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翻译不易 译者路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3日14: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艾克拜尔·吾拉木(维吾尔族)

  从事文学翻译,对译者是个严峻的挑战,译者不但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领地,还要有两种语言的把握能力,以及不逊于作家的艺术想象力。

  完成一部翻译作品很难,每一个译者对此都深有体会。我的父亲吾拉木是《水浒传》的译者之一。那时他每日挑灯夜战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多次去找季羡林请教,与克里木·霍加、伊明·吐尔逊等翻译家反复切蹉。我哥哥至今保存着父亲那些年写给他的70多封书信,最近我重新阅读了那些书信,书信的内容涉及他如何翻译《死魂灵》《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问题。有一封信长达13页,其中谈论有关《西游记》翻译问题的内容占去整整11页。读过之后,我被父亲那种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所感动。

  上世纪80年代,新疆人民出版社约我父亲和伊明·吐尔逊开始合作翻译《西游记》,不知是时间不够用还是作品译起来太难,我父亲整整翻译了15年,只翻译了18章,伊明·吐尔逊翻译了20多年,只翻译了10章。如今二人前后都已故去,已译部分的译稿在我们手里,却找不到能够接替他们继续翻译的合适人选。就这样,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至今未能出版维吾尔文版,成为出版界和翻译界的一件憾事。翻译工作的艰辛和苦涩是不言自明的,翻译完成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是很难的,让译作在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读者中喜闻乐见则更难。在审美意象、思维与视角上与原作保持相似性,给另一个民族的读者献上一份既符合这个民族读者阅读习惯又忠实于原作内容和风格的译文,则是难上加难。

  一部好的译著,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中得以畅行,自然离不开译者的苦心孤诣和辛勤笔耕,离不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美学理念和各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从我翻译铁依甫江·艾里耶夫诗歌的实践来看,将文学艺术的美学理念与审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将之运用到文学翻译实践当中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原文和译文二者的相似性,是文学翻译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学翻译是语言信息与美感要素的整体吸纳与再造。译者如果能把原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乃至节奏韵律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原文的美感才能得到完美体现。

  仅就文学翻译而言,译者需要对两种语言的相关知识都了然于胸,流畅的母语表达和扎实深厚的他语基础是必备条件,但对母语的熟谙显然是重中之重。用母语创作的作品具有巨大的魅力,它在传承和保护一个民族的原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把这些有魅力的作品译介给其他民族的读者则是我们翻译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