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林希:用作品表现天津人的本质美(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5日09:51 来源:天津日报 肖秋生

  记者:坐冷板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现在人们面对的诱惑太多,很多人坐不住呀!

  林希:坐冷板凳有几种可能:一是坐不住,跑了。二是也坐住了,但板凳一热,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是一部分作家的通病,没成名之前,坐冷板凳,一旦板凳热乎了,成名了,他就膨胀了。要这个,要那个,掺和事呀,争名逐利。自己把自己给异化了。这个我们见得太多了。他从文学走进来,很快又从文学走出去。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三是把冷板凳坐热乎了,还能坚持坐下去。这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我这些年没跟着风转,不赶时髦,坚持下来了。

  我的一些小说写于30多年前,现在还有人愿意把它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再版的书,还有人买,卖得还挺好。30年了,这证明什么?起码证明,这些作品还活着。孙犁先生当年说过,如果一部作品能活50年,就是经典了。我希望我的作品,即使不被称为经典,但它经过岁月的洗礼,大浪淘沙还留下来,就深感欣慰了。

  记者:读者是作家和作品最终的评判官。读者最有情,也最无情。您的小说还活得这么欢实,就是因为它好看,让读者喜欢。读者认可的还是写出文学本质的小说。

  林希:我觉得,作家与其跟风,不如安心写几部好作品。你无论怎么跟风,不能脱离了文学的本质。我当年在《北京文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主张“小说要好看”。好家伙,群起而攻之呀。包括咱们中国台湾的一些作家,说这是胡说八道,小说为什么要好看呢?我就写我的理论,写我的意识流。但是,我认为,不论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你写了一堆,你写的小说没人愿意看,这能叫小说吗?

  我走的路子,就是小说要好看。作家就跟厨师一样,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给你,咕嘟咕嘟弄出一锅菜来,人家一闻就吐了,这是好厨师吗?你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人家爱吃,这是好厨师。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不是几个人,或者很小的圈子里孤芳自赏的。我就是写读者想看、爱看的小说。

  用文学品位引领读者

  记者:用文学品位引领读者,您这个观点和主张太重要了!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一味迎合的东西很多……

  林希:我一直主张,评判一个作家的标准有三条:第一,作家要有社会理想。第二,要有生活基础,或者叫生活积累。第三,要能够善于使用文学语言。比如,天津以前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家,像刘云若这些人,作品的天津味道、文学味道也不错,为什么在文学史上,就显得没有多大分量呢?他们没有社会理想。他们也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但他是为揭露而写黑暗。社会越过这个黑暗时代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写不出来。他没有社会理想,而且,没有生活批判。优秀的文学作品永远是社会的精神财富。

  现在,有人不承认文学是社会的精神财富。你不承认,你搞的那些东西那就是文化垃圾!生活中的事物,一种是可用的、有益的,一种是无用的、有害的,后者就是垃圾。现在,社会太浮躁,一些人在文化感觉里寻找刺激。垃圾泛滥,不堪入目。比如,有些“暴笑剧目”,一个半小时,让你笑破肠子。这个,不值得夸耀。你用什么东西让人家笑?能够让人笑的作家非常多,能够让人笑的作品也非常多,从法国的莫里哀到英国的莎士比亚,有很多喜剧,有很多笑的包袱。但是,你不能乱来,不能为逗笑而逗笑。甚至到了胡说八道、下三烂的地步,那绝对不能算艺术。

  我不是说自己有多么高雅,至少我是严肃的。严肃地对待自己、对待读者、对待文学这个事业。我没有别的优点,我就是不追风。不论外面的风刮得多热闹,我不追,我也追不了,没那个本事。但我坚持自己认准的东西。你弄那些东西能发财,你就发财去,你写一个东西赚一百万,那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眼热。我能做的,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喜欢我作品的读者。再说得直白点儿,咱别留骂名,别误人子弟。

  写出天津和天津人的本质美

  记者:您为“津味小说”做出了杰出贡献,您的小说给天津人提气,您为什么对天津的感情这么深?

  林希: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嘛,我家祖上三代都是老天津卫,这种情感就像海河水,是渗透到我们血液里的。大家说我写的作品是津味小说,津味小说能不能从理论上界定,也不是我的事,大家可以继续努力吧。我想,我们这叫“本土写作”吧。一个作家写本土的生活,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也如此。比如,马克·吐温写密西西比河,俄罗斯作家写伏尔加河和顿河,写那片广袤的土地和人民,谁都在写自己的乡土。

  这里也有一个信念,你写天津,要让读者看到一个可爱的天津。你写天津人,要让读者看到天津人的可爱。这是两点最根本的东西。过去,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天津人一出来,不是特务,就是坏蛋、地痞。很多从艺的人就拿天津人“遭改”,丑化天津人。这也是一股歪风。一位在南方生活的天津人跟我说,哎呀,那样的东西品位太低了,搞得我们在南边抬不起头来。人家一看见天津人,以为跟电视里的人是一个德性。

  记者:这种现象让正直的天津人非常反感,有些人就是靠拿天津人找乐儿赚银子。您的作品却写出了天津和天津人的本质美。

  林希:我写的天津人,不敢说有多成功,读者可以自己去评判。天津是九河下梢,水旱码头,也曾是十里洋场。天津人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天津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桥头堡啊!西方文化传进来,经过天津进行一次通俗化的过程,辐射影响北方地区,甚至全国。尤其在近代中国,天津的这种贡献尤为突出。近代中国看天津,这是历史真实的体现。近代史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在天津,或与天津有关,比如孙中山北上、溥仪出宫、洋务运动等等。在近代史上天津有许多第一,比如,话剧就是由天津走向全国的,篮球运动在美国开展的第5年,就传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美国人教天津的青年学生打篮球,中国第一个室内篮球馆也在天津。天津的“南开五虎将”为什么那么厉害?横扫亚洲篮坛。天津还出了很多大知识分子、大艺术家,严复、弘一法师、曹禺……所以,作家、艺术家的责任,决不能丑化天津人。

  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能坚守。天津人艺最近上演的话剧《相士无非子》,是我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本,全场用天津话,所有演员、所有台词都说天津话。最初,大家也担心,天津话出来,会不会笑场呀?结果,演出之后,我非常欣慰,很多观众说,原来天津话不难听呀。还有很多观众说,天津话这么好听啊!

  记者: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呀,这是需要勇气的,还有您的自信。

  林希:对,我就是想给天津文化做一点儿实实在在的事。《蛐蛐四爷》只有两个人说天津话,那还是为了制造喜剧效果,其他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都不说天津话。那还是沿用以往的所谓模式或者套路,反派人物、滑稽人物才说天津话,就为了逗乐。这算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观众的反响很好。实际上,咱天津话很有味道,它的幽默元素是与生俱来的。在语言学上,天津话被称为“孤岛语言”,就城里这些人说天津话……为什么天津是曲艺之乡?为什么天津出说相声的?天津话的文化内涵值得研究。我从文化内涵的层面表现天津、表现天津人,让人喜欢天津和天津人。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天津人都是可爱的,天津人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也有坏人。坏人是可以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揭露、抨击和讽刺的。

  关键是对主体的把握,天津人主体人格和主体精神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应该表达准确。天津人有自己的地域人格特性,比如,热情、善良、机智、幽默等等。这一点,一定要在天津文化上有所坚守,天津地域文化的特色越鲜明,越能丰富发展中华文化。优秀的文化应该得到弘扬,糟粕的或不好的文化应该受到遏制,应该受到批评。有人以俗为荣,说我就是俗,我能赚钱就是对的。你俗,要看怎么俗,通俗是好的,低俗是不好的。作家应该有这个良心。我还敢说话,这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自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