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显忠祠: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9日09:42 来源:素素

  深秋的一个下午,天阴欲雨,空气中有一种伤感般的湿润,与我此行的调子很对味儿。这个下午,我去了黄金山下的黄龙墓。我以为,我只是来看看传说中的黄龙墓,却万想不到,有一根神经突然被拨响,浮现在我眼前的不只是黄龙一个人,而是许多张明朝镇边将军的面孔,并且每一张面孔都似曾相识,每一个名字都耳熟能详,他们像早就约好了似的,一个一个,由隐而显,由远而近,穿过逝去的岁月,接踵而至。当然,走在最前面的将军也不是黄龙,而是马云和叶旺。我知道,之所以如此,主要与时间有关。

  明洪武四年盛夏,马云和叶旺受朱元璋之命,率十万大军由山东半岛的登州启航,至辽东半岛的金州驻兵。那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渤海海峡风平浪静,入辽明军千帆齐发,在金州境内的狮子口上岸后,两位将军的心情比天气还好。因为渤海海峡是中国第二大海峡,风平浪静不过是表面现象,水下暗流涌动,几如虎口狼窝,这么大一支船队毫发无损,实在是个奇迹。于是,两位将军决定给狮子口改个名字,叫旅顺口。

  我认为,改叫旅顺口,不只是出于对天地自然的感谢和敬畏,它应该还有更深一层意思。两位将军受朱元璋之命,渡海追杀蒙元残军,他们早就知道,狮子口是契丹人留下的名字,充满了胡虏气,如今已是汉家的天下,必须给它取一个响亮的汉名,让汉文化的祈福色彩,淹没胡文化的荒蛮味道。于是,自此以后,他们的名字就和旅顺口成了难割难分的一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命运。马云和叶旺都是安徽籍将领,且生在同一个时代,经历也大体相似,甚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也只差了一年。正因为这样,在官修的史籍里,在地方志的文档里,他们两个的名字总是并列在一起,找到了一个,就找到了另一个。我就想,在马云和叶旺之间,可能前世就有扯不开的尘缘吧?

  那是元朝末季,马云和叶旺不约而同地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后在朱元璋旧将谢再兴帐下当部属,两个人的官职一样,都是千户,驻守在绍兴府的诸全州。谢再兴是朱元璋亲侄子的岳父,马云和叶旺至少与朱元璋混了个脸熟。机缘在于,谢再兴干了大坏事,朱元璋坚决不给情面,他就去投靠了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叶旺和马云没有跟他叛离,而是一直追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自此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公元1368年正月,大明王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改元洪武。当时的中国版图,并没有完全掌控在明朝的手中,朱元璋不得不率军继续北上,追击狼狈退逃的蒙元皇帝和他的骑兵。

  彼时,辽东已然是蒙元最后的根据地。其首领名叫刘益,治所在复州境内的得利嬴城。刘益是汉族身份的元将,见明军有压境之势,急求高丽王捎话给朱元璋,要他弃元投明可以,不过得答应一个条件,就是让辽东居民留在原地,不要迁徙异乡。想不到刘益还是个挺呵护百姓的首领呢。

  朱元璋十分痛快地答应了,并派使臣持诏去得利嬴城面见刘益。看到明太祖写在纸上的允诺,刘益悬着的心落了地,马上就把辽东州郡地图和钱粮兵马悉数献了出来。就这样,辽东半岛金、复、海、盖诸地,不战而下。

  洪武四年春天,朱元璋在得利嬴城设辽东卫,降将刘益任指挥同知。然而,刘益上任不久,就被另外两个元将合谋杀害,辽东形势复又紧张起来。危急关头,朱元璋想到了马云和叶旺,命他们率十万大军火速入辽。

  曾以为,明代的旅顺口,可见的不过是一座古老的港湾,一些简陋的兵营,一片散乱的民舍。马云和叶旺来了,也只是给旅顺口改了一个名字而已。翻看《旅顺口区志》,始知并没有那么简单。

  明初的旅顺口,曾先后有过两座城池。一座叫北城,一座叫南城。其中北城正是马云和叶旺所建,时间是洪武四年。就是说,他们在旅顺口上岸不久,就动手开建北城。

  建城是中国历代帝王的喜好,明太祖朱元璋则是登峰造极的一个。正在跟元军打仗的他,竟有暇听某个书生的劝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打马征战的途中,每攻下一城一关,他便下令把坍塌的地方修好,把破败的地方加固。后来称帝立国,筑城就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在他身后,明朝的继任者们更是个个谨遵祖训,筑城不止。回头看有明一代所建城池,工程规模之大,土木砖石用量之多,所历时间岁月之长,堪称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之最。其代表作,就是现在仍为世人瞩目的南北两京和万里长城。

  马云和叶旺是朱元璋调教出来的徒弟,当然要当筑城急先锋。在旅顺口上岸后,见这里连个像样的城池都没有,立刻就以筑城为要务。他们一边将金州旧土城重修,一边在旅顺口树木为栅,筑一座新城。这就是后来的北城。树木为栅,说明它是一个战时建筑,足见军情之紧迫。

  洪武六年,盘踞辽东的蒙元残兵已大部投降或归附,只有一个纳哈出还在东北负隅顽抗。他坐拥二十万兵马,盘踞在内蒙古东境的西辽河一带,入辽明军的先头部队屡遭阻击,气焰嚣张的纳哈出一时成了辽东头号边害。马云和叶旺的治所原本设在金州,后来不得不向北迁至辽阳。

  洪武八年冬天,纳哈出率元军南下两千多里,直奔盖州和金州而来。马云和叶旺故意放行,伏兵扼其退路,欲在元军北逃途中一举灭之。纳哈出以为马云和叶旺守在辽阳,故绕城而过,南下盖州。看到盖州城守军也森严壁垒,再向南直逼金州。

  彼时,金州城正在重修中,守城明军只有数千,纳哈出军却是三万。金州卫守军在各个城门严阵以待,城墙上的精兵则弩矢齐发。战到最后,城内的居民也被组织了起来,各家将恶臭的汁水煮沸,纷纷泼向正在援梯登城的元军。见金州城久攻不克,元军损兵折将,纳哈出只好引兵北逃。

  就这样,一场由马云和叶旺导演的伏击战打响了。当纳哈出率兵过境,明军炮矢齐发,伏兵四起,旌旗蔽空,鼓声雷动。元军被斩戮及冻死者无数,明军获其兵马无算。纳哈出虽然保了一条命,却锐气尽失。

  洪武二十年,穷途末路的纳哈出终于向明朝投降,曾与其多次交过手的朱元璋,竟宽宏大量地免他死罪,封他海西侯,食禄而不任事,二十万部众则被迁往南方。明朝之初,这是东北境内蒙古族最大规模的一次南迁,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明太祖朱元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翌年,在出征云南途中,纳哈出病死在武昌的船上。与他打过十几年交道的对手马云和叶旺,也先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马云比纳哈出早一年去世,叶旺与纳哈出竟在同一年去世。有人说,生命是一种缘。马云和叶旺一起镇守辽东十七年,的确是一种缘。他们与纳哈出脚前脚后地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更是缘的一种。

  嘉靖初年,因马云和叶旺有功于辽东,明廷命有司为他们立祠,春秋祭祀。《明史》赞曰:翦荆棘,立军府,抚辑军民,垦田万余顷,遂为永制。

  马云和叶旺离开之后,又有一位镇边将军来到辽东半岛。他的名字叫刘江。马云和叶旺率军入辽,任务是打败蒙元残军,平定辽东大地。刘江出守辽东,却是与捣乱不止的倭寇有关。

  倭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404年,也就是高句丽广开土王的碑文内。有专家说,倭寇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代,即高句丽时代的倭寇,朝鲜时代的倭寇,明洪武和嘉靖时代的倭寇。其中,明洪武年间的倭寇,主要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滋扰,他们有的来自日本,有的来自朝鲜。嘉靖以后的倭寇,成分就复杂了些,他们大都是海上的走私商,而且多为中国籍贯的假倭,以前当过真倭的日本海盗,此时已沦为中国籍海盗的雇佣者。可以说,洪武时代的倭寇,属于外敌入侵性质;嘉靖时代的倭寇,则是明代实行海禁的恶果。

  的确,明朝之初,日本国内正处于南北朝时代,封建割据,诸侯混战,大地主们为了聚敛财富,纠集成百上千的武士、浪人和海盗,窜入中国沿海。在史书里,对他们曾有这样的描写:

  来若奔狼,去若惊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