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安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9日16: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国平

  目录

  01/ 序

  第  1  辑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02/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05/ 成功的真谛

  007/ 好梦何必成真

  009/ 小康胜大富

  011/ 一个人和三个人称

  014/ 丰富的安静

  017/ 安静的位置

  019/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为某报“书人档案”栏目写

  021/ 精神拾荒三步曲

  第  2  辑  灵魂的在场

  024/ 智慧和信仰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030/ 读圣经札记

  037/ 灵魂的在场

  041/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为《小王子》新译本写的序

  045/ 最后的滋味是无奈

  048/ 探险: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053/ 上帝眼中无残疾

  ——在《上帝在哪里》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056/ 临终的尊严

  ——山崎章郎《最后的尊严》中译本序

  061/ 神圣的交流

  ——《亲历死亡丛书》总序

  064/ 平凡生命的绝唱

  ——《我们在天堂重逢》中文版序言

  序

  本书是我从 1999 年到 2002 年所发表的文章的结集。我曾出版过两个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是 1983 至 1995 年散文的结集,《各自的朝圣路》是 1996 至 1998 年散文的结集。

  本书在写作时间上与那两种书衔接,是我的散文的第三个完整结集。我在大学和其他场合做过若干讲座,最近把讲稿加以整理,也收在了本书中。

  将近四年的时间,我发表的文字只有十多万字,未免少了一些。不过,我早就不以发表来估量我的写作,更不以写作来估量我的生活了。当我酝酿和从事一项较大的工作时,我已能克制自己不去写那些马上发表的东西。当我坐在电脑前忙碌而我的女儿却希望我陪她玩儿时,我也清楚什么是更聪明的选择。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疲于应付刊物的约稿和媒体的采访。我对那种状态很不喜欢,但我不是一个善于拒绝的人,只好在内心里盼望一个机会,能够强使我结束这种状态。

  1999 年,我应聘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客座教授,在那半年里,客观上与国内的媒体拉开了距离,编辑和记者们找不到我了。当时我知道,我所盼望的机会来了。回国后,我横下了一条心,对于约稿、采访以及好事者组织的各种会议一律拒绝,真感到耳根和心地都清净了。据说有所谓名人效应:你越有名,媒体和公众就越是关注和包围你,结果你就更有名了。现在我发现相反的规律同样成立:

  你一旦自愿或不自愿地离开聚光灯的照耀,聚光灯当然是不会闲着的,立刻会有新的名人取代你成为被关注和包围的中心,而你就越来越隐入了被遗忘的暗处。我不无满意地看到这一“褪名效应”正在我的身上发生。

  我的天性不算自信,但我拥有的自信恰好达到这个程度,使我能够不必在乎外界是否注意我。

  我当然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我必须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保持这样一种内在状态,我在写作时才能真正品尝到精神的快乐。我的写作应该同时也是我的精神生活,两者必须合一,否则其价值就要受到怀疑。无论什么东西威胁到了我所珍惜的这种内在状态,我只能坚决抵制。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种权衡利弊,一种自我保护罢了。

  摈弃了外来的催逼,写作无疑少了一种刺激,但我决心冒这个险。如果我的写作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就让我什么也不写,什么也写不出好了。一种没有内在动力的写作不过是一种技艺,我已经发现,人一旦掌握了某种技艺,就很容易受这种技艺的限制和支配,像工匠一样沉湎其中,以为这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甚至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可是,跳出来看一看,世界大得很,无论在何种技艺中生活一辈子终归都是可怜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充实完整的内在生活,而不是写作或别的什么。如果没有,身体在外部世界里做什么都无所谓,写作、绘画、探险、行善等等都没有根本的价值。反之,一个人就可以把所有这些活动当作他的精神生活的形式。到目前为止,我仍相信写作是最适合于我的方式,可是谁知道呢,说不定我的想法会改变,有一天我会换一种方式生活。

  上面说的只是近些年萦绕在我心中的念头,事实上未能完全实施,至少我没有把拒绝一切约稿的决心坚持到底,否则就不会有现在这个集子了。这个集子里的许多文章仍是应约而写的。不过,我做到了有所节制,拒绝了大部分约稿。当今膨胀的媒体对于稿件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如果有求必应,我必完蛋无疑。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保证基本写作状态的健康,这样来分配我的精力:首先用于写不发表的东西,即我的私人笔记,它是我的精神生活的第一现场,也是我的思想原料仓库;其次用于写将来发表的东西,那应该是一些比较大而完整的作品;只允许花最少的精力写马上发表的东西,即适合于媒体用的文字,并且也要以言之有物为前提。我一定这样做。

  周国平

  2002 年 8 月 19 日

  第1辑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