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民族文学》多民族作家改稿班作家感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9日11: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凌春杰(土家族)

  我喜欢带着象形和意义的文字,喜欢它们和我一起构筑一种理想、传递一种心声、呼唤一种责任、喊出我的爱,它们是那么安静,即使我蹩手蹩脚,它们依然在悄悄地等着我,只要我想和它们互动,它们就会在静夜中依偎在我的怀里,听从我调遣,和我一起喜乐。

  达真(藏族)

  或许在中国文学的大视角来看待《民族文学》,它的小众位置一直是主流视角的定位,然而,从更宽泛的视角上讲,它才是中国文学的主阵地,它符合大中国的称谓,五十六个民族的创作的家园,或许这一观点还有待于被真正的认同。因此,不管自己的作品什么时间完成,首先考虑的是向《民族文学》投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在于“假如一个作者没有健全的精神视野,即使他的技巧再好,他写的小说终归是残缺的。”

  冯昱(瑶族)

  我之前的小说写作并没有刻意地从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也没有刻意地去反映本民族的生活。通过这次改稿班,听了叶梅主编的讲座,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作家交流后,更坚定了我在鲁院学习期间反思后才有的,从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的丰富矿藏中挖掘金子的决心。

  苏笑嫣(蒙古族)

  七日,正是一个阶段的完整。七日之中,庭院深深,远离杂事,不断清除负重,外在的,和内在的,然后回到一个洁净的自我。耳目和心重新学会专注,知道自己还要长途步行,但已不茫然或恐惧,内心分明却也安然。重回书本,文字是最笃定的力量。、

  单永珍(回族)

  一首诗就是一个小小的秘密,一部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隐秘史的心灵史,而一个诗人的责任就是把无形的时间定格下来,让它永恒地照耀人性的光芒。面对流派纷呈、旗帜林立的当代诗坛,我所能发出的仅仅是来自民间狂野的声音,历史深处的青铜之响。

  刘永娟(壮族)

  结业典礼前一天晚上,小安老师打电话让我在典礼上代表大家说几句。放下电话,我的心“咯噔”一下,一秒钟内,我决定了,我发言的题目就是《“咯噔”几下子》。是啊,多么好的一个春天,走着走着,太阳就出来了;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无数的“咯噔”后,再经过冷静后的思考、消化、实践,我们的稿子起码应该能改得比原来要好吧?

  杨春茂(侗族)

  参加此次改稿班,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次空间地理上的长途跋涉,更是内心的一次远行;这样的一次远行,我想,它必定会给我留下一些足够深刻的记忆,让我时常回味,时常感动。

  杨瑛(蒙古族)

  指尖在黑巧克力一样的键盘上等待,如同嫩芽在黑暗的土地里等待。指尖在一百零八个键上行走,那些轨迹绘制下来,是否也像星空一样神秘。那些敲击出的节奏和声响,晃动着文字的光影和明暗。而时光的光影和明暗在窗外的叶间晃动。春天和理想一起来了。

  少一(土家族)

  我是文学路上的苦行者,在这条道路上蹒跚学步,需要《民族文学》这样的引路者不断给力。我相信前行的途中定有许多坎坷,攀登的双脚也会伤痕累累,但请读者相信,我既然无法华丽转身,定当不会畏难止步,因为心已上路,别无选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