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正文

我的探索之路

南永前(朝鲜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9月24日17: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南永前发言 摄影:王纪国南永前发言 摄影:王纪国

  我是朝鲜族诗人。自1971年7月在吉林省《征文》杂志发表诗歌处女作以来,已过走了整整41年的文学创作之路。若作个小结:可以说,文学已成为我的精神信仰,苦也罢,乐也罢,我始终坚持跋涉在文学之路上。文学是我人生的价值,文学是我毕生锲而不舍的追求。

  不懂事的孩提时代,有两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之一:五、六岁时,朦朦胧胧的思维里,总有个不解的疑惑:为何人家的孩子有爸爸、爷爷,而我没有?在农田里干活,别人家一出动就是一大帮人,而我家只有奶奶和妈妈?在冷清的家里,听奶奶讲神话是我儿时最大的快乐:什么东海龙王施魔法呀,西域女儿国有怪兽呀,老虎背来新娘报恩呀,这些故事我不知听了多少遍,可依旧是那样的好奇和神秘。

  之二:有一天,我家突然热闹非凡。当院搭了个大布棚子,挂了两个人的大照片,桌上放着一面锦旗,村上的人都聚集到我家来,对我格外的好。这一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我拿着带黄穗的锦旗向奶奶和妈妈炫耀,奶奶却抱住了我抽泣起来,妈妈也在旁边流泪,我大惑不解,竟哄起了奶奶和妈妈:有这么好玩的旗,你们哭什么?奶奶更加紧紧地抱着我,她俩哭泣的更厉害了。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懂事了,才明白:我是遗腹子。我在母亲怀里5个月时,父亲参军了。村上的那次聚会,是乡政府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我的父亲和叔叔开追悼会。1945年“8·15”光复,日军撤退时,放出了细菌老鼠,全村很快染上了鼠疫,3天之内夺走了爷爷和两位姑姑的生命。母亲因父亲的牺牲,精神受刺激,患了重病,也过早离世了。奶奶曾几次想自尽,但不忍扔下幼小的孙子,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我8岁时,奶奶为我能进入小学读书,带我到百里外的县城,租了人家的一铺北炕住下。为了生活经费,她做了两个孩子的保姆,一有闲暇还上山割柴。教室的窗子,正对着奶奶上山的那条小路。在课堂里,我有时就能看见奶奶背着小山似的柴禾缓缓移动的身影,望着她的背影,胸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到心口。有一次,奶奶割柴回来,脸和手上满是划痕,原来她背柴下陡坡时,连人带柴滚下了沟底,可她依然很乐观,对我说:不要担心奶奶,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20世纪80年代初,省报的一位资深老编辑,也是我的文学指导老师,到我家见到了我的奶奶,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奶奶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骄傲。你应该好好写一写奶奶,若写不好奶奶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作家。”老师的一席话,如思想的雷电让我从混沌中惊醒:是的,文学是心灵的言说,文学是美善的言说,文学是精神的言说,文学是境界的言说,文学是感动的言说。回过头来看,自己十几年的创作,有哪一篇能打动人心呢?真的好惭愧!经过一番思索,我写的随笔《祖母》,发表在《吉林日报》上,亲朋好友或见面或打来电话说,他们是流着泪看了这篇文章的。然而,我深知这篇文章的局限和不足,后来我流着泪创作了《祖母》(1984)、《弯弯的影子》(1985)、《父亲》(1985)等以亲人为背景的抒情叙事诗。没想到《祖母》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诗歌一等奖,《弯弯的影子》获《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山丹奖,《父亲》获首届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收录这些诗作的诗集《相思集》(1987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我的创作从此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6年,当我基本完成了与家族有关的诗作之后,陷入了一个沉重的思索:如我家庭这般,既为之自豪,又为之心痛的悲剧的原因何在?那就是战争。让人心痛的是当今世界,这种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而且越演越烈。我在思索:能不能少一次战争,多一次和平?能不能少一个悲剧,多一个幸福?能不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安祥幸福的环境?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有一种大爱?人类能不能返璞归真?萨特临终前,提出要恢复人与人之间图腾式的“兄弟关系”的殷切希望,为我给出了答案。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的浪漫,这是诗人的理想化。但是,请你想一想,一个多数家人死于战争的家庭,一个承续着战争伤痛的后裔,他的历史情结该是什么?他心中最企望的该是什么?

  从此,我以民族图腾物为题材,走上了以诗歌形式呼唤世界圆融的探索之路。经过一番思索,最初我写的一组4首图腾诗《山魂》发表在1987年9—10期《诗人》诗刊头版位置上。熟悉我的诗友很兴奋,写文章表示“惊愕”,因为我改变了以往的诗歌风格,如今完全是个另类。

  我承认,我是笨拙的诗人。写图腾诗,对我来说,是个高难度的作业。我知道要写好图腾诗,必须要感悟祖先崇拜图腾物的心理因素,要弄清图腾观念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种种折射现象,要展现图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理想,并将这三者有机地揉合起来艺术地升华到诗的高度。要做到这些,的确很难。所以,我每写一首图腾诗,从研究到构思再到落笔,往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就是草稿拟成了,也常常还要搁置数月甚至一两年再慢慢斟酌。有的图腾物在我脑海里转悠多年之后,我才能找到诗化它的突破口。例如,龙是大家所熟悉的图腾物,如何将它写好?1987年,我已有了草稿,但总觉得不理想,不能不时时琢磨,直到2003年1月,我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其间经历了16年漫长时间。说句实话,我写图腾诗的过程,实际是我感悟图腾物的过程,每一首图腾诗,都是我一点一点慢慢感悟出来的。

  在感悟图腾物的过程中,我发现朝鲜民族始祖的图腾,与中国有些帝王系统的图腾相同,这是为何?记载朝鲜民族古三国史的金富轼(1095——1151)的《三国史记》和作为野史的一然(1206——1289)的《三国遗事》等相关文献给出了答案:新罗始祖朴赫居世是“中国帝室之女,名娑苏所生”,驾洛始祖金首露和新罗金氏始祖金阏智为“少昊金天氏之后,故姓金”,高句丽始高朱蒙为“高辛氏之后,姓高氏”。汇集朝鲜民族族谱的《姓氏的故乡》(1989年版)还记载:以高丽太祖王建为始祖的开城王氏是“远方中国黄帝后裔的东来”。这些事实,让我再一次思索什么是民族。纵观人类发展史和民族的形成史,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是不同图腾氏族在同一个区域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衣食住行语的共同符号。这也就是说:民族是文化的概念,而不是血统的概念。民族是以文化区分的,而不是以血统区分的,论血统各民族都是兄弟。

  谈论民族关系,我们常说,各民族都是兄弟。其实,这不只是好听的漂亮口号。如果各民族从自己民族的图腾物出发,纵向追寻远古的祖先,大家肯定都会在三皇五帝那里相遇,而三皇五帝又是纵横血缘关系的承接系统,祖先为同根同祖才是人类史的真相。如果对民族与民族之间作一种横向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衣食住行语的差别中也有不少共性。目睹西南地区苗族打粑粑的情景,朝鲜民族会惊讶不已。为什么?苗族打粑粑的器具:木制糕盘(茶盘)、石臼、木锤,甚至捶打时的姿势,均与朝鲜民族传统的做打糕的方式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何?原来苗族也是以鸟、龙、牛、犬等为图腾、以伏羲、蚩尤、高辛氏为祖先的东夷族成员,迁徙之后仍保留着老祖先时的传统习俗。然而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东夷族成员之间又相互拉大了差异。这一事实,再一次说明,民族就是文化的区分。

  只因,图腾是亲缘,是信仰,是精神,是大善,是大爱;图腾文化是与姓氏与民族密切相关的文化,是现代人克服与自然对立、与人冷漠的生存危机的文化;图腾文化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是新鲜的话题。图腾诗以各类图腾物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力求表现图腾的理想境界,开启一扇启迪之门。所以,图腾诗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令我感动的。1991年以来,图腾诗被译成英文刊载于美国《世界诗歌》(WORLD POETRY)、《现代诗歌》(MODERN POETRY)、《代表诗人》(PREMIER POETS)等有影响的诗刊上,得到了国际诗坛的关注。1997年8月,首尔第17届世界诗人大会上,我的论文提出,图腾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亲缘关系”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世界各国诗人的广泛赞同。1998年8月,布拉迪斯拉发第18届世界诗人大会时,斯洛伐克国家电视台还以斯洛伐克语朗颂和介绍了图腾诗《土》,受到了听众的欢迎。自1987年发表图腾诗以来,已有300多篇评介等文章见于国内外报刊,中南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8所高等学府和学术团体共举办10次图腾诗研讨会,出版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集、赏析集、诗书画集、篆刻集13本,2009年浙江湖州师范学院还开设《南永前图腾诗研究》全校公选课。2003年出版的图腾诗集《圆融》,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八届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第二届吉林省作协吉林文学奖和一些国外奖项。1993年、2003年美国世界文化艺术院两次授予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也说明,图腾文化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关注。

  事实说明,图腾文化是我们了解本民族历史和血缘的文化,也是了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历史和血缘关系的文化,也是了解与世界各民族之间血缘关系的文化。所以说,它是促进国内各民族团结的文化,是与世界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文化,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文化。

  我在这条探索图腾文化与创作图腾诗的道路上,已走过27年的行程了,其间得到了众多老师、专家、学者和文友的热情关注与支持,这成为我时时鞭策自己的动力。我愿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继续走下去,力争取得新的成果,回报社会、回报众人的期待。我也真诚希望有更多朋友一同走上这条路——探索人类祖先起源之路,探索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亲缘关系之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