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4日11: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雪波(蒙古族)

  文学是神圣的、跨民族的,更是可以跨越历史的。它记载着各个民族的灵魂,记载着各个民族不死的精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每个民族的血液、精神都游动在它的文学里。我们要坚守文学这块阵地,更要坚守少数民族文学的阵地。

  中国北方游牧部族数千年来坚守游牧为主的生存文明,逐水草而居,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从这里走出来的作家、诗人、民间艺人,千百年来讴歌着这种具备古朴生态、生命意识的生存方式。他们忠实地描绘着自己的历史,捍卫着自己的历史和生存文化不被工业化大潮淹没。当今的混凝土时代,正摧枯拉朽般地吞噬着人类已不多的生态自然和生存环境,而伴随混凝土时代诞生的“混凝土文学”,严重侵蚀着游牧部族后人坚守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的写作。

  当今的文学,正在日益失去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色彩。在我们的作品中,已很难读到海明威的“海”、福克纳的老人“河”、杰克·伦敦的“荒野”,也很难读到艾特玛托夫的“草原”、沈从文的柔美湘西山水。我们的文学,正在失去大自然曾赐予我们的丰富想象力和五彩斑斓的生命色彩。其实,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大自然神秘密码——即先天的大自然属性。地处山地,会有山的气节;地处草原会有草原心性。大自然造就了依附其身上存在的人类所有群体的各种不同民族习性。这也是他们身上永远无法消除的大自然烙印。

  我们应以此“烙印”为荣,而不是为耻。文学必须突破当今混凝土森林的全面包围和扼杀,回归大自然的五彩生命中寻找灵魂。让我们回到老家乡村原野上,倾听儿时熟悉的蝈蝈鸣叫吧。让我们回到老家小河边,拣拾那远古的贝壳吧。让我们回到老家土房里,擦拭老奶奶的眼角泪痕……

  只有回归大自然,我们才能重新获得“上帝的视觉”,才能找到我们的根,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

  让我们背上行囊上路吧。风和阳光正在前方召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