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民族文学》举办哈萨克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3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学》举办哈萨克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提升创作  沟通人心

  刚刚出刊的《民族文学》哈萨克文版第五期还散发着墨香,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民族作家一起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庆祝它的一周岁生日。

  这是哈萨克文学的节日——9月8日至11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作协主办,中共阿勒泰地委宣传部、阿勒泰地区文联、中国 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协办的“《民族文学》哈萨克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在阿勒泰市举办。蒋子龙、白庚胜、叶梅、冯艺、艾克拜尔·米吉 提、石一宁、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热孜别克·哈木扎等参加了改稿班开班仪式暨多民族作家文学交流会。

  白庚胜在讲话中对新疆各族人民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所作出的伟大精神创造表示敬意。他说,新疆各民族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文化,希望各民族作家能 够深入到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中去,以人类情怀、世界视野、中国担当和民族使命,创作更多能够沟通人心、沟通文化、沟通思想的文学佳作,并且通过广大 作家、翻译家、评论家的努力,改变目前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评论相对薄弱的现实。“最大的尊重是文化上的尊重。”白庚胜谈到,目前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有 一系列支持措施,相应的,中国作协一直以来也对少数民族文学特别重视,从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为民族作家的创作提供帮助和支持。他热情号召当地哈萨克族作家 积极与中国作协保持联系,利用中国作协所提供的广阔平台来提升自己的创作。

  “积极、明亮、温暖”,蒋子龙在发言中充满感情地描述他在阿勒泰感受到的文学氛围。他说,这里有一股清新之风,让人感觉到文学的神圣和温暖,哈萨克民族幽默而精妙的民间文化能给作家的创作提供独特的营养。

  叶梅表示,《民族文学》哈萨克文版的顺利推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的关爱,凝聚了全国各地尤其是哈萨克族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的心血,搭起了一座哈萨克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开辟了一条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哈萨克文化的通道。叶梅介绍说,这是今年《民族文学》6个少数民 族文字版系列改稿班的最后一个,通过改稿班的形式,加强了编辑、作者和译者之间的联系,每个班上大家都有深刻的思考,希望这种交流和培训能够形成“后浪推 前浪”的创作力量,提高《民族文学》的办刊质量,推动多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

  改稿班期间,艾克拜尔·米吉提、郭雪波、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冯艺、卡克西·海尔江为当地作家做了关于民族精神、民族性、文艺学的翻译等专题 讲座。巴音博罗、李鲁平、葛一敏、刘艾平、王常芳、阿海·卡德尔汗、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等多民族作家以及45位活跃在哈萨克文坛的老中青翻译家参加了改稿 班。

  据介绍,创刊于2012年9月的《民族文学》哈萨克文版除刊发哈萨克族母语作家的佳作外,还翻译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作家、“骏马奖”获奖作家 以及诺贝尔奖获奖作家的作品,形成汇聚国内外优秀作品、翻译与原创共同发展的办刊特色,为广大哈萨克文读者打开了了解国内外文学佳作与创作现状的窗口,在 交流中开阔视野,激发创作热情,推动哈萨克文学的翻译与创作。同时,该刊还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以刊物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积极联系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 和该国相关文化机构,共同探讨文学交流与合作。哈萨克斯坦《世界文学》杂志转载了该刊译载的《咳嗽天鹅》《丹砂的味道》《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透明的红 萝卜》等作品。哈萨克斯坦作家吐尔逊·朱尔特拜、迪汗·哈迷扎别克沃夫在访问民族文学杂志社时表示,《民族文学》哈萨克文版让哈萨克斯坦读者能够更直接地 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学与文化,是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