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的自觉”是不是伪命题?(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6日18: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期主编:方铭

  一个言说行为的实现,必须包含六个要素:言说的主体,言说的对象,言说的内容,言说的方式,言说的场域,言说的动机。最能够决定文学之所以 成为文学的是哪个要素呢?以前大家都认为是“怎么说”,不可否认,言说方式的确是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言说动机才是决定文学之所以成为文 学最根本的原因。按照这个思路再来看文学史,我认为文学的言说动机只有三个大类:诱德、怡情、达欲。当然所有的言说都是如此,但文学的言说更是如此。在这 三个大的动机下面还有一些范畴,诱德文学包括劝喻文学、讽谏文学与谴责文学;怡情文学含有抒怀文学、遣兴文学、娱宾文学;达欲文学包含干谒文学、沽名文 学、射利文学。铃木虎雄为什么把魏晋时代称作“文学的自觉”?就是因为魏晋时代的言说动机发生了变化,以前先秦两汉基本上以诱德文学为主,到了魏晋以后就 变成了怡情文学,所谓怡情文学,就是大家觉得读这东西很好玩,很有趣。

  主持人:水金教授是不是又跳进这个圈子里来了?

  程水金:我是要解释为什么有这个“自觉”的说法。我认为只是文学的言说动机发生了变化,并不存在自觉不 自觉的问题。因为魏晋时期主要流行怡情文学,即调动一切怡情的手段,包括注意形式、注重音律,这点还可从魏晋六朝时期的拟古来看。模拟的评判标准就是像不 像,模拟得像,表明才情高,所以同题共作,就是一个题目大家一起写。六朝时期文会特别多,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文人雅集,即景创作,写完之后互相欣赏,相互 评判,这就是娱宾文学,就是大家一起高兴。可见魏晋六朝文学之所以被称作“文学的自觉”,实际是误把文学动机的变化认作是“文学自觉”。我们不能说诱德、 达欲的文学不是文学,只有怡情文学才是文学。

  主持人:我们现在的“文学自觉说”是受了西方观念的影响。按照西方观念,文学必须是审美的。审美说的提出,不仅仅考虑到了言说者本身的动机,同时也考虑到了接受者对言说本身的感受。如果感受的不是美的,能不能算文学?

  程水金:说文学是审美的,它的意思是说文学是非功利的。但实际上,文学的目的就是打动某一些人,怎么能 说它是非功利呢?要说文学是审美的,从文学一开始就是美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 文,行而不远。”在表达“志”之前,要考虑“文”的问题,没有文,说得不漂亮,就传播不远。说它是个审美问题,它也是个审美问题,但它不仅仅是个审美问 题,它还是要达到一种目的,所以说“文学是非功利的”也是伪命题。

  李炳海:水金教授说魏晋有怡情的文学,客观上起到了为“魏晋文学自觉说”辩护的作用。魏晋时期的所谓 “怡情”,实际都是后人划分出来的,几个人在一起玩一玩,看谁的文章写得好,宋玉时代已经如此。怡情的自觉,魏晋有的,战国后期也有了,当然程度上不一 样。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也没有完全地肯定所谓“纯文学”,他比曹植的理论对社会的依赖更重,所以说理论的不纯粹是正常的。再 说先秦原来有《乐论》《乐记》,许多人不太承认,但现在《孔子诗论》出来了,这些应该是自觉的理论建构啊。

  程水金:其实李教授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晋有的,先秦也有,战国后期到汉代都有,就等于是解构了“魏晋文学自觉说”。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意义:既然什么地方都是自觉,那就无所谓自觉不自觉。

  四

  主持人:现在基本观点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了,请两位先生做个总结吧。

  李炳海:“文学自觉”是个比较科学的命题;“文学自觉”是一种群体的社会行为,不是以单独个人为标志; “文学自觉”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实现,不会凭空发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把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联系在一起,其实是理性精神尤其是先秦理性精神的自觉加速 了文学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渡,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文学的自觉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多次进行的。我还是赞同进化论观点,当然 历史也会出现曲折,有时候还会倒退;“文学的自觉”有几个标准:一是文学的创作应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这和水金先生看法是一样的,出现一批以创作为人生寄 托的群体;二是涌现出一批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最后在文学理论上,已经有了基本体系。

  程水金:现在流行的西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观念与中国本来的文学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就像牛顿经 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经典力学是在日常低速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阐述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所遵 从的规律,爱因斯坦超越了牛顿。相对论没有万有引力,在中国本来的文学观念体系中,不存在“文学的自觉”,但在流行的话语体系中,却是个喋喋不休得不出结 论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文学的自觉”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到了最后,我也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我们研究和讨论“文学自觉”这个命题的时候,必须要看到中国古代文学 固有的民族性和特殊的历史进程,即: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思想就影响甚大,汉代以后,更成为我们的主流思想意识。儒家经典重人伦、重教化、重道统的观念影 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理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教化的观念。所以我们说铃木虎雄也好、鲁迅也好,以此来衡量文 学是否自觉,并把它作为一种标准,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教化的观念始终存在于中国的文学观念里,而在教化之外,逐渐地有了怡情的观念作为道德论的补充。中 国古代文学,经史之外,以诗文为正宗。而欧洲文学是发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小说、戏曲文学是其主流,故其文学特质强调形象。而以诗文为正宗的中国古代文学则 不是这样,抒情言志是文学的主要内涵。因此,这种文学的重要属性是以情志的描写为主要内容,以情志的审美表现为文学的特征,艺术水平的高低更主要的是看其 有没有感染力。决定文学特质的不是表现了什么,而是如何表现,即使是应用文体,只要是艺术表现,就可以成为文学。我们讨论中国文学的自觉问题,诗文的艺术 表现,应该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今天对话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都已经讲完了。感谢李炳海先生对“文学自觉说”精到的思考,而且我认为与他过去的观点相比, 今天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水金先生则是跳出了我们的这个场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文学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学是什么” 以及“文学自觉”这个命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维度,颇有启发意义。感谢两位给这场讨论提供的智慧、思想以及理论。也感谢我们现场的同学们。今天的对话到此 结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