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正文

梦想照亮我不断前进

特•赛音巴雅尔(蒙古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9月24日17: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特·赛音巴雅尔发言特·赛音巴雅尔发言 摄影:王纪国

  参加这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我很高兴。今天还让我讲话,那么,我讲什么,我考虑之后,想讲自己在这些年为创意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以下简称“文学馆”)的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感受、做法和今后的决心。

  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这些年,我也体会到:人生不是一次长假,而是一次长跑。要跑长跑需要耐力、使劲和冲刺,同时还需要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加油。我的一生就是在人生长跑线上,不断地长跑过程。在别人眼里,我这个人是少年得志,人生之路既笔直又顺利,其实也不全是,我的人生之路也有曲也有弯,也有坑也有洼,有时候被妒嫉,受打击,甚至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我的头脑始终非常清晰。我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要从这个世界上得到什么、索取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什么、奉献什么。所以,我在人生经历当中,虽然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但我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文学事业服务的人生目标和信心毫无减退,我觉得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文学事业而忘我地工作,是非常愉快和幸福的事情。

  关于我的人生,一些评论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总结出两条,说我跳了两次“三级跳”。

  第一个三级跳是:我主编了三部系列文学史,即:先编了《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然后编了《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最后编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一部比一部艰难,一部比一部有意义。

  第二个“三级跳”,说我先搞文学创作,写诗歌、散文、小说;然后进行文学研究,编写文学史;最后搞实体,建中心和文学馆。

  1980年组织上把我从中央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局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参与创办专门发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全国性文学刊物《民族文学》,后又当该刊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光搞文学创作不行,还需要文学研究,不仅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学,也要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要研究包括汉族文学的整个中国文学,于是我就边研究,边主编了三部系列文学史。同时我又觉得光靠个人的力量不行,要成立一个中心,要建一座文学馆。可以说,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在中宣部、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创意建的中心于2005年9月15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内蒙师大”)正式揭牌成立。我创意建的文学馆于2007年5月30日,在内蒙师大盛乐校区举行奠基仪式;2009年9月15日隆重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型展览和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研讨会。歌颂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体现党的文艺方针的英明。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作家们来了,中宣部、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党政领导也来了,开馆庆典举行得既隆重又成功。

  我创意建的文学馆不像中国现代文学馆,那是大作家巴金倡议建的,是由国家投资建的。还有河北文学馆,正在建的“云南文苑”,都是当地省委省政府投资建的。我这个文学馆,是我一个人既没钱又没权的情况下,在内蒙师大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支持下建的。后得到了中宣部、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支持,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刘云山部长、布赫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副委员长的支持。

  那么,地址为什么选在内蒙古呢?因为我是内蒙古人,蒙古族,1976年进北京。我经过多次考察之后,决定回我的家乡回我的母校建最合适。因为家乡的领导和母校的领导我比较熟悉,他们对我也很了解。我跟内蒙师大的校长陈中永教授一说,他立即同意,组织班子,并拨专款人民币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干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对他们说:一定要在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干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办每一件事情,都要细致去做。那么,没有钱怎么办?我提出:花钱能办事,少花钱也能办事,甚至不花钱还可以办事。必须发扬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我几乎废寝忘食,带头干起这项工作来。我家在北京,一年365天中几乎200多天,不是在内蒙古就是在全国各地。在这件事上我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更没有考虑升官发财,我已经是个退休的人了,能给我升官吗?能给我涨工资吗?绝对不能。我忘我地工作,就是为了奉献。

  建中心,建文学馆,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不全是,也有不少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去处理。比如:需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在学校内部,我要理顺和各院、系、处、室之间的关系;外部我还要理顺与中宣部、中国作协、国家民委的关系,理顺与各省市自治区的宣传部、作协、民委的关系,理顺与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作家们的关系。这是很复杂很繁重的工作。这方面,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了很多问题。同时,我还要时刻警惕和注意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有些问题和困难是预料到的,有些问题和困难是预料不到的。我说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编文学史、搞展览,名字排列怎么办?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都是很难处理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末,我开始编文学史的时候就定了一条原则,我编的当代文学史中写进去的人都是当代作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活着,不少人我还认识,是我的同志、朋友,有的还是我的领导,不好写,不好分档次,怎么办?我采取了作品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是朋友不是朋友,是领导不是领导,就看作品。作品够标准就写进来,不够标准就不写,因为我是搞学术的,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给读者,给历史留下一个比较准确公正的东西,只有这样人家才能承认,50年以后、100年以后,那时候的人就没有非文学方面的因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框框了,就看作品了。所以,不能看眼前,要看未来,必须有历史的责任感。

  我有个体会,做这项工作的人,不能有私心,更不能以自己的爱好或恩怨来处理这个事情。为什么把他放在第一,为什么把他放在第二,为什么写一章,为什么写一节,一定要有根有据,有道理。我在编文学史,在文学馆搞展览,后来编辑出版大型画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时,就是这么处理的,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准确、公正。

  关于收集资料的问题,文学馆大楼工程开始之后,我重点抓软件建设。内蒙师大是在内蒙古地区最早建的高等院校,也是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的高等院校,它的图书馆是很大的,资料是丰富的,各种图书是很多的,所以,我从学校内部收集资料。这是校内收集。还有校外收集。我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收集资料,这我又分重点和一般,我认为抓老作家和已故作家的资料是重点,这不光是收集的问题,而是挖掘和抢救的问题。从2005——2009年,我去过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拜访了40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或已故少数民族作家的家属。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们已经收集到30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55个少数民族的170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实物及有关资料;收集到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三大史诗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以及有关研究资料;收集到藏族的《大藏经》(藏、汉、蒙古三种文版)、纳西族的《东巴经》、傣族的《贝叶经》、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蒙古秘史》、壮族的《麽经布洛陀》、瑶族的《密洛陀古歌》、彝族的《西南彝志》、白族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丛书》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以及有关研究资料;收集到16世纪六世达赖喇嘛、藏族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的诗歌、18世纪满族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19世纪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的《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等各少数民族的各种古典名著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以及有关研究资料;收集到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中国少数民族旧期刊集成》、《二十四史》、《清史录》等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多部文学典籍。

  内蒙师大虽然是我的母校,但我毕竟是离开五十多年了,是从北京聘请回来的。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尊重和关注对方的核心利益和敏感的问题。目前,我跟他们的关系很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良好关系,中心和文学馆的工作才能顺利向前发展。

  我在建中心建文学馆的过程当中,心情是愉快的,成就是显著的,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我认为,建中心、建文学馆容易,但如何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真不容易。所以,文学馆去年开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七年多来,我们中心编辑和翻译出版了我国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专集。如: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的赫哲族著名作家乌·白辛的《乌·白辛文集》上、下卷;已故蒙古族著名作家乌力吉的《乌力吉文集》上、下卷;已故蒙古族著名诗人哈·丹碧扎拉桑的《哈·丹碧扎拉桑文集》6卷;为蒙古族杰出诗人布赫翻译出版了蒙文诗集《布赫诗集》;给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翻译出版了蒙文诗集《吉狄马加的诗》;编辑出版了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土家族作家李传锋、蒙古族女诗人萨仁图娅、土家族作家杨盛龙、藏族作家降边嘉措、回族作家王俊康、土家族女作家叶梅、满族作家关仁山、瑶族诗人唐德亮、回族作家王树理、纳西族作家杨世光的《研究专集》。今年还出版了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研究专辑》上、中、下卷,藏族作家丹珠昂奔的《研究专辑》,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的《研究专辑》续卷,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的《研究专辑》。还翻译出版了玛拉沁夫《文集》蒙文版8卷本。以前决定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辞典》(约300多万字)的工作已经启动,开始进行搜集资料、编写提纲和条目等工作。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四期内部刊物《金秋》,在少数民族作家和广大读者中,影响较大,反映很好。

  2011年6月我们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仪式,向建党90周年献礼。见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今天,更没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今天。对此,各级领导,各地作家、学者、专家都非常赞成。他们说:“这件事情完全表达了我们的心情。”

  党和国家的关爱永远温暖着我,一个接一个的美丽多彩的梦想永远照亮我不断前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