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文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作家的责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3日13:1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明江 刘秀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总书记在文艺 工作座谈会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的讲话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共鸣,总书记谈到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 美学精神”,更引发了作家们的思考。

  当下的社会现实为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舞台,总书记的讲话更是明确赋予了作家艺术家们新的使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面对新形势和新 机遇,切实履行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大众、推动文艺发展方面的作用,使传统文化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源泉。无数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最持久与深层的精神力量都来自于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之根。

  更为内在地理解中国文化

  作家计文君认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而是这个时代的作家们的现实需要。她认为,现代文学史上那些经得起 时间考验的大家,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面对民族启蒙的时代需要,他们呼唤出现一种新文化。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当代作家的语言没有‘水头’,不够温润,缺少中国汉语文字本身的那种美感。而读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的作品,会觉得他们的作品特别有力 量,除了思想的支撑,这和他们文字本身具有的传统力量也是分不开的。鲁迅说过‘不要读旧书’,实际上他读的旧书比谁都多,他的那种山石峻峭般的文字便有来 自古典的‘内功’。对于写作者来说,古典文学是要当成粮食吃进去,反复吸收消化,再变成自身的血肉,然后举手投足间才会有那样的气韵,符号化地使用古典元 素是拙劣的。我们要更为内在地理解中国文化,否则就是邯郸学步。所以早就有学者提出来要重回传统,我们有责任去接续这个传统。”

  学者王彬一直专注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叙事传统的研究,在看他来,当代作家对传统叙事的研究和借鉴是不够的,当代小说的研究和创作都应该有回望传统 的眼光。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学如何在当今世界文坛占据应有的位置,或者说如何在世界文坛上构建与展示中国文学,中国小说的叙事经验如何突破都已是 难以回避的问题。为此,向域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是必要的;同样,学习自己的优秀传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弘扬中国精神

  回族作家李进祥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它实际上并没有远离我们,而是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连最遥远的创世传说和原始神 话,也还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现代文化思潮、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传统文化,也遮蔽了最本质的存在:人。人被隐去了,被遗忘了。而 对被遗忘的存在进行探究和发现,正是文学的责任。因此,文学注定要与传统文化相伴而行,并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他非常赞同总书记提出的“要结 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少数民族作家 的作品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更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他以宁夏少数民族文学举例,宁夏文学以农村题材、传统手法为主,少有玩世的态度、游戏的文字、颠倒 的伦理,而是着重对人的探究、对人性的发掘,歌颂人的尊严、民族的坚韧和崇高。这种对文学的尊重正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

  作家聂鑫森则谈到了近两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和莫迪亚诺,他们一个写小镇生活,一个写“二战”时期的巴黎。他认为,他们的小说正是一种“原乡 意识”的叙事模式,对于青年作家来说,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启迪。“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中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各种文化思潮也接踵而来。 我们应该恪守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文化传统是对生活持续性的保持力量,是对现实生活发生偏差时的有力校正。正如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 的,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作家、艺术家只有在恪守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点上,创作具有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的作品,才是一种真正的担当。

  传承美学精神,理论研究要走在前面

  只有文化的强盛才能支撑民族的兴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作家艺术家不仅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这是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应有的中国精神。

  在作家刘绪源看来,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理论研究要走在前面,要对创作有引导、有启发、有推进。前两年,他与学者李泽厚连续推出《该中国 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两部对话录,正是基于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国思想与文化的重新考量。“说到中国传统美学,我想到了李泽厚先生30多 年前在《美的历程》中提出的‘线的艺术’。他对中国的美学传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中国漫长的审美趣味史,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见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 通过扎实而非肤浅的研究,从宽泛无垠的审美事实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和路径,这正是现在的研究界所缺乏的。现在的美学研究显得少有生气,大量的论文多是从概 念到概念,空洞而无新意,读之让人灰心叹气。事实是,从现成的概念中是推导不出真正的创造的,哲学的创造归根到底是从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的。希望美学界能有 更多虚实相生、脚踏实地的传统研究,愿中国审美的奥秘能得到更多的发现和阐释,愿中国的美学研究能重振雄风。”

  在计文君看来,作家要有一个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想。她认为,当作家要与世界对话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有辨识度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比如 小说,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小说的概念是有很大不同的。当作家用小说这种方式来传达生活经验、描述世界的时候,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用一个主体化 的概念去重新审视中国小说的叙事,而不是用西方现代理论概念去切割。小说是如何定义的?它的优长是什么?如何产生了那些巅峰的作品?从美学、从作家的思 想、从技术上重新描述中国人的经验,这是很有价值的。重新发现传统实际上是为了接续传统,但是任何时候的继承,都是再创造。传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没有一 成不变的传统。没有继承者,就没有传统。继承也好,发扬也好,其实是为了完成我们对于当下中国的表达。中国精神也好,中国气派也好,一定是要表达当下中国 人的经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