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草根诗人”现象与诗歌新生态研讨会 >> 正文

林莽:寻找语言艺术最原初的形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7日11: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林莽在研讨会上发言

  自1999年到现在,我有过15年的编辑年度诗选的经历。这十五年也是中国新诗从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走向相对繁荣的过程。也是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和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年代。这15年中,我们一直坚持逐本翻阅刊物进行筛选的方式。最早的选本叫《XXXX年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后来改为《XXXX中国年度诗歌》。我建议出版社去掉了“最佳”两个字,是考虑到,我们的诗歌作品还要经历时间的淘洗,我们只是尽力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选出相对优秀的作品,我们只是在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和宽泛的文本参照。在编选中,始终坚持发现新人,鼓励新人的原则。对熟悉的作者和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要严格些,对不知名的新人要相对放松些。这样,每年都有10%的入选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诗歌新人。这正好反映了近年来诗歌写作者在不断增加的真实状况。

  我对近几年我们编选的年选作品大致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写现实社会生活感受、体验与认知的作品大约占30%;写个人生命感悟与文化随想的作品大约占20%;写情亲、爱情的作品大约占15%;写自然风情和感受的作品大约占15%;写乡土和底层生活的作品大约占15%。每年入选的作者大致有300人,基本囊括了当前诗坛最活跃的较为优秀的诗歌写作者。

  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源于生活和生命,历史与文化经验的作品,它们都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反应我们当下的心灵与文化状态的诗歌作品。

  我之所以谈这些,这是和我们今天所涉及的有关“草根诗人”的中心话题相关联的。我们今天关注的15位诗歌作者,正是近几年进入诗坛的诗歌作者,他们的写作内容和这些统计有着相似的情况。

  这些“草根诗人”大多是在书写日常生活体会与感悟,大多的写作方式是现实主义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他们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艺术最原初的审美基点与生长的力量。

  我读他们的作品,有以下三点总体感受;

  一、质朴,真诚,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他们的诗歌让我们如同闻到了茶叶的清香和刚刚劈开的木柴的那股味道。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诗中感受到生命的率真和心灵的鲜活与坦诚。如诗人余秀华的诗,语言直接,感性,强烈的女性意识;诗人梁书正乡土生活中的生命无助的痛感;诗人红莲的真挚与生活中切近肺腑的酸楚。他们的诗会让我们不由得沉入其中,欢乐、痛苦或哀伤。

  二、认真地书写生活中的一切,不为虚妄的名声和所谓的现代与先锋所裹挟。诗中体现着现实生活中最不能失去的对生命的同情,怜悯与爱。如诗人陈亮的乡村,质朴,真挚,现实场景细微丰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底层生活中所保持的那份心灵的纯净;诗人老井对旷工生活与劳动场景的呈现以及他们生命中保有的人性的趣味。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生命经验。

  三、通过诗歌抒发和展示对生命的体验和领悟,向往文化,并在作品中努力体现自我发现和前人文化的经验。这些在诗人笨水、田暖、小西、玉珍等的诗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这些“草根诗人”来自生活的底层,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能够感受到的生命经验,他们的加入,极大的补充和加强了新诗书写现实的力量。

  我们也看到一些诗人还处于诗歌写作的初始阶段,他们的作品中还有许多明显的不足,诗歌作品参差不齐,偶有佳作;语言表达单一、粗鄙,叙述欠准确;散文分行,行文少节制;诗歌结构混杂,不完整;主题单调,有生活但不知道怎么写;对诗歌艺术的音乐性,对诗歌精神本质的寻求,缺少诗人应有的自觉性。诗歌,对每一个诗人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寻求与有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我们面对这些诗人,热爱的同时,不能因为同情,便无条件地接受他们所有的作品,更不能以道德优势者的姿态,以社会问题与作者身份来评价他们的作品。因为这些都是与诗歌艺术的根本无关的。要相信这些诗人会在不断的努力中成长和成熟起来。

  我们关注中国诗人中的底层力量,是因为他们是一批最保有生命激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直接抵达了生命的本质之中,他们在提示我们的诗人们,不要忘记艺术最原初的鲜活的形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