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李冰:在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的讲话(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4日16: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作家人生积累、情感体验和审美取向的艺术表达。深入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青年作家与老作家比起来,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尤其要下功夫深入体验生活。青年人本来生活经历就相对简单,阅世不深,有了一些积累,写几篇作品储存就消耗得差不多了。生活“掏空”了还要硬写,甚至还要多写,落到纸上的文字就难免浅、难免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脱离了生活,假使能够产生杰出的作品,这该是一般规律的奇怪例外。”要把创作的底子攒厚实,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像老一辈作家那样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到生活中去,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是信息社会,还用得着那老办法吗?确实,现在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比过去更多、更便捷了,有更多的书刊可读,有网上信息可搜。从书上学来的、网上搜索的第二手材料也管用,但它毕竟是第二手材料,无法替代直接的感性的生活体验。蜜有多甜、醋有多酸,要自己尝,不能光靠别人讲。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任何时候“流”只是“流”,不能取代“源”。

  文学作品反映的是被作家思想化、情感化、艺术化了的生活,不是生活原样的堆砌和自然主义式的罗列,毛主席说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青年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要对生活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加工,从生活的真实走向艺术的真实。这个艺术化、典型化的过程,是作家呕心沥血研磨的过程。青年作家不仅要使自己的作品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更要把生活中的“精气神”提炼出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还是意识流、心理分析等各种手法,以及武侠、穿越、架空、玄幻、惊悚、推理、都市等各种类型,都应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内容是灵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漂亮的“椟”应该装上贵重的“珠”,不能舍本求末,为形式而形式。热衷于形式上炫技,而内容浅薄空洞,会导致“金玉其外”、华而不实。

  三、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社会主义文学“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这些年反复强调,领导同志讲、专家学者讲、作家们也讲,大家耳熟能详。道理都清楚,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可以说是目前文学工作中的一道难题,恐怕再过若干年这个难题依然存在。

  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在价值取向上必须以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这是社会主义文学性质决定的。我们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认真严肃地对待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市场环境如何复杂,都必须有这个定力。

  文学发展离不开市场,也不拒绝经济效益。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是个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文学作品不是放在象牙塔里的收藏品,要面向大众,通过市场流通。再优秀的作品,文学接受过程缺失,犹如黄金埋在土里、翡翠包在石中一样,无人知晓,既实现不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不了社会效益。事实证明,两个效益并非水火不容,是可以有机统一的;两个效益也不并驾齐驱,当发生冲突、需要取舍的时候,只能是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我们要的是两个效益双丰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是为了解放文学生产力,实现两个效益最大化。

  市场有市场规律,文学有文学规律。市场规律与文学规律是两码事。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不能以人民币为中心,唯利是图。文学不能商品化,作家不能商人化。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作家和作品一旦进入文学市场,必然面临着市场环境带来生存发展的多重压力,市场的选择会对作家产生诱惑力。要求作家不食人间烟火,做“苦行僧”,不合情理,也办不到。我们鼓励作家在向社会提供优秀作品的同时得到优厚报酬。这里要强调的是那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丢掉文学精神一味迁就市场,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发行量和点击率,用低俗吸引眼球。至于传播有违伦理道德和淫秽色情等内容,更应在杜绝之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底线思维”。做什么事都要有底线,不能越过底线。作家要守住文学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越过了这些底线,不但败坏文学形象,还给社会带来污染。我们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现象蔓延,否则后果很严重,文学方向将被扭曲,创作规律将被抛弃,艺术空间将被挤压,创作自由将被异化,最终与真正的文学理想南辕北辙。

  四、统筹创作的质量和数量

  我国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文学作品数量空前繁多。以长篇小说为例,近几年每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有2000部以上,平均每天面世五六部。这还不包括数量更加惊人的网络长篇小说。其他文学门类,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儿童文学也如雨后春笋。这样的数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繁荣”的词义就含有多、兴盛的意思。繁荣离不开数量,“文化大革命”时期只有几部戏、几本书,根本谈不上繁荣,那是凋敝。我国文学作品产量众多,说明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正确,也表明了我国文学生产力解放的程度、作家创造力活跃的程度、文学繁荣发展的程度。文学创作字字皆辛苦,有多少作家夜以继日,有多少作家抱病苦耕,有多少作家为文学奋斗终生。作家的劳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分析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时指出:“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我国文学作品的质量确实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不相称,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

  当前,在扩张数量和提高质量两者之间,主要矛盾是提高质量。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数量多,还要追求质量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个口号可以引用过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丁玲同志曾嘱咐文学青年,“写文章不是要多,而是要好。过去有一个外国作家对我说过,鞋子要一百双差不多的,不要只有一双好的。而作品相反,不要一百篇差不多的,只有一篇好的也行。我认为这是对的。”丁玲同志的这个思想在政治运动中被斥为“一本书主义”,遭到了批判。现在我们重温丁玲同志当年的嘱咐,从中感受到的是老作家对青年的真诚关爱。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不能靠生产的速度取胜,也不能靠产品的数量取胜。文学史上,有很多大文学家被后人记住的就一部著作,比如,曹雪芹除了《红楼梦》,再无其他作品留世;施耐庵除了《水浒传》,也无其他作品留世;罗贯中除了《三国演义》、吴承恩除了《西游记》,虽有其他几部著作可查,也多不为人知。其实,留下一部大作对文学史就是个可贵的贡献,就应该受到当代和后代的称赞。当然,多留下几部大作更好,那就会受到加倍的称赞。

  青年作家要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文学能力和文学成就,有个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估计。要有敬老之德,虚心向老一辈作家学习。不能把市场发行量看得过重,当作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就可以把一切文学评奖都改成数字统计了。对社会上的各种“叫好”,自己心中要有数,特别是网上炒作、热捧、打赏等花样很多,千万不要被嘈杂喧嚣搞晕了头。捧杀和棒杀同样可怕,有时捧杀更容易害人。现在,大家都埋怨社会浮躁,写作者浮躁,阅读者浮躁,评论者也浮躁,这也许是当今社会的症候。在浮躁中能求得淡定,是本事,是美德。要把心放在安静处,不为噪音所扰,心无旁骛地伏案书写。写文章如作工笔画,需要一笔不苟,细心描绘。提笔千言一挥而就的虽然有,但那不是常人常态。要舍得花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慢功夫。下了苦功夫、慢功夫不一定能写出精品力作,但不下苦功夫、慢功夫肯定写不出精品力作。

  五、兼顾民族性和世界性

  我国文学传统深厚,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于世界。文学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智慧的积淀,是文学的价值和根性所在。我国文学携带着民族品格精华、民族文化密码,越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越显其宝贵。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用文学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彰显其独特风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向国际社会更多地提供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但是现在我们还没做到。这并不是因为我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差,我国文学作品与国际文坛流行的作品比一点也不输给他们,主要是受到语言翻译的阻碍。对外译介是国际文学交流的桥梁。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不是使用国别最多的语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的数量不多,质量也有待提高。中文作品很难“走出去”,即使走出去了也是从国内的新华书店走到国外的华文书店,进不了国外主流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的好作家好作品,藏在深闺人未识,国际文坛知之甚少,影响力自然就受到影响。这些年,文学译介工作明显加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有不止一项文学译介工程在展开。文学翻译需要原作者的积极性、翻译者的积极性、出版者的积极性、销售者的积极性,缺一不可。这“四个积极性”中后三个现在都不充分,特别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短缺是个瓶颈。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是一种语言艺术向另一种语言艺术的过渡,生翻硬译会丢失大部分文学品质。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讲,文学作品译介是一个数量累加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上形成阵势,形成规模。

  文学国际交流是跨文化交流,因此不能不研究文化差异。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跨过文化差异的沟堑,中国文学才能被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青年作家要积极关注世界文学发展潮流,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更加积极地面向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各国文学,学习借鉴外国同行的创作经验,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提高作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文学广泛传播。

  六、提高思想品德和创作能力

  作家的品德修养、人文学识渗透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决定着作品的品位。因此,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立言先立德”。

  青年作家修身立德,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管总的,是认识世界、选择人生、判断价值的总看法、总依据、总标准。有了它,就像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就能透过世事的纷繁复杂,分清现实生活的现象与本质、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支流、事物的先进与落后、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指导我们在创作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青年作家要有正气、有底气、有静气,树立社会责任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挫折。要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名著,尽可能多地涉猎与创作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在社会上学习空气不浓的情况下,大家不要随波逐流,少围着酒桌转,多围着书桌转,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努力成为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的大作家。

  同志们,青年作家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中国作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的桥梁和纽带,要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做好团结、引导、发现、培训、扶持、推介青年作家的各项工作,为青年作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这些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向青年作家、少数民族作家、基层作家倾斜,见到了一些效果,比如,这几年中国作协组织了49名青年作家参加定点深入生活,在确定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有270个是青年作家的,在确定的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有36个是青年作家的,鲁迅文学院六年来举办的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已经培训青年作家522人,今年举办的8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又培训少数民族青年作家215人。今后,一切有利于青年作家成长的事我们不仅要继续做,还要加大力度做得更好。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青年作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生活。引导青年作家把“接地气”、“打深井”作为一种常态,吸引更多青年作家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定点深入生活和采访采风活动,帮助青年作家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增加生活积累。

  二是,热心扶持青年作家创作。在中国作协组织开展的全国性文学评奖、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作品研讨等工作中,要特别关注青年作家。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要积极发现和推介文学新人,通过开辟青年作家专号、专栏、专题,更多地发表青年作家的作品。

  三是,加强青年作家培训。进一步发挥鲁迅文学院的作用,创新培训形式,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尽最大努力满足青年作家深造提高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各地文学院的作用,为青年作家创造学习进修机会。

  四是,倡导青年作家与老作家“结对交友”。组织文学名家与青年作家结成对子,深交朋友,互帮互学,取长补短。

  五是,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引导。继续发挥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筹建网络作家协会,联系一批重点网络作家,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协。探索研究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六是,努力维护青年作家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中国作协著作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调解机制,丰富调解手段,积极主动介入典型的侵权案例。

  七是,为青年作家及其作品“走出去”搭建平台。下大力气抓好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让更多青年作家及其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同志们,我们党提出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是广大青年作家的理想追求。青春因中国梦而精彩,文学因中国梦而绚丽。让我们坚定地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