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教育思变(黄纯一)(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2日10:15 来源:文汇报 黄纯一

  张生自己就是作家,很清楚写作者们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要走一些弯路。他希望,通过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可以让今后的青年作家们少走一点弯路。“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鲁迅、莫言,而是为文学爱好者们多提供一个空间。”张生希望,未来国内更多的大学也能像美国高校,例如麻省理工那样,开设更多类型的创意写作培训,比如科幻文学和非虚构文学。

  早年的北大作家班是以作家协会、鲁迅研究院为中心,从基层招揽那些已经有了一定文学才华的作家,对他们进行写作方法和审美意识上的培训。邵燕君感觉,这和盛大过去从网站中招一些已经小有苗头的作家来进行培养,是类似的。而北大中文系今年即将招收第一批学生的创意写作,则开始面向新媒体,包括一定的写作培训成分,并同时带有研究性质。“所有的标准都在形成中,在媒体形式变化下的文学教育大转型,还真不知道现在大学里哪个老师能教。”

  邵燕君表示,面对一个新的时代中文化转型的发生,高校老师能不能迅速接受它,在自己有学术权力时,进行自我转型,搭建平台,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考验。

  “我觉得老师应当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包括了解动漫、游戏、网络文学,从中挖掘学生们的经验,重新建立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通过挖掘、命名、辨析、讨论,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学科。”邵燕君说。

  去年,上大创意写作的第一批硕士已经毕业,葛红兵告诉记者,“非常抢手”,毕业前就被各家影视公司、网络媒体预定完。“MFA是高校新的生长点,中文系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未来趋势。”严锋表示。

  商业化的忧思:精英如何向大众过渡

  传统作家在写作中生存,网络写手在生存中写作。所谓精英文学的“自我”,应当吸引大量文学人口的加入——“先有泥沙俱下,才有大浪淘沙。”

  在高校文学教育的转型中,也有不少忧虑的声音:学院派从精英走向大众,纯文学会不会因“商业化”导向而愈发丧失其声音?

  王晶告诉记者,如今,整个网络文学在中国拥有2.48亿用户。仅盛大一家,售出版权的小说总共将近1000部。而畅销小说一般都能卖到上百万册的规模。纯文学难望其项背。著名网络写手“唐家三少”也曾表示,他来授课,擅长的还是“怎么适应读者和市场”,简言之,是“怎么赚钱”。

  对此,邵燕君认为,商业化并非网络文学的“原罪”。在精英文化传统向新媒体转化的过程中,传统精英文学的做法可以给网络写手提供视野的开阔和借鉴,但若问能不能在转型中重新建立一套带有精英意识的评价体制,学院还是首先要放下身段,主动走进以类型文学为主的网络文学、大众文学。

  她指出,现在的学院派指的是近100年来的中文系学科体制,是背对读者、以书为营、强调自我、以批评家为中心的,这样的精英文学标准有时并不适合大众文学。大众文学的基本道德是商业性。“好看是基础。怎么叫好看?内容要切中读者群的不安、困惑和焦虑,而手法一定是在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惯例的同时,又能花样翻新。”

  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差异性,还能部分追溯到媒介的转变。“纯文学、精英文学诞生在一个纸媒的时代。而大众文学诞生在一个网络的时代。”邵燕君说,纸媒的时代是崇尚节俭的,因为有“书籍”这个物质载体的限制。这背后其实是工业时代的节约标准——书要被反复阅读。这种“玩味”的习惯造就了阅读的品味,就算在文学作品内部,也要讲究小说结构的精致,诗歌语句的长短。但现在,文学不是用来反复阅读,而是用来即时满足的。这就导致了被认为“又水又长”的网络文学的出现。

  阅读媒介、习惯都变了,甚至连打字速度也变了。“龙吟满月”是起点中文网的兼职写手,她告诉记者,自2008年起,一系列针对网络作者的薪酬、奖励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站激励写手们每天更新一定的字数以获得相应的奖金福利。以起点中文网主站的签约作品为例,作者每天必须更新1万字付费章节,才能拿到每月1000元的全勤奖金。

  日更万字,而读者甚至恨不得作者一天十更,难怪有人觉得,网络写手可谓是一个高危的吃“青春饭”的职业。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投身网络写作?邵燕君表示,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网络写手。虽然网络文学有其不可解的商业机制,但可以给底层的文学青年提供一个阶梯和希望,“网络文学,或者说大众文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可以从事的、前方有梦的职业。”“龙吟满月”就是其中的一员。从08年开始加入网络写手大军的她是因为“喜欢写”。“当时想写作只有出书这一条路,结果读大学闲余时上网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但是,以读者为中心、依托资本力量的商业文学,由于其读者文化层次大多较低,也确实存在“向下拉齐”的危险。“龙吟满月”告诉记者,如今,替代了先前火热的“穿越文”,开始流行“重生文”。更新换代的小说类型完全是跟着读者的趣味走,而除了少数“大神”级的人物的粉丝,一般读者的忠诚度都不高,哪怕情节是雷同,文笔单调的小说,只要是流行的类型,他们就爱看。

  因此,大部分时候,网络作家的经验还是内部的传递、积累和参照,自成系统。网站培训班,师傅带徒弟,写手自发的训练,看哪个火学哪个。“龙吟满月”说,培训的时候,前辈会教你,千万别用500字的优美文笔来描写一个场景,“因为读者往往会直接跳掉。”邵燕君感觉,精英文学需要考虑的,不是排斥大众文学,而是如何助其提高水准。而要在网络文学内部建立精英的标准,就要吸引最高端的粉丝,形成内部的金字塔,形成良性的互动。

  事实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正在慢慢融合,盛大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办专业,就有一种自觉“学院化”的姿态——不仅请来网络大神写手,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授课,也聘请了叶辛、王安忆等文学大家做兼职教授。

  而回到创作本身,邵燕君所特别推崇的一个网络写手“大神”猫腻,就是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结合的代表。在猫腻的小说中,具备对现实逻辑的折射,对社会最大矛盾和困惑的反映。而其小说中的价值观在如今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已无法觅得,因为那种反犬儒、强调公共道德完整性的价值观已不为公众所相信。

  有一句名言:传统作家在写作中生存,网络写手在生存中写作。网络写手在底层中挣扎,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往往特别及时,他们每天浏览大量网站信息,自觉地考虑读者。在邵燕君看来,所谓精英文学的“自我”,应当吸引大量文学人口的加入,否则只能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文学爱好——“先有泥沙俱下,才有大浪淘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