小布偶在我的梦里哭泣,告诉我她觉得冷,但我无法救她。爱情之花枯萎了,分手的时刻,那些怨恨、委屈和无尽的争执也突然都消失了,只有海风不断地吹啊吹。和流逝一样,错过也是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命运。

  小时候,我们不断地迷路、搭错车,到达时游乐场已经关门了。

  长大了,我们还要继续错过,“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大雨中的屋檐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她看见他,他也看见她。她知道他在看她,他也知道她假装不看他……他们都在等待雨停?然后离去?像所有的人一样?”人生本来有太多的可能性,舍弃虽属必然,仍令敏感的心灵感到震颤。在都市的隔膜中,错过有了一种难堪的性质。隔墙而居的人,每天看着同样的窗景,曾经逗过同一只小猫,却永是陌生人,这情形既平常又荒谬。迷途更多地是现代人的境遇。那个盲女诚然无休止地在地铁里上上下下,徒劳地寻找着出口,可是,那些在地铁口出出进进的蜂拥的人群难道就不盲吗?他们只是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罢了,他们的没头脑的匆忙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铁式的巨大迷宫。

  相比之下,盲女倒是唯一清醒的人,她用她那一双超凡脱俗的盲眼洞察了世界的迷宫真相。《地下铁》把里尔克的诗《盲女》

  全文录在书末,这是意味深长的,盲女的确有权宣告:“那将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幾米的作品真的很有味,我们能从中读出童趣、人情、诗意和哲理,能读出人人感受过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滋味。

  对于都市人来说,这些滋味仿佛久违了,却因此而更有了魅力。

  在此意义上,我把幾米的作品看作都市人的一种乡愁。

  2002.4

  探险: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在南极探险史上,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是最著名的英雄之一,同时也是头号倒霉蛋。他本来最有希望成为第一个到达极点的人,完全没有料到结果会被挪威的阿蒙森抢先一个月。更不幸的是,阿蒙森来去一帆风顺,他却在历尽艰险之后死在了返途上。我一直想了解这幕悲剧的详情,新近翻译出版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一书使我如愿以偿。这本书被美国地理协会列为十本最佳探险书之首,对此我丝毫不感到奇怪。只需想一想,本书的作者彻里就是斯科特探险队的成员,当年刚从牛津大学毕业,受的是文学和史学训练,在两年半的旅途上认真写日记,可资利用的还有包括斯科特在内的其他成员的日记,在此基础上写出这部旅行记,其内容之翔实、细致、生动自不待言了。我曾经在南极洲生活过两个月,因而在读这本书时更有了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几乎觉得它是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当然这话过分地夸大,我只是一个坐享其成者,所经历的艰险不足千万分之一,但毕竟亲见过极地特有的奇丽景物,也领教过南极可怕的地况和气候,所以书中所述的情景常常会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眼前。

  1910 年 6 月,当“陆地之星”号轮船离开英国港口驶向南极时,已经有先行者包括斯科特本人曾经到达南极的一些地区,人们对南极并非一无所知了。但是,就危险而言,南极永远是一片未知的大陆。人们可以描绘出南极的地图和气象图,却永远无法测量出积雪和薄冰掩盖下的无数条巨大冰缝,茫茫冰原上来去无常的暴风雪,以及会吞噬人的生命的其他各种突发险情。在彻里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从接近南极大陆的那一刻起,危险便已无处不在。在登陆时,随后在补给站之旅中,队伍在海冰区行进,队员们必须带着马、狗、装备在漂流的浮冰上跳跃,从一块跳向另一块,用这个办法向陆地和目的地靠近。脚下的浮冰随时可能因不胜重负而碎裂,不仅如此,请看这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十二条巨大的鲸鱼排着完美的队形,头全冲着我们所在的那块浮冰。”海冰区有无数这种被称作杀人鲸的可怕动物,它们会潜到站有人畜的浮冰下拱动,企图把冰块击碎,美餐一顿。有时真把冰块击碎了,只是靠了侥幸,上面的人马才没有落水。

  对于彻里来说,在全部历险中,冬季之旅是最可怕的经历,其可怕没有语言能表达。南极的冬季是极夜,连续四个月的黑夜加上零下五十度的严寒,使得任何野外活动都变得近乎不可能。然而,在这样的季节,包括彻里在内的三人组离开驻扎在哈特岬的大本营,向遥远的克罗泽角出发了,那里是皇企鹅的聚集地,他们要去解开皇企鹅冬季繁殖之谜。旅途果然苦不堪言:黑暗中盲目的摸索;严寒把汗冻成冰,衣服和头套被凝固在身体上;狂风中帐篷的门帘刹那间迸裂成千百块小碎片,发出震耳的巨响,接着整个帐篷被吹走……以至于在绝望的时候,彻里只求一死了之,渴望掉下冰缝,想不再保暖快快冻死,想使用药箱里的吗啡。他当时的感受是:人并不怕死,通往地狱的路未必坎坷。但是,他们终于活着回来了,收获是三只企鹅蛋。

  如果以为在南极探险只有苦难,没有欢乐,那就大错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