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带灯》研讨会 >> 正文

陆克寒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4日13:5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陆克寒(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一直以来,我是贾平凹老师的忠实读者。他的每一部新作,我都是用心细读的,包括《带灯》。我觉得贾老师文学叙事不但有创新,不断挑战着读者的接受的习惯。就《带灯》而言,对本文的阅读体会,我主要从两方面和大家做个交流。一个方面是贾老师这个小说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叙事的某些独特性:第二个是贾平凹老师的叙事语言。

  刚刚李震教授讲到《带灯》实际上是一个双线叙事的一个结构。一个是带灯作为镇综治办的主任政务行为,一个是她大量的短信所表达出来的,高度私密性的情感生活。这样一种双线并行展开的结构方法,我想到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当《安娜•卡列尼娜》出来的时候,当时俄罗斯的评论界就有析评意见,认为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在这部小说当中,实际上写了两部小说。对此,托尔斯泰说了一句话回应,他说我这个小说的结构就好像拱门的拱顶一样,天衣无缝。(俄罗斯的很多建筑是拱形建筑。)他对于这个的解释,后人是这样理解的俄罗斯列侬的探索和安娜的悲剧,所以托尔斯泰说就好像拱形的拱顶一样天衣无缝。就贾老师《带灯》这个小说,他不是写两个主要人物,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双重生活。在我看来带灯的私密性的情感生活在贾老师的叙事当中对他政务性行为的某种超越性,当她在政务行为当中每一次的 x、每一次的出走、失败,都会在她的思路性的感情当中,获得一种力量上的,方向上的情感的生长。我想一个大作家对自己的叙事的经验,对自己叙事的习惯有不断的挑战恰恰是一个大作家应有的品格。我对小说短信部分的叙事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要和贾老师请教。在我看来,带灯最后的精神梦游、实际上跟给元天亮的所有的短信都表现出一种精神梦游的特点。当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次挫败、挫折都以“精神梦游”作为一种补偿,对此,作家应该对此精神梦游有一种更高的叙事警觉,或者站在一种更高的,理性的层面上,再加以叙事展开。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前面讲的叙事语言的问题。在我看来贾老师的小说语言,包括他的散文语言,是当代中国中国文学创作当中最具有审美感受力,最具有审美表现力的一个部分。我讲这个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提背景呢?因为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汉语,受到了各种的倾斜,已经非常严重。汉语的写作,实际上陷入一种模拟危机,这种模拟危机的形成既有当代的原因,比如说大量的网络的语言。更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近代以来到20世纪后半期某一段历史时期 的革命叙事语言、革命话语系统对我们汉语的传统,尤其是汉语的审美传统的悠久历史严重的伤害。在这样的背景当中,我觉得贾老师的这种具有当代性的,又继续了伟大的汉语的审美传统的文学语言,在我看来弥足珍贵。

  我就表达着两层意思,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