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梁思成心碎倾城:拆城楼 像挖去我一块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5日11:08 来源:凤凰网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实现。北京重蹈莫斯科复辄,交通和污染成为最令市民头痛的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

  梁思成不是“拆墙派”评价的老古董,他倾注毕生所学,心中早已建了一座理想城池——“大北京”:拥有三个各具功能、相辅相成的中心城区。

  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实现。北京重蹈莫斯科复辄,交通和污染成为最令市民头痛的问题。

  他不但没能保住古城,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遭到严酷批判,抑郁而终,带着永远不能愈合的创伤和无法解开的困惑。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

  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

  车祸致残,受林徽因影响学习建筑

  梁思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他的降生给四处流亡的梁启超带来了莫大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

  梁启超每天饭后都会一边喝酒一边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督促他们读古代经典。后来人们常常讲起梁思成幼年的一件趣事,说他七八岁时就知道“表达政见”了。原来,他不喜欢父亲的老师康有为,因为他总是来家里与父亲激烈地大声辩论,梁思成天真地认定康有为对父亲不好。梁家的孩子从小跟一位日本海军退役军官学游泳,水性极好。有一次两家人在海边游泳,梁思成趁康有为下海后就偷偷潜泳到他下面揪他的胡子。

  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游行示威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思永受了轻伤,思成脊椎受伤,左腿骨折,手术几次后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公分。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梁家才罢休。

  这次车祸间接促进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梁林两家是世交,1920年,在两家长辈的安排下,19岁的梁思成初识16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在医院养伤期间,林徽因常去看望梁思成,坐在床边给他拧手巾擦汗,两人感情日渐亲密。

  由于身体受伤,梁思成从小立志“做一个军人”来救国的理想破灭,遂决心学习欧美建筑学的知识,应用于祖国。他学建筑的想法源自林徽因,这个美丽的女孩子跟父亲林长民从英国回来,见多识广,她对梁思成谈起以后想学建筑,梁思成回忆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1924年,年轻的恋人结伴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梁思成是能工巧匠,去美前,亲手做了一个铜镜送给林徽因。在宾大求学期间,他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妥善保护,有专门机构长期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他立志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1925年,梁启超专门寄给梁思成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本刊行于公元1103年的书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代古代建筑专著,编撰者是北宋建筑家李诫。梁启超在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梁思成下决心把中国建筑史研究透。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们的选择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前辈。后来,儿子于1932年出生时,取名“从诫”,意思是“跟随李诫”,做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二人赴欧洲考察半年后回国。

  梁思成先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31年,他到北京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月薪四百银元。当时的四百银元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保姆月薪才两个银元,当年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月薪六百银元,任馆员的毛泽东才拿六个银元。早期的国民政府对知识分子实在太慷慨了。

  攀上应县木塔塔尖险遭雷击

  到野外寻访古建筑,并不是一件轻松浪漫的事,时常遇到崎岖艰险的山路。梁思成腿有残疾,脊椎也因车祸留下后遗症,要常年穿着一个铁架子打成的马甲支撑,炎热季节非常痛苦。

  1932至1940年间,梁思成足迹遍布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江苏、陕西,以及京内京郊,到过200多个县,调查古建筑2700余处。

  梁林夫妇都是世家子弟,出身优越,此前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城市,野外和农村环境的恶劣是超出他们想像的。回忆起1936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的情景,梁思成写到:"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上一层砂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

  他们取得许多开创性的发现。比如,根据民间歌谣和文献记载,他们找到了山西应县木塔,勘测证实这确实是一座辽代木塔,后来确认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1933年梁思成终于亲眼看到应县木塔,“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虽然腿部和脊椎都有残疾,凭着学生时代练就的臂力,他握着塔上凛冽刺骨的铁索,竟然两腿悬空着一直攀到塔尖。这座九百多年的木塔年久失修,同伴在塔下看着他攀爬的身影都禁不住双腿瑟瑟发抖。为勘测应县木塔,梁思成险些遭雷击丧命。他回忆说:“我正在塔尖上全神贯注地丈量和照相,没有注意到黑云已经压了上来。忽然间一个惊雷在近处打响,我猝不及防,差一点在离地60多米的高空松开了我手中紧握的冰冷的铁链。”

  梁君子与林美人的佳话

  野外考察并不都有收获,梁思成1932年的一次外出差点失去爱妻。那年6月,梁思成刚刚从河北宝坻调查古建筑回来,当时林徽因怀着长子丛诫没有同去。梁思成一进家门,就看见妻子哭丧着脸告诉他,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两个人——梁思成和“老金”。

  “老金”是金岳霖,他是徐志摩的同学,与林徽因在英国就认识,当年徐志摩热烈追求林徽因并为她离婚,金岳霖还是见证人。金岳霖是梁家的邻居和密友,他还题了一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金岳霖也爱上了林徽因,对她十分照顾和呵护。梁思成听到这个消息,极度悲伤震惊,但他没有发怒,而是冷静下来思考了整整一夜,反复问自己,林徽因到底跟谁在一起生活更幸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