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丽中国”征文 >> 正文

铸剑莫干山(汝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0日22:29 来源:人民日报 汝水

  五一小长假,相约去游莫干山。

  莫干山是天目山的余脉,由于地处沪杭宁长三角的中点,这里历代名家云集,人文荟萃。

  莫干山名字的由来,缘自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在此铸剑,3月不成,干将之妻莫邪纵

身跃入炉火之中,遂炼就雌雄双剑,名垂青史。

  天色向晚,我们到达莫干山下。沿着蜿蜒陡峭的山道急进,断断续续听到雨点打在车顶的响声。盘上山

腰,依次看见黄庙的金顶、剑池的石阶、邮局……

  夜宿荫山街。

  清晨,我被婉转的鸟鸣叫醒。凭窗望去,天地一派茫茫,就连窗前高大的杉树和梧桐也被隐去。待雾散

了些,乘兴上山。

  沿岗头路上行,但见修竹夹道,云杉挺拔。苍翠之间,参差着几处欧式别墅,虽历经沧桑,依然古朴典

雅。据说莫干山有400余座洋房别墅,大都有近百年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国门被打开,陆续有外国

人上山考察、居住。他们利用航运之便,从海外运来洋灰钢材,就地取石,依山而建。渐成规模后,邮局、

教堂也随之而起。莫干山堪称开放最早的名山。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蒋介石在此设临时总统官邸,各路政要

、大员趋之若鹜,这里又成了另一政治中心。

  正行间,忽见一座古堡式建筑横卧山岗下。绕到一侧一瞧,楼高3层,广数百米,可知内里乾坤不小。

瞥见路边的指示牌,才知这就是教堂。我无论如何想不到,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大教堂在这里变得如此低调、

简朴。每当悠远的钟声响起,坐落在荫山街头的牧师别墅里就会踱出一位教士,缓步走上山去。

  继续前行,远远望见一处粉墙黛瓦的院落,宛若山间的一片白云。这就是著名的白云饭店。当年蒋介石

新婚燕尔就下榻在这里。院子门前有一条上山的小径,每一方小石都经过精心打磨。拾级而上,山顶林木葱

茏,静谧幽深,超然世外。透过枝叶,隐约可见山下教堂的门楼。这或许是蒋先生夫妇去礼拜的秘径。

  去白云饭店不远,即是蒋介石临时官邸武陵村松月庐。

  1948年7月,中国命运大决战前夕,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蒋介石为挽大厦之将倾,宣称要进行

“币制改革”。26日,他携掌管国库的长子蒋经国,与翁文灏、俞鸿钧、王云五、王士杰等一干高官智囊会

聚武陵村,历时近月,制定了所谓“新经济政策”。不料剑未出鞘,蒋家王朝便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炮声土

崩瓦解。

  蒋介石离去的背影未远,毛泽东登上了莫干山。

  1954年3月,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审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期间,来到莫干山小憩。他到观瀑亭听瀑,顺芦

花荡西行,登塔山远眺……那天主席的心情很好,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吟诵古人名句。走到传说中干将

的磨剑石,他停下了脚步。磨剑石崖壁上的题刻,吸引了诗人毛泽东。他驻足良久,口里似在默念:十年磨

一剑,霜刃未曾试。也许正是前人的题刻,引发了毛泽东的诗兴。返回杭州途中,车过钱塘大桥,他口占一

绝: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去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就是著名的《七绝·莫干山》。主席的座驾是斯大林赠送的吉斯轿车,因车内宽敞可容七人,他风趣

地称作“七人房”。莫干山的盘山公路,坡陡弯急,他夸张成“四十八盘”。全诗轻松随意,却气势磅礴。

如果不了解背景,谁会想到,他在放怀山水的时候,胸中竟装着一部国家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毛泽东,谈笑

风生、吟诗赋词之间,正为中国人民铸就屹立世界的倚天长剑。

  毛泽东不仅给莫干山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还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哲理名言。他曾在一次干部

会议上说,莫干山去过没有?上下都是四十八盘。社会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方式前进的。

  一语成谶。整整30年后,沿着蜿蜒曲折的“四十八盘”走上来一群年轻人。他们风尘仆仆,但个个英气

勃发,有些像少年眉间尺出山的样子,只是背上不是剑,而是书。他们更像《书剑恩仇录》里的剑客,书剑

都化作无形,仅凭意念、思想一决高下。

  1984年9月,改革开放第五个年头,经济体制改革亟待破题。一批新生代经济学人发起举办“中青年经

济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124名代表有幸来到这座名山论剑。他们自称中青年,其实大都是初出茅庐的

经济学子,有的刚到政府部门工作,有的还在读研究生。他们经历过十年彷徨、十年寒窗,正当霜刃未曾试

的年华。看到报纸上一则征文启事,他们小试牛刀,从1300多名论文作者中脱颖而出。9月2日,研讨会鸣锣

开场,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宣读论文,秘书组宣布几条规则,大家便分专题研讨。他们住在牧师别墅及附近

楼里,开会就在大教堂和荫山饭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辩论。因为极度兴奋,加上劳累,不少人病倒了

。论战数日,原来八个主题被打乱,不知谁提议“挂牌讨论”,相当于“放马过来”的意思。其中“价格改

革”争论最为激烈。一方主张按市场规律放开物价,被称为放派;一方主张逐步上调计划内生产资料和工业

品价格,被称为调派。双方争得不可开交,这时调、放结合的第三种观点产生了,名曰“价格双轨制”。时

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国务委员张劲夫专程来杭州听取汇报,他充分肯定两条腿走路的“价格双轨制

”。会议的成果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后引起高度重视。当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称赞其中有些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全会闭幕后,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的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莫干山会议由此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莫干山走来的学者们,如今已经站到了改革的前台。他们中有著名经济学家、执掌

金融财政的部长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价格双轨制理论”经过近30年的检验,证明是开启中国经济成功转

型的一把钥匙。

  云开雾散,风和日丽。莫干山像云端里飘落的仙女,姿态万方,楚楚动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