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邵璞诗选》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 >> 正文

李敬泽讲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7日14: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敬泽李敬泽讲话

  我和邵璞基本上是同代人,进作协我是1984年,他是1985年,当时办公室不在一块,好像当时也不认识,上大学他是1979年我是1980年,所以读这本书一下让我想到很悲催的大学时代。我看《周末我们去女生宿舍》,不是我们,是他们,不包括我,我那时年龄太小,女生宿舍不是没去过,但是去女生宿舍的时候,没有怀着那么复杂的心思。当时读时就觉得他们心思太复杂,想法太多。现在看,我觉得真是能够感到时光的流逝,也能感到时代的变化。从诗歌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80年代的气氛,80年代的精神气质。《邵璞诗选》第二部分没有明确标年月日,我看大部分是写于80年代,使我们能够非常鲜明的感受到80年代的气质。我们这些从80年代过来的人,都会依然为之感动,依然觉得他把那个时代的气氛,把那个时代人们隐秘的心声表达出来了。

  同时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邵璞当时写的是朦胧诗,但是30年后再看,一点都不朦胧,清澈如水,是清清楚楚的诗,这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理解诗歌现象。在80年代大家为之恼怒的朦胧诗,经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再去阅读,整个艺术成规和语言成规重新建立,我们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晦涩。诗没有变,变得是我们对于诗的看法,对于诗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他80年代的这批诗,其实是诗歌研究的很好的样本。

  第一辑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部分可能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这部分诗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如果说他80年代的诗还是和当时的诗坛主潮相关,实际上我们从他80年代末到90年代时期能够看出,他已经和后来的主潮已经有了一些关系。首先没有叙事性,80年代的诗有很强的叙事性,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这批诗基本没有叙事性,完全是靠意象、靠节奏、靠情感的流动,叙事性是非常非常淡的。实际上直到现在,中国的新诗的叙事性也依然是很强的,完全排除叙事性的诗也不多,邵璞选择了非叙事性的方向,这放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诸多选择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常常觉得,诗是不能改写成散文的,如果一首诗直接让我们写成散文,那么我们为什么还写诗?诗的语言和形式中一定包含着不能散文化,一定包含着只能如此,而不能够说兑点水,把它稀释,把它改写的东西。邵璞他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早期朦胧诗的发展,他所选择的方向,至今还是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他90年代的诗歌高度压抑,我现在读邵璞的诗,有点悬的感觉,怕他押韵,但是又句句押韵,现在这么强调语言韵律的诗,实际上也是很少见的。我觉得他的诗的气息有的不太像诗,像词,或者叫现代词,和现在的新诗比,也能看出差别。一个诗人的意义,一个诗人的重要性,也正是在于这些差别之中。正是在这些差别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新诗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现在,始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创新。很多诗都在探索这些可能性,我们现在在诗的问题上,在诗的审美标准问题上,还不能够达成一个普遍的社会共识,我们依然处在对各种各样可能的路径的反复探索的过程中。

  如果把邵璞的诗和画放在一起看,他的画还有进一步的探索空间。他可能不是属于那种科班出身画画的人,所以提起笔来画焦墨画也好,画中国画也好,还是说本能我要有师法,我要有传承。对照他的诗,我倒觉得他的画如果能够有他90年代的诗歌里那样跳跃的东西,狂澜的东西,不守规矩的东西,也许会更好一些,也许他的画和他的诗能结合的更为紧密。他的画可能会在已经如此娴熟的基础上,开辟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