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中国故事 >> 正文

王溱:守望生命的蓝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12日09:53 来源:人民日报  王 溱

  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一个深冬的傍晚。

  堆砌的乱石,枯败的松枝,灰暗的天空,厚积的白雪,刺骨的寒风,眼前的情景令人生畏。

  “这是在哪里啊,老头子?”满脸焦虑、一头雾水的马太太颤抖着问。

  “我也不知道啊!这道儿以前咱没走过,光顾着看雪景了,走迷糊了!”马先生左顾右盼,在狭窄的空地上转来转去。

  “哎呀,这可怎么好啊?”马太太环视四周的悬崖峭壁、枯树乱枝,脸上写着恐惧。

  突然,马先生捂住胸口,慢慢歪倒在地上。

  “老头子,老头子!”马太太一边惊恐地抱住马先生,一边赶紧从口袋里往外掏救心丸。

  “快、快打电话,找、找李延照,找蓝天救援队……”马先生浑身哆嗦,呼吸困难,一字一顿吃力地说。

  四个多小时后,几近绝望的夫妻终于看到一支气喘吁吁的队伍来到他们跟前……

  马先生化险为夷。马太太拉着救援队员的手,激动得连声感谢。

  “不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队长李延照重复着这句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

  此时,坐在我面前的李延照,平静地讲述着三年前那次救援的经过。

  这是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简陋的上下两层街面房。青岛市城阳区一家社区因为钦佩李延照和蓝天救援队,将房子无偿提供给他们使用。

  李延照在青岛是名人,尤其在登山爱好者圈内,可以说大名鼎鼎。

  其实,蓝天救援队远不止只是救援登山受困者,近几年,每当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必定有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青海玉树地震、北京市特大暴雨灾害、云南彝良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云南昭通鲁甸地震……从2010年至今,蓝天救援队实施救援一百六十次,救助了五百八十七人。

  我一直纳闷,李延照和他的队友们怎么会想到组成一支民间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呢?

  听到这个疑问,李延照笑了。

  今年三十七岁的李延照当过兵,后来复员回到家乡青岛。李延照是无线电爱好者,没事喜欢跟同是无线电爱好者的那帮弟兄互相通话玩。2004年印尼海啸,一位英国女无线电爱好者通过电波第一个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也给李延照留下深刻印象:原来爱好也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原来爱好也可以帮助别人!于是,蓝天救援队诞生了。

  “开始不叫蓝天救援队,我们用通讯频率兆赫的尾缀起了名字,叫‘175军团’。参加的人有无线电爱好者、登山爱好者等。主要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喜欢帮助别人的人都参与进来。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了四百多人。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命名它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李延照指着墙上挂着的旗帜介绍说。

  蓝天救援队成立后,承担了许多灾难应急抢救任务,但更多的还是对登山受困者的援救。

  崂山是青岛人去得比较多的地方,可能因为常去的缘故,一些登山者不愿走“老路”,喜欢另辟蹊径。结果,往往上得去却下不来,险情频出,有的甚至因此丧命。崂山方圆三百八十多平方公里,各种山、峰、崮、顶一百多个,涧、池、洞、口、泉、瀑更多。那些登山者真有了麻烦,自己也分不清东西南北。而且,受困者大都不是有伤便是发病,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和技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困难可想而知。

  蓝天救援队成了警察最重要的助手。他们有专业的搜救工具、通信设备,还受过专业的搜救训练。在救援队办公室一楼,我看到了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捐赠的各式设备和装备。有用于地震救援的蛇眼生命探测仪、内燃机凿岩镐、气动顶撑气垫、液压剪扩器,还有山地救援的热成像仪、攀索安全带、GPS定位器,真空、折叠、铲式和软式担架,以及水域救援的冲锋舟、侧扫声呐、潜水衣等。最壮观的是门外停着的四辆不同用途的救援车,真有些“正规军”的味道。

  我让李延照回顾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救援往事,他眨眼想了一会儿说,那就说说2013年那次救援吧。

  那年11月,当地大学的一些学生到崂山游玩。学生们好奇心强,喜欢“探险”,仗着人多,又有手机,不怕与外界失去联系,所以哪里难走走哪里。学生们后来回忆说,他们就抱着这种心态,一路走一路高歌呐喊,越走越兴奋,越走越远,越走越看不到头。终于有人打退堂鼓了:往回返吧,再不返,天黑下来连公交车也没有了。但等他们转过身来准备打道回府时,却发现来的路“消失”了,变成了一片荒草、秃枝和乱石。学生们立刻就慌了!刚才意气风发的劲头骤然飞得无踪无影。怎么办?大声喊,或许有人会听见。于是六七个嗓子一起吼起来,但应声而回的不是他们期望的声音,而是大山里回绕的余音。快打电话,报警!拨打了一遍,无声,再拨打还是无声。仔细看屏幕,原来无信号!

  女生开始啜泣,有的埋怨起来,剩下的还是抱着希望不断地拨打手机。

  “喂,有人吗?听到了吗?”不远处传来了喊声,大家忽的一下把头都转向了声音传来处,禁不住激动地大声叫喊:“我们在这儿!”“听到了,我们听到了!”对方回话。但是接下来的事让大家愣住了。“你们是哪儿的?”“我们是科技大学的,你们是来救我们的警察叔叔吗?我们刚才打过电话了。”喊叫的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这边海洋大学的学生顿时明白了。

  两支“同病相怜”的队伍汇合在一起,更不可思议的是,不长时间里又遇到了两名游客。他们是来自辽宁的登山爱好者,进了崂山后撇开大路不走,专走小路,结果同样被困在山里。力量“壮大”了,但忧虑也加重了。从下午发出求救电话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

  天空慢慢笼罩上了漆黑的夜幕。11月的气候在山里已是寒气十足,许多人穿着单薄的外套,站在空旷的山谷里,感到格外的恐惧。

  此时,李延照和队友们正在山上焦急地搜索着。接到110指挥部的电话,李延照迅速让通讯组发出通知,然后驾驶救援车向崂山驶去。沿路,已经等候的救援人员顺道上车。每次救援集合都是这样,告明任务、地点,沿途谁能参加就参加。要求一个“快”字。快,就可能化解更多的危险,援救更多的生命。这一次,李延照一共集合了十八名队员。

  与此同时,两名民警找了当地一位熟悉山路的山民,也开始上山搜救。他们与受困的大学生通了话,根据周围一些特征,马上确定了大致方向,没费多大工夫就与大学生们汇合了。正当大伙儿欢叫着要下山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天气太冷,这位山民临走时带了一瓶白酒,边攀山边喝,等到了山上,一瓶白酒见了底,人被风一吹,没想到醉倒了。

  好在警察临危不乱,拿着对讲机与李延照对接联系。茫茫山林,空旷山涧,白天都很难定位,晚上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李延照和队员们凭着以往积累的山地救援经验,借助手中先进的设备,加上健壮的体格,几经周折,终于出现在受困者面前。

  简单处置后,马上组织人员撤离。

  最难的是抬着担架下山。凡是出事的地方,几乎都是狭窄的小路,地面铺满了碎石、沙砾、乱枝,很滑,走不好就打趔趄。山道弯处还多,走一段就是一个小弯。因此,担架抬在身上要时刻小心,不留神就会出现险情。踩空是最常见的。救援队规定,抬着担架一旦踩空出现险情,必须保证有一只手抓住担架不放,这样便于营救。所以,抬担架是门学问,不仅体力要好,还要时刻提高警惕,掌握自救的技巧。当然,白天什么都好说,看得见摸得着,晚上就很麻烦。再亮的手电照的范围也有限,况且不可能一直有人照着亮光,全凭队员们高度的警惕性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但是,凡有搜救任务,往往是晚上,而且都是平时难以走到的地方。于是,腿被荆棘划破流血、脚不小心崴了是常有的事。每次搜救结束,几乎每个队员都筋疲力尽——实在是太累了!

  那天,队员们迎着山上刺骨的寒风,抬着受伤的人员,小心翼翼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有些路段实在不好走,队员们就托着担架,跪在地上一点一点往前挪。

  凌晨四点,大队人马终于到达安全地点。此时,李延照和队员们已经忙活了八个多小时。

  汗流浃背的救援队员们喘着粗气。在寒风中,身上很快就变凉,那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于是干脆上车打开暖风,脱个精光,慢慢让体温恢复正常。

  任务完成了,有时连一口热水也没得喝,各自回家。参加蓝天救援队就是这样,救援高于一切,其他,免谈。

  “没有牢骚,没有抱怨吗?”我问。

  “没有。因为没人逼着你来,也没人动员,完全靠自愿。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别沾这个队伍的边。”李延照平静地说。

  作为救援组织,李延照和队友们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一些重要救灾活动。

  去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一百多万人受灾,四百多人死亡。地震发生后当晚8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部署青岛、四川两地组成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参与现场救援。这是青岛蓝天救援队第一次列编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参与灾害救援,也是山东省第一支被派出的救援队伍。

  救援队到达后,立即被派往重灾区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的几个埋压点展开搜救工作。

  “这时,我们的专业设备派上了用场,电动凿岩镐、液压凿岩镐、蛇眼生命探测仪,能用的都用上了。平时的训练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李延照指着旁边的设备,有些激动地说。

  经过紧张的搜救,一名十一岁的小男孩被从废墟中抱了出来。很遗憾,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接着,又从废墟中挖掘出了六位遇难者。李延照和队员们无比悲痛,但还是拼命地凿啊凿,期待着奇迹出现。然而经过一天的营救,技术搜索、搜救犬搜索、破拆、挖掘机开挖,都没有找到幸存者。这时,一名遇难者的家属说,还有一个地下室,说不定那里还有被埋者。李延照一听,马上利用绳索下到废墟底部探查。遇难人员埋压的位置确定了,救援队员们不放弃哪怕一丝的希望,抓紧时间又开始了工作……

  鲁甸救援,让李延照身心都受到强烈震撼。他忘不了在现场的家属们急切盼望的目光,忘不了从废墟中挖出已经停止呼吸的遇难者,忘不了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悲痛欲绝的表情。

  “生命很宝贵,但也很脆弱。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付出一百倍的努力!”

  蓝天救援队的队服,从上到下都是天蓝色。“蓝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与和谐。我喜欢蓝天。我们的救援,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命里永远都有祥和幸福的蓝天。”

  从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走出,我的耳边,始终回响着李延照的这句话。我看到,天空更加湛蓝,世界如此美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