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多重角色、特色与行动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4日16: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海日寒(蒙古族)

  到目前为止,《民族文学》已经有了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6种版本,这是了不起的创举。办一本杂志已经很难,办6本杂志的艰难可想而知。

  在我心目中,《民族文学》拥有三重角色。

  一、交流平台。《民族文学》已成为国内各民族文学交流、互动的最有效的平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出版发行,改变了原来的单向度的交流,形成了以汉文为中介的多民族文字的多向度翻译,大大促进了各民族文学间的“亲密接触”。这是意义非凡的大事。

  二、推介阵地。《民族文学》也正在成为少数民族母语文学面向主流文坛的最重要的推介阵地。《民族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一直致力于母语文学的推介。近年来推介力度明显加强,与母语创作建立了稳固而广泛的联系,增强了时效性、常态性和前瞻性,使各民族的母语文学时刻与主流文坛遥相呼应,这个发展趋势让人欢欣鼓舞。

  三、学习窗口。《民族文学》也正在成为各民族文学了解国内文坛和世界文学动态的有效窗口。“名家新作”、“世界眼光”等栏目的设立,大大加强了杂志的前沿性和国际视野。

  近年来,《民族文学》以其独具的魅力,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吸引着各民族作家、文学爱好者的眼球,在中国文学百花丛中争奇斗妍。我觉得,这与《民族文学》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和开放兼容的姿态不无关系。

  我认为,《民族文学》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定位准确。“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这样的定位,既突出了民族个性,也彰显了中国特色,既显示了开放的视野,也亲近了广大的读者。它以这样的定位,在国内浩如烟海的刊物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显著位置。二是特点鲜明。《民族文学》是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学。它从内容到形式,从经验到语言,从文化到审美,均带着鲜明而丰富的民族性。它是独特的、新鲜的、不可替代的。三是开放兼容。《民族文学》是开放的,它向国内文学开放,也向世界文学开放,时刻关注着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动向;《民族文学》是兼容的,它既刊登国内56个民族的文学精品,也向各民族人民评介世界文坛的经典力作。

  我个人觉得,《民族文学》还体现了一种行动精神:在中国文学的各种重大活动中能看到《民族文学》的身影;在国内的各种评奖中能常常看到《民族文学》的身影;在不断举办的各类改稿班、培训班、创作会议中,能感受到这种精神;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创作基地、举行的各种创研、采风活动中体现着这种精神。这种行动精神,感染了各民族作家,特别是母语作家的创作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力;这种行动精神,促进了各民族作家的交流、理解和互动;这种行动精神,也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学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度。

  我尤其关注《民族文学》蒙古文版。《民族文学》蒙古文版上的很多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品质,如虔诚、博爱和豁达。这些作品正在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品质、新的生长点。经过几年的发展,《民族文学》蒙古文版已成为国内各民族文学交流、互动的十分有效的平台,成为推介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重要阵地,成为蒙古族作家了解国内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动态的独特窗口。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民族文学》蒙古文版正在成为有特色、有高度、有内涵的优秀的蒙古文期刊。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能创办这样一本全国性的、高质量的蒙古文文学杂志,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

  我觉得《民族文学》蒙古文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巩固和提高现有的成绩,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建品牌。同时,要扩大影响力,面向各民族普通读者。目前《民族文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作家和专家层面上,对普通读者的影响力还不够,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发行量,争取更多的基层读者。要加大新人推介力度,找准新的文学增长点。要加强文学评论力度。要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要继续发扬行动精神,带动蒙古族和各民族作家积极深入生活,激发创作热情,充分挖掘创造潜力,更有力地推动蒙古族和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