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正文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是促进云南 民族团结进步 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

云南作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9月24日16: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云南作协 郑明发言 摄影:王纪国云南作协 郑明发言 摄影:王纪国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民族文化大省。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国作协的关心支持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不仅对云南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云南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简单回顾

  云南的民族文学之林,是在新中国的天空下开始萌芽、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造成的文化落后现状,云南的民族作家还不能构成一个群体。但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用自己的笔,建设着“文化边疆”。彝族作家李乔,根据阿佤山头人拉猛应邀出席北京“国庆”观礼活动前后发生的一系列曲折事件,创作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篇纪实文学《拉猛回来了》,表达了佤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继而,李乔又根据他参加民族工作队的经历,创作出了《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标志着云南民族文学的崛起。此后,一批民族作家成长起来,晓雪、张长、饶阶巴桑、张昆华、普飞、杨苏、那家伦,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云南边疆社会与时代的变迁。

  除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外,生活在云南的汉族作家,也纷纷把自己的笔触,对准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创作出了一批反应云南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文艺作品,比如《边疆晓歌》、《世纪木鼓》等作品,感染了无数读者,这些以民族生活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一道,为云南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边疆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云南基本建成一支包括老中青各民族在内的结构合理、梯次完整的作家队伍。2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书面文学作家,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还形成了本民族的作家群体。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本民族的作家,有自己本民族的中国作协会员,而且还都有作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据统计,从1976年中国作协与国家民委共同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开始至今的评比中,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先后有近百人获此殊荣。据统计,云南全省1800多省级会员,近一半是少数民族作家;200余个中国作协会员,也将近有一半是少数民族作家。这两个“一半”说明,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已经成为云南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云南省委提出“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全省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云南民族文学事业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云南作协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重点文学期刊作品发表奖励”等多项制度,大大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云南民族文学呈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景象。这一切,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地位,增加了其丰富性,扩大了在全国乃至周遍国家的文化辐射和影响,为国防建设、保卫边疆、团结维稳、各民族团结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担负着“文化戍边”的重任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4061公里边境线上,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他们情感上相互联系,经济上相互往来,文化上相互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学,担负着“文化戍边”的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格局的调整,东南亚、南亚地缘政治的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奉行和平自主外交政策同时,抵御外部敌对势力侵袭,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精神武器,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也是沟通云南各民族思想感情的桥梁。尤其是那些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采用各自的母语创作,其作品对境外相邻民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鼓励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交流、推广应当成为国家“维稳”战略的一部分。事实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1956年,周恩来总理特批云南德宠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团结报》社成立,并以傣、景颇、傈僳、汉(后又增加景颇族载瓦语)五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表现了政治家的杰出远见。

  作家,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灵魂塑造者。民族作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声音来自民族自身,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都是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人,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和取得的成果,在充分体现各自民族文化自觉的同时,也影响着本民族的精神走向,一定程度决定着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这个角度来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首先应该是文化的稳定。文化稳定了,人心有了归宿,民族就能和睦相处,边疆就能团结和谐。而文化的稳定,文学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充分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丰富了各自民族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各自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对实现云南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和谐、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对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扶持力度

  当前,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作家,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文化边疆”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云南作协着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更高、更加具有创作潜力、更年轻化、结构也更加合理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2010年初,召开了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提出建立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云南文学事业的全面发展。今年的6月底7月初,我们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办了2012云南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以后,这样的班每年都要坚持举办。时机成熟,我们还要设立云南民族文学创作奖,对云南取得成绩的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进行奖励,出版他们的优秀作品。我们要组织少数民族作家,分期到省内外开阔眼界,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文学交流。我们还要举办少数民族母语文学期刊编辑及翻译人才培训班,以扩大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力和对周边国家、地区的辐射力。

  但是,无论是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扶持、母语刊物的创办与加强、母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少数民族作家与外界的交流,都涉及到经费的投入。云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省作协又是省文联下面的一个部门,发展繁荣云南文学的任务相当繁重。对比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投入,云南边疆同样需要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上加大投入。对于边疆的文化建设与繁荣而言,各民族作家是一支可以信任的队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在整体水平上与内地、汉族作家仍有明显差距,迫切需要扶持和提高。因此,我们希望上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事业发展,有政策性的倾斜;对民族作家的培养、文艺精品的策划酝酿与组织创作,有专项支持。

  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一定会以此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也无愧于自己民族的伟大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