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显忠祠: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9日09:42 来源:素素

  我对袁崇焕的了解,始于一个特别的机缘。几年前,北京出版社约我写一写为袁崇焕守墓的佘氏第十七代孙,在做案头准备的时候,还去了一次袁氏祖籍地东莞,佘氏祖籍地顺德。稿子虽然没有完成,对明朝之衰弱,袁氏之不幸,却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悲悯。

  袁崇焕在万历四十年考取进士,先在福建当县令,继而调入兵部。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被定罪处死,又临危受命,出任辽东巡抚。刚刚上任,就遇努尔哈赤率十三万后金兵扑向宁远城,宁远城内的明朝守军却只有一万。为鼓舞士气,袁崇焕刺破手指写成血书,并向士兵下拜,激以忠义。不止如此,他还把老母和妻子也接到城里,以示全家与宁远共存亡的决心。

  这是一场历史性的激战。见宁远城固若金汤,久攻不下,后金军居然把城墙挖塌了一丈多。城内明军并不害怕,他们手里有红夷大炮,这是当时最新式的武器,一炮打出去,后金军便死伤一片。血战三天,袁崇焕以一万将士,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十三万精兵。这就是明史上所说的宁远大捷。也正是这一战,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打成了重伤,几个月后,即忍恨身亡。

  袁崇焕本来是大功之臣,却遭朝中阉党的诟病,美酒未喝一口,好话未听一句,就被逼回广东老家赋闲。未过多久,天启驾崩,崇祯继位,袁崇焕的命运即有了转机,不但被崇祯召回北京,还升任兵部尚书,赐尚方剑,继续督师蓟辽。至此,袁崇焕的军旅生涯也达到了顶点。

  然而,命运却让袁崇焕遇上了毛文龙。袁崇焕再次来辽东赴任之前,朝中就有重臣在他耳边嘀咕,说毛文龙是阉党余孽,屡屡不听调遣,既然督师蓟辽,对毛文龙就一定要严加管治。低声耳语者,正是他的恩师钱龙赐。

  中国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体系,虽然帝王的姓氏不断地更改,朝廷内的党争之弊却从未消除。彼时,明廷内就有一个魏忠贤阉党集团,毛文龙是这个集团的骨干,袁崇焕刚刚遭阉党陷害,他如果能在辽东灭了毛文龙的威风,就等于灭了阉党的威风。

  回到宁远,袁崇焕听到了更多有关毛文龙的闲话。归结起来不外两点:一是拥兵跋扈,不受节制;二是索饷糜饷,虚冒军饷。更有甚者,坊间给了他一个绰号:海外天子。袁崇焕的耳边正杂音不断,毛文龙却不知深浅,居然多次主动找上门来,以军饷不足相要挟,给刚刚走马上任的袁督师出难题。

  当然,袁毛相残,还有一个原因。袁崇焕离京赴任前,曾向崇祯允诺,五年之内,为朝廷肃清边陲。这是一句不靠谱的大话,袁崇焕却一定要这样说。他知道,单靠战场上的较量,这个时间肯定拿不下后金军,他想通过与后金议和,实现五年平辽计划。袁崇焕把话递给了后金,后金则让他答应一个条件:你把毛文龙杀了,就跟你议和。后金是在借刀杀人,却正中袁崇焕下怀。总而言之,于公于私,毛文龙都是非杀不可了。

  有记载说,出事之前,毛文龙曾去宁远与袁崇焕会晤,袁崇焕便与毛文龙相约,下次去双岛检阅东江官兵再见。看是一句无意的寒暄,其实是故意埋下的一个伏笔。

  崇祯二年农历五月末,袁崇焕自宁远出发,乘船在辽东湾航行四天之后,终于抵达旅顺口双岛湾。翌日晚上,毛文龙就乘船自鸭绿江口的皮岛赶来,天色微明,即去袁崇焕的督师船上拜谒,随身还带了币帛酒肴诸多厚礼。袁崇焕照单全收,不露声色,甚至还登岸去毛文龙的营帐回拜。毛文龙似乎也挺高兴,顺便陪他检阅了岛上的军队,目的当然是想让袁督师多发些军饷。

  六月初五,袁崇焕决定离船上岸。之前,他已把自己的营帐设在双岛湾附近的山坡上,命参将率甲士埋伏在帐外的松林中。在海岸边的沙滩上,随毛文龙前来接受袁督师检阅的三千五百名官兵,正在吃袁督师给他们摆的慰劳酒宴。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袁崇焕便在营帐中坐等毛文龙入见。

  过于自信的毛文龙,果真是兴冲冲地来了,看到自己的将士受到如此款待,进帐就向袁崇焕表示谢意,袁崇焕却叫毛文龙把部下将官全部召入帐内,当众突指毛文龙犯了十二宗当斩之罪,说完,先是朝着京城方向叩首请旨,然后取尚方剑交给旗牌官,毛文龙的人头立刻就落地了。

  这是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事变,它就发生在东江总兵毛文龙所辖的地盘上,以至于齐聚双岛的毛氏部将和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袁崇焕全数收编。翌日,在并不平静的双岛湾岸边,袁崇焕还亲自为毛文龙举行了葬礼。站在毛文龙的灵柩前,他说:

  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

  这显然是袁崇焕早就设定好的情节,饱读诗书的袁崇焕,玩这种拙劣的政治把戏竟如此熟练。处理完了毛文龙的后事,他又在这里驻留了四天,才悄然登船离开血腥味尚未散尽的双岛。边事那么严峻,他为了杀毛文龙,在旅顺口居然待了十一天之久。

  毛文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东江总兵。作为封疆大吏,毛文龙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其飞扬跋扈也是守边将军的通病。无论是前朝的天启帝,还是当朝的崇祯帝,都对毛文龙十分倚重,并没有过多的呵责。江山岌岌可危,他们需要毛文龙这种卖命的干将,只是袁崇焕不这么认为。

  袁崇焕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蓟辽督师,他比毛文龙官职更高,权力也更大。在袁崇焕眼里,整个辽东局势有他一人就可以督师,不需要一个跟他作对捣蛋的总兵。在朝廷内,阉党权大,在辽东前线,他是老大。说到底,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男人之间的嫉妒心,对这场自毁长城的国家悲剧,都是一种怂恿。

  总而言之,一个督师用他的尚方剑,杀死了另一个同样拥有尚方剑的总兵官,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崇祯帝在京城听说了此事,也被吓了一大跳。可是木已成舟,他还要依靠袁崇焕经略辽东。皇帝不究,朝内自是一片寂然。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默契,就在毛文龙被杀不久,皇太极率十万后金军,绕开宁远城,通过喜峰口,由后路逼近了大明首都紫禁城。正在宁远守城的袁崇焕,接到崇祯急令,命他驰马回援京都。于是,袁崇焕与皇太极在紫禁城外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因为紫禁城久攻不下,皇太极便施出了离间计,崇祯正是中了这个圈套,将袁崇焕下狱问罪。

  袁与毛的功过是非,直到现在仍是史家们争论的话题。我想,以功而论,他们都可以说效忠于自己所侍奉的国家和王朝,以过而言,他们都被各自的名缰利索牵绊,正是这种极可怕极狭促的私心贪欲,让这两个原本可以青史留名的守边名将,都有了洗不去的政治污点。末世多乱象,当一个朝代要结束了,什么悲剧都可能发生。

  正史里说,袁崇焕没有子女,在举族流放南下的途中,孤独的发妻黄投水而死。据《东莞县志》载:

  袁督师无子。相传下狱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民间。大兵入关,为满洲某所得,隶籍入旗。

  在百度和维基百科里,果真搜到了令我一震的消息,清末的吉林将军富明阿,就是袁崇焕的六世孙,其子黑龙江将军寿山,则是袁崇焕的七世孙。

  我想,袁氏家族里出了一个吉林将军,一个黑龙江将军,也很自然。不管怎么说,袁崇焕骨子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虽然过早地死了,却把将军的基因留下了。尤其是袁寿山,非但没有辱没先祖的英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甚至比先祖活得更有尊严和气节。

  那几日,正沉浸在此事带给我的兴奋里,却得知了一个更让我惊讶的消息。说袁崇焕的小妾姓赵,她的确为袁崇焕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又给她生了两个孙子。清初,族人听外间传言,朝廷知道了这个秘密,马上就要前来抓人,已经长大的两个孙子,便带着家眷摇船来到了辽东半岛。一支继续北上逃亡,另一支隐居在旅顺口北海的一条小山沟里。

  历史在旅顺口撞出了一声令人惊怵的巨响。北海与双岛比邻而居,过去是两个镇,现在是两个街道。双岛湾是当年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地方,其遗址为毛氏立有一碑。北海街道确实有一个村庄叫袁家沟,于是我专程去了这里。果真有袁氏后人拿出了家谱,还带我上山去看了袁家沟先祖的墓碑,斩钉截铁地说,这里就是袁氏子孙当年的避乱藏身之地。

  呜呼,毛文龙!呜呼,袁崇焕!这两个人真是冤家路窄,生前身后,他们与旅顺口竟有如此难解的纠缠!

  天色已晚,我把纷飞的思绪努力拉回到黄金山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