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进藏达20次——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春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7日10:31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顾然
发生泥石流塌方的墨脱县公路 发生泥石流塌方的墨脱县公路

徒步墨脱的驴友不畏路途艰险
墨脱的高山花园,让每一个来访的人惊艳 本组图片由赵春江提供墨脱的高山花园,让每一个来访的人惊艳 本组图片由赵春江提供

  名片

  赵春江

  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城市晚报》总编辑。 作为第一个走遍西藏定结县陈塘镇全境的汉族人,2010年,他被定结县授予“荣誉县民”;作为文化援藏的先行者,2011年,他被提名“感动日喀则人物”。

  赵春江一直执著于行走西藏,

  近10年,他先后20次进藏,拍照、采访、记录、发现……

  这是一个深度记录喜马拉雅文化的过程。

  2012年9月,第19次进藏,他走得更深,借助车轮和双脚,

  在遭遇泥石流,躲过塌方、滚石,历尽艰辛,探访有“莲花宝座”之称的藏南小城——墨脱。

  此行最深的记忆,恐怕要属那条让他“一辈子难忘的路”。

  毫无疑问,作为解放以后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至今仍是全国唯一季节性通车的县,

  长久以来,墨脱的路最让人魂牵梦萦和百肠纠结。

  我们试图循着赵春江的镜头和记忆,

  去体会行走墨脱公路的感受,

  当然,还有与这条路有关的人和故事。

  “预防针”

  进来出去全看运气

  “路说断就断,短时间也许是几个小时,长时间就不一定了,几天、几十天都是有的”

  ——墨脱当地干部的提醒

  (墨脱,地处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雅鲁藏布江下游,南部边境相邻印度,是我国门巴族和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新文化:为什么这次选择了墨脱?这是你第一次进墨脱吗?

  赵春江:墨脱是我一直关注的喜马拉雅文化带的一部分。此前,我曾经三次到过南迦巴瓦峰下的派镇,看到仨俩驴友打着绑腿、背着背包、拄着登山杖,悲壮样出发。有一次我也脚底痒痒要跟他们进墨脱,最终因出行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勇气不足、恐惧各种传说等等原因,没能成行。

  新文化:很多到过墨脱的驴友无不感叹墨脱之美,你所看到的墨脱是什么样的?

  赵春江:当我们走到嘎隆拉山南侧,大自然如魔术一样呈现出另一番天地。高山冷杉类树种笔直挺立,高达数十米,形成了随山形走势绵延云际的原始森林,蔚为壮观。林间空地,青苔覆盖,腐殖层变成沃土,绿荫幽幽。听说,如果是在六七八月份,这里的高山花园,会让每一个来访的人惊艳。

  新文化:这次你选择了哪条路线进墨脱?

  赵春江:我们选择了从波密到墨脱的公路。从318国道上的波密县城向南,翻越嘎隆拉山,经52K、80K、108K进墨脱(K是公里数),全程142公里。在咱们的高速路上也就一个多小时,但在这里,至少要走一整天,甚至几天都不确定。每年从1月中旬到4月中旬,嘎隆拉山大雪封山,路便断了。

  新文化:这算是进墨脱最好走的路吗?

  赵春江:不好说,考察墨脱公路也是此行目的之一。事实上,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条多数驴友徒步和马帮运输的传统路线,从318国道上的林芝八一镇向西南行200余公里到米林县派镇(墨脱物资转运站),再向东南翻越海拔5200余米的多雄拉雪山,经松林口—那格—汗密—老虎嘴—阿尼桥—背崩乡进墨脱。

  新文化:进墨脱前,最坏的心理准备是什么?

  赵春江:当地的干部在我们进来时就打预防针:来墨脱必须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不管你是谁,能不能进得来,能不能出得去,都要看老天爷的恩赐和路况的运气,路说断就断,短时间也许是几个小时,长时间就不一定了,几天、几十天都是有的。

  “畏途”

  悬崖边遇到山体滑坡

  “同行的人,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赵春江

  (墨脱公路北起波密县扎木镇,全长142公里,翻越嘎隆拉山,穿越地质复杂的嘎隆藏布、金珠藏布河谷,沿线山高沟深,年降雨量2500毫米,泥石流、山洪滑坡、雪崩等自然灾害特重)

  新文化:都说墨脱公路险,最难走的是哪一段?

  赵春江:过了嘎隆拉山,便步步难行。正在修路和不断遭到泥石流、塌方的袭击,路况十分复杂。有些悬崖峭壁处只能单向勉强行驶,有些弯道,即使是越野车,也要打两三把舵,轮子才能拐过去。很多路段,车轮不是“行走”,而是在乱石堆上“跳动”。我们的司机是位已经在喜马拉雅山中开了近10年车的老师傅,连他都直叹息烦躁,不断手拍方向盘,害得我们一边紧张一边还要安慰放松他,生怕他的情绪影响驾驶出现意外。

  新文化:你当时坐在车上是什么感觉?

  赵春江:我在车里都不敢往外看,手心攥着一把汗,包括在嘎隆拉山隧道的洞外等待单向放行,我们经过隧道的时间也不超过一个小时,同行的人,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新文化:从墨脱返程就应该轻松多了吧?

  赵春江:一点也不轻松。我们为了在天黑前赶到波密县城,早晨7点40分从墨脱出发,一路海拔也从墨脱镇的600多米升到嘎隆拉山海拔5000余米。在一处险要路段,左侧是看不到顶的破碎的白垩土山体,右侧是百米深的悬崖,下边是白浪穿石的滔滔江水,吼声如雷,脚下明显感到地皮在颤动,不敢久留。偏偏就在这个地方,遇到山体滑坡。

  新文化:你们的车被堵在这么危险的地方?

  赵春江:大约堵了近两小时,可以单向通行,当时已有大型机械在现场抢修。过了泥石流塌方区,车的减震系统在路上被颠坏了。爬一个乱石陡坡时,只听“咔吧”一声,明显感觉右后轮落下去,车不能动了。减震器的一个螺丝丢了,支撑杆脱落。幸得“72K”筑路点的驾驶员帮忙,才险渡难关。

  新文化:走完墨脱公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赵春江:我在西藏不知走过多少难行的路,但墨脱公路却让人一辈子难忘,真的是“畏途”。

  修路

  “骡马局长”的功劳

  “地球上所有的烂道和险道,这条路上都具备了”

  ——赵春江

  (在门巴族老人索朗珠巴的记忆中,墨脱就没有路,所谓的路就是他的一双铁脚板和手里的镰刀、斧头、撬棍,墨脱的路就是硬走出来的)

  新文化:我一直很好奇,没修公路之前,墨脱的人怎么与外界联系?难道真的与世隔绝?

  赵春江:一路上,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在墨脱寻访了一位69岁的门巴族老人索朗珠巴。在他的记忆中,墨脱就没有路,所谓的路就是他的一双铁脚板和手里的镰刀、斧头、撬棍硬走出来的。他熟悉中国藏南山川地貌和墨脱所有山路,14岁时就背着7只鸡,跟人走了6天,翻山越岭到藏南边境去卖。

  新文化:其他人呢,比如说马帮是怎么走出墨脱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