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丽中国”征文 >> 正文

出太阳记(郭严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9日09:22 来源:人民日报 郭严隶

  “盼星星,盼月亮,只盼深山出太阳”。国人大概都知道这句老歌,里面说的“太阳”,指救穷人脱苦难的解放军。

  岁月如梭。它随之被层出不穷的新歌推进了历史。广袤大地上,只在大山深处还能听见它随时光流延。不过意思变化了,里头的“太阳”是借喻电了。

  大山是四川华蓥山。

  那是一个注定被写进志书的日子:2007年5月28日。这一天,华蓥山区最后一盏煤油灯熄灭——大山无电的历史宣告结束。

  最后一盏煤油灯,是一位孤寡老人家中的,他已73岁了,孤零零的草房似即将滑出线谱的一个音符,点落在跳沟村的边儿上。它是这小山村边界的标志,也是四川省边界的标志。当然这里说的“边界”指的只是人烟,过了这房子,还要跋一大截山脊,才是重庆的地面。

  那是历史性的一刻。村子里突然响起热烈地欢呼声:

  “出太阳了!”

  “出太阳了!”

  最早是孩子们嚷出的,房子里电灯亮了的一刹那,他们拍手跳脚,扯开嗓门,大声高喊。跟着大人们也发了声,青年,壮年,老年,一起笑喊欢呼,仿似一下子都变回了孩童,仿似春天的雷声在芳草织锦的大地上喜悦行走。

  这位73岁的孤寡老人跌跌撞撞地冲出屋门,用激动得岔了调的声音对着邻居们的方向大喊:老赵,老乔,快来看呵,我家电灯也亮了哎!

  老人叫熊桥河。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数百山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用能想到的所有方式庆祝他们的节日,表达他们的快乐。

  须发皆白的老人喜笑颜开,指着自己浑身上下,告诉人们说这新鞋、新衣、新帽都是今天才上身,是特意穿上它们庆祝通电的。就像年轻结婚的时候打扮自己一样。

  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些的。因为广安的电力人,我踏上了进山的路。

  书上如此介绍华蓥山:矗立于四川省东部边缘,最高海拔1704米,从大巴山南麓绵延至宜宾,全长330多公里,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山脉海拔最高者。郭沫若曾赞曰“天下第一雄山”。

  巍峨、险峻、雄奇,就不用说了。它是一个豪迈的山峰的组合,岭在岭中,山在山外,迭起荡回,拔地干云。子山各有名,或曰明月,或曰铜罗,或曰万峰,或曰老龙洞……人烟就满天星一样疏疏落落隐在这些莽崖苍岭深深的褶皱间。最高峰万峰山,《邻水县志》用“众山之望”四字骄傲地叙说它。以明月山为最远,一线之外就是省外了。

  我的加重线就划在这两个地方,因为最高最远往往就意味着最难,天下没有事情能够不受“地利”二字限定。

  万峰山荫育的村落叫骑虎村,很有些特色,900多村民分成8个小组,“散点式”分布在巨谷大壑之间,绵延而去十余里,是真正的撒星星。地图上,熊桥河老人所在的跳沟村是画在明月山,比骑虎村图尺寸略小些,全部共5个村民小组,47户人家,幅员6000亩。

  明月山区海拔1500多米,与广安市区的距离是100公里。万峰山海拔1600多米,距邻水县城50公里之遥。

  仅就风景而言,那是没说的,绿树之绿,清泉之清,鸟声如洗,花芬如熏,恐怕是誉满全球的天下名山也不能比拟。羊肠小径,适合写在诗歌里的那种,幽细地在林莽棘深、断岩峭壁间逶迤穿行。

  电的传导物——电杆,却不是一个诗的意象了。电杆重者达900多公斤,高压铁塔更重,几乎非凭借机械之力不可。如此地形,光说运输吧,如何是好?

  是靠的手拉肩扛。山民们说,那900公斤的大电杆,要16个壮汉吆着号子才能扛起。要翻山越岭整整走上3天。许多时候,路是现从荒石密丛间开出来。路上没有旅店,就借住老乡家,4个长条凳拼成床将就一宿。前后不见人烟时,就在荒山野林里,几个人挤一堆儿,相互用体温暖着挨过长夜。

  那电杆子又长又粗,沉哦!……抬不上去就推哦就拉哦……

  风雨无阻哦!那么刺骨头的风刮着,冰柱子似的雨下着,全不怕……

  咱这儿山高路滑,悬崖绝壁的……咱们悬着心,怕出闪失,可他们一点儿不惧……那个所长,亲临指挥,日日守到下班……

  没白没黑地干哦,立杆、架线、装表……

  一派朴实手法,山民们刻画出广安电力工作者的形象。

  而电力人自己呢?在黄岩500KV变电站办公楼二楼的走廊间,悬挂着一幅摄影作品,画面上,澄澈碧朗的天空为背景,绵延崚嶒的山脊上,一列飞举着银线的电杆随山势蜿蜒而去。下角静静注一行小字: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它所描写的,就是通向跳沟村输电线路的一段。

  艰辛备至,任劳任怨,碧血丹心,尽在其中。难道不是吗?那巍然耸立在坚硬大山脊梁上的电杆,不是恍然化成了一个个头戴安全帽,身背银线圈的身影?那么高大威凛,顶天立地,周身光芒熠熠四射,仿似给人间传送福祉的天神。

  老乡们含着眼泪,摆起了身背后那些漫长的无电的日子。

  那是煤油灯和“松油干”的年代。煤油灯的制作很是简单,剪块铁皮子卷成筒,插根草纸灯芯子进去,放进灌了煤油的墨水瓶,就成了。这要条件略好的人家才能用上。差些的只能点“松油干”,就是武侠电影上,大侠们独自行走在荒山野岭时手上举着的那东西。乃是漫山遍野寻找有松油的树格蔸,挖出来划成条条而成。煤油灯的光豆儿大一点,吹风忽闪忽闪,学生灯下写作业,下巴颏贴到本子上。妇女灯下剁猪草,稍不留神就砍到手指。老汉端灯起夜,风摇灯灭摸不着茅坑……松明火焰红烈却不够亮光,最恼人是油烟子大极,一会儿工夫,屋子里人就个个黑鼻孔,大花脸,成了戏内人物。家具,衣裳,被子,落雪样覆一层黑黢黢松灰……

  心内总在盼呵,啥子时候,那电也来照亮咱山户人家?让咱也活成个真正的现代人?

  这一天终于来了!

  电好呵!说不完的称心如意。

  知道咱这儿咋这多年不通电吗?咱通不起呀!

  这电整个是人家免费给咱送来的,表计,下户线,室内灯具、插头开关……统统不要钱。等于咱啥子都不出,只出点儿劳力——靠自己的力量没得法儿哟,每户最少得花几千,哪儿找去?

  广安电业人说,全是仗了党的政策好!

  华蓥山最后一盏煤油灯的退场,完全是借了国家“户户通电”工程的浩荡东风。这项工程的几个关键词是:最偏远的穷困山区;无电户最多的村落;最需帮助的鳏寡孤独;不再有无电户。他们说他们只是在响应上迅速彻底,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整个工程提前576天竣工,不到预定工期的1/3。这是他们迫切的心愿呵!作为一个电力工作者,还有比让无电的人家通上电更令人快慰的事情吗?

  电一来,美好生活跟着就来了。电视机、影碟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电扇、空调;打米机、磨面机、水泵……骑虎村通电不到一个月,移动公司就来建了机站,284户村民家家安了电话,80%人家有了手机。通电不到两个月,跳沟村村主任就喝了7个光棍汉结婚的喜酒。在外打工的人们回来了,买台碎石机办起了碎石场;买台纸浆机办起了竹片加工厂;还有养猪场,养鸡场……漫山遍野的石灰石、竹苔药草等等资源可喜地得到开发利用。有了钱,立刻开始修出山公路。那是越走越宽广的通途,它朝向着富裕、希望、光明和幸福。

  风穿越金色的土地,拂来我身旁,迎着它,忍不住地,我也要振衣高蹈,慷慨放歌。

  我看见歌声被风举着,像是彩翼曼舒的鸾凤,向着远方,轻盈飞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