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山大商务学院芦花湖畔诗意荡漾

来源: 三晋都市报(太原) | 薛莹  2017年02月16日08:19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山西高校文学社团巡礼”系列报道(三)】山大商务学院芦花湖畔诗意荡漾

参与“海子诗歌马拉松朗诵”。(图片由湖畔文学社提供)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来不缺少美和诗意。“相比一年之中没有明显变化的教学楼与宿舍楼,芦花湖四季的美景各有千秋,令人神往”,湖畔文学社现任社长闫辰昱认为,校园里最有诗意的地方当然是芦花湖,“湖畔醺茶,诗友齐聚,以素心煮字,予君清婉流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社团成立之初,会以“湖畔”为名,聚集起大家对文学的热爱。
  8年匆匆,芦花湖以不同的姿态更迭着四季,一代代的“湖畔”成员相聚在这里,让青春的激情与文学相遇,这些轻舞飞扬的记忆逐渐化为青春的印记伴随他们各自的人生。
 

文学种子在“湖畔”发芽


  每年春天,芦花湖都会吸引北飞的天鹅在这里休憩。2009年,天鹅如期而至,带来大自然早春的气息,也撩拨着大学生们对文学的憧憬,“我们一帮文学爱好者以学校芦花湖的名义,在社团林立的校园里成立了湖畔文学社,我担任第一届社长。由此,我结识了许多诗人朋友,在以后的数年里,常常相聚在一起,诗酒酬唱”,回忆起成立社团时的初衷,第一任社长王鹏飞说,他当时就读文化传播系,不想辜负大学时光,想做一些与文学有关的事。于是,有了创立文学社的念头,得到了系主任和老师们的支持。“发起之初,我依次打电话给同届的几个活跃的文学青年朋友,邀请他们参与社团的初创,他们都如约而至,成为社团的创始人”,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大家惺惺相惜规划着社团的远景。先明诸社旨,再列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四部,招募成员百人之多。
  文学的阵地建立起来后,一颗颗热爱文学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面向全校开展首届征文比赛、参加首届全省高校心理剧巡演、参与省城主流媒体和文学团体主办的“海子诗歌马拉松朗诵”……湖畔文学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写作者,他们的作品常常在学院的各类征文比赛中斩获最佳,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山西文学》《语文报》《草原》《天津诗人》等等报刊。和社长王鹏飞一起,闫春雯、张雅宁、杨晨、李清涛、张随意、屈菲菲、白君颖、王喻琛、李璐言、贾佳、聂云瑞等成员的作品纷纷在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首届大学生人文原创优秀作品”,并一同将湖畔文学社推进了“全国大学生百强文学社团”。社团成立仅仅两年,就让“湖畔”的名字不仅仅在芦花湖荡漾。让这所“Business College”,不仅仅有经济管理与创业,也飘散着文学的芬芳。
  “每次文学社纳新后,都是社团成绩最多的时候,新生为文学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团指导老师要俊杰很高兴看到“湖畔”的成长,新老成员锐意进取,向心力、凝聚力得到充分展现。“大学生们在文学上展现出朝气蓬勃的一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内开展征文、微小说大赛和小型话剧展演;走出校外,和山西大学野草诗社交流诗歌;赴太原市西柳营孤儿院参与公益活动……“诗言志,歌咏言,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表达着虽然涉世未深,但又勇于探究人性的深刻复杂性的文学创作宗旨,他们既是在表达作品中的小我,又在抒发一个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我。用文学作品表达深刻复杂的人性探讨,由浅入深,由外及里”,要俊杰老师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看到,虽时代变迁大学生们永远不变的依然是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人文情怀,但也感受到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心无旁骛、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的欲望。
 

在“湖畔”书写着时代物语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畔文学社重新演绎的经典话剧《立秋》,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晋商五百年恪守的商业准则寓意深远,大学生们浓墨重彩,以自己的激越情怀,精湛地演绎了严酷悲壮的山西票号豪门的兴衰传奇”,要俊杰老师回忆着那场现实与历史的精彩对话,无论是在场的观众,还是参与表演的师生,都深刻感受到戏剧文学的力量。“记得当演出结束时,全体社员与指导老师相拥而泣,克服诸多困难,团队协作最终收获成果,这就是社团活动的最大魅力所在”。
  和学生们在一起,要俊杰老师也仿佛回到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每一代大学生都是时代的生力军。他们都在用多重的文学创作形式抒发着内心对于生命的感悟”,然而,在加速度发展的时代变革中,每一代大学生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90后的年轻人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他们大多习惯于网络创作,通过微博、QQ、 论坛、贴吧、微信、网络小说平台等社交媒体投入巨大的激情进行创作,90后的大学生们的文学作品,关注的大多是立足于感性的自我、纯粹的自我,偶尔视角转换到社会、世界,但是关注的是微视角,他们急于表达和抒发的是 我 在何种情况下对于某人某事的感性认知”,每周与社团社长及分管不同工作的各部部长进行沟通,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要俊杰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们所思所想,激发学生们文学创作的热情,为学生们的文学创作提供平台。
  社团自主创办的《湖畔风》就是学生们的创作园地,每月一期的报纸,以及定期更新的公众号,不断挥洒着大家的创作热情。尽管毕业离开“湖畔”,第一任社长王鹏飞依旧关注着《湖畔风》,“毕业后,我进入了语文报社工作,从前是《语文报》的读者,不曾想到时间斗转,自己竟成了一名文字编辑。以前的社团同好有的跻身传媒、有的混迹仕途,当然还有人笔耕不辍成为知名写作者和青年作家。在文学的路上,不乏行者”,走出象牙塔终究会被现实羁绊,但文学的理想依旧无法消逝,如同高晓松也会念念不忘,“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从“湖畔”走出的优秀写作者们依然在报刊、自媒体,延续着他们对文学的痴迷。


  用文学梦续写“湖畔”传说


  “湖畔”的传说没有因为新老交替而渐渐飘散,反而成为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代新的“湖畔”人续写文学梦。从高中时期就热爱文学的新一任社长闫辰昱,考入文化传播系就对“湖畔”充满了期待,已经在系里和学院的文艺和征文比赛中收获了荣誉,但进入“湖畔”后仍然发现山外有山,“诗歌部的现任部长訾玉玲,她创作的诗歌风格秀丽,情真意切,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还有诗歌部的王立行,不仅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更让人阅读之后有思考的空间。还有散文部的段天刚,他的散文颇有意蕴,用词也很讲究”,通过公开演讲,经社团上一届主席团成员和部长票选,闫辰昱当选新一任社长,组织结构更加细化,管理沿袭现有机制,“文学交流与学习是从未更改的社团精神之一,我一直努力地让文学社变成一个自由的群体,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习”。《湖畔风》依旧受大家追捧,每月定期进行的文学讨论,则给大家创造了面对面碰撞文学激情的环境。大家在这里谈诗歌、谈历史,曾因曹操这个人物在历史记载中和文学记载中形象的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

“文以修身,学以致用。这是我在社团成立演讲时的一句话”,王鹏飞对文学的追求依旧没有停歇,还羡慕着象牙塔里的纯真,“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时时品味着北岛的句子,希望热爱文学的学弟学妹也能够不负青春,“文学社团理应是校园里的一团青春热火,经过火焰燃烧的理想会少一些杂质”。虽然未曾谋面,但因“湖畔”彼此有了交集,如果可以寄语,带着社团成立初期的热情,王鹏飞会向“湖畔”的新生力量分享感悟,“读书、思考与做人,不可偏废。诗与远方之前,要备好精神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