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民族文学》维吾尔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上的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4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常芳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来到这么辽阔美丽的新疆,参加这样一个文学盛会,认识这么多维族的作家、翻译家朋友,有这么一次向维族作家朋友学习的机会,我感到特别的荣耀。因为维族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民族,仅仅一部《阿凡提》,就曾经给了我们无限的文学滋养。我来自山东,我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那里有回族人,有蒙古族人,也有少数的维族人。我是一个汉语作家,但是却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谈起少数民族的文学与文学创作。

  我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但我特别喜欢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在汉民族文化与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中,汉民族也吸纳了众多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元素在里边。

  我们知道,从个体的创作认识,到人类普世的价值,这是一部伟大作品的所在。因此,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好,那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正是有了一个最鲜明,与其他众民族不同的那些元素,它才能成为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作家,他一定要深入到本民族文化的内心中去,寻找到属于本民族自己的丰富的矿藏资源,因为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与心灵密码,有它源源流淌的一条大河。我们常说民间是一个文学的母体,那么,这种属于我们各自民族的鲜明特征,就需要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不断地向我们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去掘进与开拓,认识到它固有的多元化与丰富性。比如我们的齐鲁文化,它就是由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构成的。在鲁文化中,它首先是讲修身齐家,讲的是君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齐文化呢,它却是以诡异文化为核心的,几乎是在专讲怪力乱神。而正是有了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揉和,才会出现了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那样伟大的小说。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深入本民族文化内心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自己熟悉的生活半径,走到自己的民族之外,把本民族的文化放在世界格局之中,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则之中,学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然后给自己找到一个最独特的视角。因为独特视角的写作,正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问题。

  一个普通人和一个作家,这两种身份与他那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一直认为他们就像两个人相爱和结婚的关系。一个普通人和他的民族传统文化,只要相爱就够了。但一个作家与他的那个民族传统文化,就应该像是走入了婚姻,他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因为他更要有担当与责任。所以,从一个青年作家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写作者就像一匹马,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那片传统文化的草原上,安静地吃着草,吸收着丰富的营养,从而积蓄起一种奔驰的力量。

  在此,我要祝《民族文学》更加繁荣昌盛!祝维族作家朋友的创作硕果累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