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4日09: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海玉

  提高办刊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综述

  7月26日至30日,《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暨中韩作家文学交流会在哈尔滨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作家、翻译家,以及来自韩国的12位作家参加了改稿班,大家就朝鲜族文学创作及翻译状况、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中韩文学交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说,中国作协将2012年定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开展了10项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活动,其中《民族文学》朝鲜文 版和哈萨克文版的创办,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两项活动。此次改稿班是对《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创办一周年最好的纪念。在《民族文学》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中 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鼎力相助下,在全国朝鲜族作家、翻译家的关心支持下,刊物健康成长,在国内广大朝鲜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走进了朝鲜、韩国,将 中国多民族作家的作品介绍到国外。《民族文学》在近几年组织举办的改稿班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一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改稿班互相交流 研讨,改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改出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改出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民族文学》主编叶梅表示,在目前这样一个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物种,值得我们不遗余力地去保护和弘扬。 《民族文学》杂志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氛围里,自2009年以来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之后,去年又创办了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这5种文字版的创 刊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的热心支持和积极投入,尤其是《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得到了朝鲜族作家翻译家们积极有力的配合。此次改稿班的宗旨是求真务实 促精品,通过作家和翻译家各种不同层面的交流,来促进翻译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朝文版的办刊质量不断提升。这次会议还邀请了韩国的12位作家的参与,他们中 的一些作家与《民族文学》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而且为《民族文学》走向韩国作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举行了中韩作家文学交流会,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友 谊和深度的文学对话,从而更大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和谐。

  《民族文学》副主编李霄明说,《民族文学》是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本国家级民族文学刊物,1981年创刊。创刊之初,《民族文学》与其他许多文 学刊物一样发行量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本刊物,走出来了一批今天在中国文坛甚至在世界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作家。随着中国由 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刊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转入了低谷,办刊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杂志社的编辑团队,包括一些老同志还是坚守着阵地。上世纪末,随着中 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全民对文化认识的提高,我们的读者、编辑对这本刊物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在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亲切关怀和中国作家协 会的重视支持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以来《民族文学》陆续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5种文版。汉文版的容量每期达 15万字,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家在《民族文学》上发表过作品,今天,《民族文学》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逐渐走出困境,走向另一个高峰。

  黑龙江省朝鲜族作家创作委员会会长李洪奎说,《民族文学》是黑龙江朝鲜族作家了解中国文坛的重要窗口,朝鲜文版的创刊,使他们能够更加集中和方 便地深入了解和学习国内最新创作动向和创作成果。同时,有了国家级朝鲜文原创作品发表的园地,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母语作家的创作热情。《民族文学》朝鲜 文版已经刊登了黑龙江朝鲜族作家的母语原创作品,并已经有6位作家、翻译家发表了汉译朝作品。相对母语创作和汉译朝翻译,目前的汉语创作和朝译汉翻译非常 薄弱。而这次作家翻译家改稿班,给大家创造了学习和交流的难得机会。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交流,我们专门召开了翻译分科会议,集中翻译了黑龙江朝鲜族作家的一 些优秀作品。相信通过这次改稿班的学习和交流,作家、翻译家在今后的创作和翻译中会有更大的提升。

  在评论家牛玉秋看来,当前维护民族文化的存在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每一个民族作家面前的迫切任务。要维护民族文化的存在,少数民族作家首先要有继承 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第二要坚持母语写作,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作家在坚持母语写作的过程当中,自然会得到很多民族文化方面的裨 益,民族文学的传承和发扬也会得到一定的实现。第三要重视翻译。第四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朝鲜族是跨境民族,在文化交流上是具有先天优势的。这也是 《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对中韩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朝鲜语文室副主任安贤浩则结合审读稿件的实际,建议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朝鲜族文学的更好发展。他说,中国民族语文翻 译局朝文室负责《民族文学》朝鲜文版的翻译审读工作。局里高度重视《民族文学》朝鲜文版的相关工作,真正当成“自家的事”,在具体的译审工作中高标准严要 求,倾注了最大的心力和努力。但目前仍存在翻译人才不足、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延边作协副主席于曜东表示,《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创刊以来受到了朝鲜族作家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它为母语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各民族文化及风 土人情的窗口。同时,《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在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体现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以及沟通中朝、中韩人民情感等诸多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 用。《民族文学》近几年坚持举办的改稿班活动,在少数民族作家中影响很大。改稿班对于作家、翻译家的成长很有帮助。延边作协拥有一大批长年用母语创作的优 秀作家,请他们来完成文学作品的汉译朝工作优势很大。作家参与文学翻译,对原著作家的创作心态、情感、风格的把握应该更恰当、更准确,建议《民族文学》朝 鲜文版在翻译工作中也能够注意充分发掘那些用母语创作的作家。

  《文艺报》副总编辑王山就具体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需要一种回归常识的努力。生活转化为文学,作家需要有虚构 的能力、想象的能力,但是描写真实也是需要能力的。作家在写东西的时候,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生活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作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吸纳能力和表现 能力其实是有所欠缺的。另外,对少数民族作家而言,还需要有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选材、取舍、虚构、融会、发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朝鲜语部译审金勋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谈到了创作灵感的问题。他说,获得创作灵感的必要因素就是对生活实践和事物的不断思考。 这就需要作家具有自己的使命感。作家的使命感是怀有对人类的爱之心,去描写自己生活的时代。韩国小说家赵廷来曾说过,小说家和默默在田里耕地的农夫是一样 的。的确,虽然农夫在默默地耕着地,但是他们在梦想着秋天。作家也如同农夫一样,在创作的世界里梦想着收获的季节。

  评论家兴安呼吁,应该关注朝鲜族青年作家的成长。他谈到,包括朝鲜族在内的整个少数民族“70后”作家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创作队伍。比如朝鲜族 的金仁顺、土家族的田耳、蒙古族的海勒根那、藏族的尼玛潘多……这一批作家的创作越来越贴近现实发展的进程,但始终注意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他以尼玛潘 多的小说《城市的门》为例,谈到了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对现实题材的准确把握。

  《广西民族报》社长蒙飞谈到,壮族作家跟朝鲜族作家一样,用母语进行写作的越来越多。民间的壮文网站尤为活跃,壮文文学蓬勃绽放,由此推动了社 会各界对壮文文学越来越多的支持。目前,在广西有多家出版机构愿意承担壮文文学的出版任务。母语创作的坚守,越来越赢得支持和尊重。广西作协与泰国、越南 等国的作协近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文学交流合作。2010年,广西作协与泰国作协合作,编选、翻译、出版了中泰当代文学作品选《同一条河流》,选编了15位 广西当代作家和15位泰国作家的小说、诗歌作品,出版了中、泰文版。因为山水相连的缘故,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往非常密切和广泛。中国最新的文学作品,几乎 都在越南得到同步翻译和出版。广西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可以说,民族文学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一种开放的结构,需要多种民族元素来促进繁 荣。

  《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部主任赵晏彪认为,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文学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性浓缩物。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是同一个民 族并使用同一种语言。《民族文学》创办了朝鲜文版,是为了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透过这扇窗户相互学习。《民族文学》朝文版今年第4期刊载了韩国作家作品专 辑,无疑这是现在中韩文学交流会的前奏。民族是多样化的,文学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文学要表达人性,我们要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推动中韩 文学共同繁荣的一个切入点。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朝鲜语文室翻译金善女表示,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民族文学》朝鲜文版坚持向读者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精神意义。可以 与很多翻译界的老师、前辈一起做这样的工作,让其感到很自豪。金善女还谈到了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作品中的俗语、成语如何翻译,并希望《民族 文学》朝鲜文版能够推向更大的市场,比如网络平台。(徐海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