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文

特·官布扎布:表达,要有蜂蜜的味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1日14: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特·官布扎布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一直处在激动、兴奋和思索的状态之中。激动,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如此地关心和重视文艺工作,使我们从国家需要的角度感受到了职业的光荣和生命的分量;兴奋,是因为从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感觉到了一个新的春天的到来,所以充满了写作与播种的冲动。因为,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行的路标也已经树起,所以又不由得思索起了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写作,要怎样去写作,我们的写作应该有怎样的责任与担当等,看似古老但必须不时反省的一些话题。

  写作,是一个作家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作品是一个作家体会人生的意义,体现生命价值的基本形式。因为作品是精神消费品,所以作家的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是通过干预精神文化生活来体现的。而精神文化生活,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塑造其精神和气质的大摇篮。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投放到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作品,绝不可能是一块沉默的石头,而是不断产生合成能量的一个大反应堆。

  这是文学作品获得不同于其他商品之特征的基本原由,也是文学作品产生其功效的基本路径。于是,必须选择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一个作家、一位写作者应该向社会投放怎样的作品,作品应该有怎样的能量内涵,让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不言而喻,写作的前提是表达的需要,而表达的前提则是我们对万象世界、由来历史和无尽未来的心灵认知。由于文学的认知贵在独到,无法重复,所以它有着鲜明的个性。这就决定了这一代作家不可能是上一代作家的转世,这个作家也不可能是那一个作家的今身。文学认知所特有的这种个性,向我们不断说明着它成长性、选择性和可塑性的存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开放纵横的时空为我们提供了品读人类历史、品味成败得失、领会历史发展之规律的可能性。我们更是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祖国和各族人民曾经的坎坷、曾经的磨难、曾经的奋发和久久怀揣的梦想,为我们提供着爱的理由、恨的原因和感知的神经、开悟的药方。应该说,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作家认知形成的大地土壤,判断所需的考量基础,发布表达的动力源泉。作为一名文学写作者,我深深地觉得,我们的认知应该植根于这片土壤,听命于它的提示,服从于它的召唤。这样,我们的认知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我们的表达才不会成为“无病的呻吟”,我们的写作才能顺着历史指南针的方向踏步前行。

  如果说,历史是我们认知形成的底色,那么生活就是认知所必须有的温度。认知产生的条件是心灵与万象生活的碰撞。如果没有与生活的碰撞,再敏锐的心灵也只是一朵空中的浮云、一个孤独的幽灵,无法形成雨水或获得有形的体貌。所以,生活是赋予认知形体与温度的母体。生活是人类生存活动的总称,有着无比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同时拥有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生活。这就说明,一个作家所能拥有的生活版图是有疆界的、专属的。这个有疆界和专属的生活就是不同作家所熟悉的、投身于其中的那种生活。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奋斗,是每一位中国作家专属的生活版图。在这个版图上,有悠久的历史、沧桑的岁月,有56个民族守望相助、建设祖国的动人故事,有悠扬的牧歌、繁忙的农事,有城市与乡村的喧嚣和宁静,更有13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豪迈事业。这就是当今每一个中国作家所专属的生活。所以,我们应当要让自己的心灵像蜜蜂一样,飞落到这火热生活的花朵上,让心灵与生活碰撞出火花。这样,我们就能收获符合历史方向的、有生活温度和形体健康的心灵认知,为自己的文字找到鲜活的灵魂。

  作品是心灵认知的表达形式。起初的人类并不那么复杂,他们用各种各样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着心灵的认知,这些表达的方式被人们总结、归纳为歌谣、神话、传说、故事等。于是,歌谣、神话、传说、故事等就成了古老年代表达心灵认知的艺术形式。后来,人类发展了,心灵也变得复杂了,于是,不满足于已有形式的人们用心地尝试着表达心灵认知的新形式、新途径。后来,人们去总结和归纳这些不断延续的尝试和探索,心灵认知的表现形式就有了诗歌、散文、小说,进而有短篇、中篇、长篇和抒情、叙事、纪实等名目繁多的艺术体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细心的人们不断为自己的心灵认知寻找最佳表现形式的结果。这应该是内容与形式不断相结合的历史印迹,更是艺术的不断创新所带来的成果。创新是一切艺术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当代受众之心理期待。所以,传承应该是我们的一个翅膀,而不断为自己新生的心灵认知找到最佳表现形式的探索,则是我们的另一个翅膀。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历史地认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细心地探索内容所需的最佳形式,我们就可能有不断满足受众期待的艺术创新。

  我们知道作品是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品,也知道它作用于精神文化的机理,还明白它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意识、性格与气质、价值取向与情趣爱好的道理。所以,职业的神圣令我们不敢怠慢,而努力像一只蜜蜂一样,投身到火热生活的每一个花朵上,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创作出有责任、有担当,充满正能量,具有蜂蜜味道的作品。

  (作者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协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