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带灯》研讨会 >> 正文

吴俊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4日13: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吴俊(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雷达老师的发言很精彩,基本上把我要说的一点点体会差不多都要说完了。水平有限,这次来了主要是向各位专家学者和贵校的老师来请教和切磋。雷达老师是我的前辈,我不敢说我的观点和他有不同,只能说在他的高见之后,我要谈我的很浅薄的一点想法。就是关于他对贾平凹的作品的几点质疑的一点看法。本来有一点我是想在后面谈的,但是趁着雷达老师提起了,我就现在这里说了。就是关于作品里面带灯和元天亮的写信问题啊,这也是我很关注的问题。因为从作品的中部开始,这个就占用了大量的篇幅。这就让我考虑到贾平凹老师在写作当中的一个中国小说写作的传统的处理技法,因为在中国的艺术里面,特别是在绘画里面,虚实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就是以虚见实,以实写虚,然后虚实相间,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大作家大画家必须要处理的问题,所以呢有的情节,看上去很虚,但它是实的;有的情节,看上去很实,其实他是虚的。在这个作品的结尾部分,带灯好像是有点梦游了,最后又是有很多萤火虫聚集到她身上,那么像这些情节,都带有贾平凹对于中国小说当中虚实问题的处理。而最突出的就是写信,这个看上去是一个很实在的写信的情节,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虚写,不大好做一种求真的,对应的看法,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因为贾平凹的写作和其他写实性的写作不一样的是,他的写实性作品当中的抒情性,空灵性,漂浮性是特别强大的。因而对于他作品当中的写实性,批判性不足的认识都是有那么一点的误会,我昨天和朋友交流的时候说,如果贾平凹的作品写实性和批判性不强的话,你把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来看,能改编么?根本就无法改编。他不可能被摄制,被放映的。如果你走到这一步的话,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现实性和尖锐性之所在了。所以文学的表现的是有一种距离感的,就是一种距离的美学,这也是贾平凹在写作当中很突出的一点。

  为什么说我对于贾平凹的作品只能说是过来学习,发表一些浅薄的意见。因为当前的贾平凹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文学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存在,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存在,而且是一个重量和质量性的存在。我完全的同意刚刚雷达老师刚刚说的贾平凹的写作对于当今中国的描写是一种全景式的,风俗式的描写。一种是政治史,也是文化史的百科全书式的写法。那么我们大家在评价鲁迅的文学的时候,常常说鲁迅开创了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传统。但是鲁迅的价值不局限于乡土文学,我不是把贾平凹和鲁迅做比较,但是道理是一样的。贾平凹是当代的乡土写作的一个领袖式的人物,标志性的人物。但是他的价值不在于乡土单纯的乡土写作,而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我觉得,对于中国乡土文学的一系列作品的描写上,就好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这不是一种吹捧,而是一种相同性质的写作与关怀。因为我没有写过关于贾平凹作品的任何文字,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贾平凹的作品的一种社会关怀,历史关怀,现实关怀,审美关怀和人文关怀相当突出的一个作家。那么在这一点,集中表现农村人物的命运,集中表现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当中历史的人性,在《带灯》的作品当中进行客观的描写,这也是这个作品当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对于近年的政治性和人性变迁的思考是非常的强烈,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的一个似史的作品性质,这是作家个人的灵魂史,心灵史,也是社会人情的变迁史,中国农村的发展史。从艺术性上说,也是风貌独特的地方志和与时俱进的文学史,所以呢,在诸多方面,《带灯》都有所体现。如果专门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文学上的突出的成就点,我的所见不多啊,写人,特别是写众多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作品在当代的文学作品当中是不多见的,为了说明问题,我所要做一个比方。写如此众多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有位置,有过这样的努力而且比较成功的在中国我们读得最多的就是《红楼梦》了。白话文的作品里面能够有几十位,几百位有动作,有位置,有情节,有冲突的作品其实是很少的,和贾平凹处在同一线的包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包括上海的王安忆,即使很少有人能写这么多的活灵活现的人物的作品的。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么多丫鬟,小姐住在一起,文化层面都一样,但他能写出来她们的不一样。所以呢,在这么多的农村底层人物,命运相似的人的不同特色写出来,这是很高明的。

  那么从美学上来说,贾平凹运用了一个叫做散点透视的技法写人物,用多个焦点来写,这是很见写人物功底的,这和西洋艺术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此后的的第二个就是虚实的问题。我刚刚已经说过了,现在就不多说了。现在我要说的就是第三个特点,非常大的戏剧性的技巧。大家读《带灯》看上去是一个价值中立价值退出的立场,其实在整个情节进展当中,喜剧,悲剧,正剧在很多桥段当中都会有出现。引发我想到不管是传统小说还是白话小说,只要是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基本都是一个戏剧家。就是有强烈的戏剧性的因素,渗透在农村情节的描写当中。可是贾平凹的特色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描写出其悲剧性,在平实的描写当中体现是命运悲剧,历史悲剧,人间之残酷。假定西方的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性格悲剧比较少一点。这不存在什么优劣的问题,而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我要讲的第四个就是刚刚所说的有距离的美学。这个贾平凹掌握的很好,看他的作品,批判性的,习惯性的作品,贾平凹很固执的要在一个很写实的东西增加一点在现实当中很不可理喻的东西。例如当年的《废都》到现在的《带灯》,很贾平凹的社会立场,文化立场,这样习惯的,夸张的,讽刺的一种美学,我觉得这是贾平凹的一种刻意的,很成功的保持了有距离的美学,距离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有利于创作者将杂质从艺术品挑出来,并不是没有价值判断,这是有很强的尖锐性的。从艺术性上来讲,他必须有一点的距离才能呈现出它的特色。那么最后我觉得是贾平凹的作品从艺术手法上来看,他有一种价值立场,他是有信仰的,是有目标的,是体现在写的信里面,也体现在有萤火虫的梦游的结尾里面,并不是作品过渡状态当中似乎是不去做价值提示,价值判断的一个纯粹的描写手法,对当下的拯救,对堕落的怜悯,其实是影响到贾平凹对他的人物设计,故事走向和叙事态度的,所以这一点就是他对于社会有一种乌托邦的想象还是表现的非常明显的。

  那么,结束之前,我要谈另外一个话题,陕西这个地方,我上次来是三十年前,过来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灰尘多,我做了公共汽车。一刹车,灰尘站不住,以至于我看不到前面的公共汽车。但是这次过来,我觉得西安的树种的很好。我觉得西安以及陕西在文坛上还缺一颗树。用种树来提升环境,带动了地方的产出。种树产出的经济效益很大的,就在文坛上,西安还是缺一颗树,因此他的文学的生产力还是很有潜力的。西安缺乏的这棵树都是一个大型的文学刊物,虽然陕西有大型的作家群体,但是因为缺少一个大型的文学刊物,使得其原创力的表现最终成为了其他地域的文学的贴牌生产者。比如贾平凹的作品在外面发展的好,在本地缺少一个高端的文学平台,要提高陕西的文学艺术的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改善陕西的文学生产关系,建议领导拨款成立大型陕西的文学刊物。好了,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