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 正文

李骏虎:生活远比想象更精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5日15: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骏虎
青年作家李骏虎在青创会交流发言青年作家李骏虎在青创会交流发言

  作为一名山西作家,不可避免地要被打上“山药蛋派”的烙印,从赵树理到“西、李、马、胡、孙”五老,他们一直笃信和践行着“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为了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和大众生活的作品,他们大多挂职担任过县委副书记,蹲点到农村,和农民一起吃住,一起劳动,从而创造了建国后十七年山西文学的辉煌顶峰。而上个世纪的“晋军崛起”,也是插队知青和山西地气融合后生发出来的。到了我这一代,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世纪之交,马烽老还健在,当时我正编辑着《山西日报》的文学副刊,马老让他秘书给我送稿子的时候,经常会附一张小小的便笺,叮嘱我要学会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要我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说实话,我当时完全不理解这句话,我更同意王小波的说法:只要我活着,那就是生活。当时我正处于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就是写个人体验,是一个年轻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后对爱情、人性、社会的感知和书写,集中发表了很多作品,小有名气,沾沾自喜。但是很快出现了问题,就是激情依然高涨,技法也日渐成熟,但是写作素材开始重复,而且重复使用率越来越高,一个素材,短篇用了中篇用,中篇用了长篇用,我开始恐慌,发现生活储备真的可以用尽,——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可以宅在家里靠想象穿越时空,可以借助网恋写爱情小说,——我坐在吹着空调的办公室,觉得自己像一个刚刚学会酿酒的小伙计,突然发现装原料的粮仓已经见底了,第一次,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作家,应该把表现对象从个人体验转移到社会大众。当时是2004年,马老已经去世,我才醒悟到有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其实是普遍的真理,我开始向省作协寻求帮助,积极要求深入生活,正巧省作协物色青年作家挂职体验生活,我就被派回故乡洪洞县挂职县长助理,并且积极地投身了当地的实际工作。

  然而,我没有想到,作为一名作家,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了解,更是对时代变化和社会状况的基本认知。即使回到了我的故乡,即使再次面对我熟悉的人,也带给我强烈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就是一个从个人体验出发的写作者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说,在许多人眼里,更多的是在文学作品里,乡村干部的形象都是欺男霸女、贪污腐败,“村村都有丈母娘”,然而就我接触过的干部,大多都是希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我想举一个乡镇书记和县文化馆老馆长的例子。2007年底在鲁院学习时,我还在挂职任上,但省作协已经和我谈过话,结业后就要调到作协工作了。有一天正听课,突然接到县文化馆老馆长的电话,说我们花费两年心血的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专家评审会,要在北京大学的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其中包括大槐树祭祖习俗和流传四千七百年的尧舜婚俗。我很珍惜在鲁院的每一节课,但我是县里“非遗”领导组的组长,职责所系,第一次请了假,来到北大参加评审。专家审看申报录像片和文本的时候,我看了看我的右边,是婚俗项目所在地原来的乡镇书记,这个项目倾注了他数年的心血,就在要见分晓的时候,在最近的干部调整中他调到了别的岗位,新的继任者已经上任,但他还是坐了一夜火车,赶来北京开这个会,对这位大我一轮的老兄来说,此行已经不是职责,而是要完成一个心愿。我又看了看我的左边,是年龄大我两轮的县文化馆长,这次干部调整,他已经到龄,回去就要卸任了,但他依然风风火火地张罗着这件事,毕恭毕敬地请专家们发言,一丝不苟地回答着他们的提问。这位干了一辈子的老馆长,长着一张黝黑的农民脸庞,五短三粗,怎么看也不像个文化人,我看了看他的手,所有的指纹里全是黑色的风尘。而我作为他们的领导,在鲁院学习结束后,也要离开岗位,我们极力争取的成功,对个人来说无论名利都谈不上了,它只会成为我们的继任者的政绩,但我们还是来了,并且比以前更迫切地希望获得成功。我听见乡镇书记低声对老馆长说,老兄,咱们要把这件好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后,他们俩送我回学校,分别的时候,我向他们道辛苦,跟我父亲同龄的老馆长双手握着我的手说,头儿,我干了一辈子文化,你一个挂职的都能真心给咱办事,我们愿意为了这件事把腿跑断。就是这样,作为作家,我们有时习惯于想当然地从别人的作品里获得自己对某种身份的人群的判断,或者类型化、概念化地看待某一类人,而我们其实对很多原本应该真正了解的事情所知甚少,比如对政府的经济运作模式,对社会上各个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的行为准则、处世观念、精神状况、生活方式的基本的了解;有时候,我们对人性的那点可怜的把握,在每天纷繁变化的面孔和事务面前,显得苍白而无知,——我想起了巴尔扎克,怎样丰富的阅历和强大的内心才能把这样多变的时代和复杂的人物表现出来啊。

  挂职两个多月的时候,我就感到自己从对社会的了解到对人性的思考都太匮乏了,由此产生了强烈的不自信,为了抵消这种情绪,我投入到了繁忙的行政工作中,包村子、跑项目、出差、下乡、开会,和各种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从2005年春天到2007年秋天,我几乎完全变成了一个基层干部,那颗敏感的内心也坚强起来,生活让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作家变成了阅历丰富的勇敢者。我分管过文化、体育、新闻、广电、教育、保险、石油,协管过林业、旅游、科技。建设了洪洞县文化活动中心、重修了飞虹影剧院,把洪洞县失去的全国文化模范县的称号又夺了回来;并且如前文所述,创造了一项至今全国县份无人能破的纪录:同一个年份成功申报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分管教育的时候,完成了省属、市属三家国企的学校数百名教师和数千名学生的移交地方工作。一度,我不是深入生活,而是深陷生活了,我甚至觉得自己在政府工作方面比在写作上更有才华。同时,我对这个时代大众的精神状况和价值取向有了一定的把握,基于这一段经历和阅历,我完成了长篇小说《小社会——喧哗与骚动》的构思和大纲,被列入中国作协2011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目前已经完稿,题目改为《浮云》,将在《芳草》发表。

  进入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习后,鲁院浓厚的文学氛围和科学的教学安排,调动了我尘封多年的生活储备,像一个地震引发了海啸,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完成了多部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其中中篇《前面就是麦季》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母系氏家》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之前,还获得了庄重文文学奖。这也是我第二个创作阶段,回到故乡,书写我最熟悉的那块土地的风土人情和人生故事。回过头来看,挂职体验生活,得以近距离地直面社会现实,使我深刻体会到生活远比想象要精彩,它就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之后,我又以挂职深入生活期间接触到的乡村人物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众生之路》。2012年再次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名单,写作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多年的挂职体验生活,同样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使我从热衷各种探索和实验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来,发现现实主义才是最先锋的,走现实主义道路的作家,是最具有探索精神的,他们直面现实、直面矛盾,直面人的生存现状,同样直面人的精神境遇,他们是时代的代言人,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放眼世界文坛,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等等等,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灿若星辰,那些烛照我们心灵的伟大作品,那些引领着人类永不停歇的精神脚步的大师,莫不是现实主义道路上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他们为人类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他们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他们对人类博爱精神的讴歌,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也成为后辈作家仰望的灯塔和精神导师。

  深入生活,体察大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诉求,是作家提高自身修养和作品品质的重要渠道。真正的作家,是应该对他所处的时代有着思考、把握和表现,甚至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独特影响的。我们说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自己作品里所有的人物都具有悲悯的情怀,而他们正是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了解大众,胸怀悲悯,才能写出有时代特征,有命运感,有救赎情结的伟大作品来。

  李骏虎,男,1975年生,山西代表团代表,小说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兼创研部主任。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前面就是麦季》,长篇小说《母系氏家》。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