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正文

关注少数民族作家 完善培养机制 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储备人才

广西作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9月24日16: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广西作协 严风华发言 摄影:王纪国广西作协 严风华发言 摄影:王纪国

  一、基本情况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广西作协共有少数民族会员500多人,占会员总数的34%,涵盖了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等10个世居民族以及满、蒙古、土家、畲族等散居民族。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同心协力,相互促进,涌现了陆地(壮族)、李英敏(京族)、韦其麟(壮族)、包玉堂(仫佬族)等一批优秀作家诗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的广西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新时期以来,王云高(壮族)的中篇小说《彩云归》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2001年,仫佬族作家鬼子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中,广西作家共有47人次获奖。他们既为本民族,也为广西争得了荣誉。

  目前,广西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作家仍然是这支作家队伍中冲锋陷阵的主力军。至今,加入中国作协的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有70多人。这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具有如下特点:

  1、各民族作家团结和谐,各具个性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尽管各民族之间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习俗不同,性格不同,但却都能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广西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广西的各民族作家都十分注意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互相尊重,共同促进,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创作氛围和环境。但同时,他们的个性又十分突出,一方面,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又努力追求艺术个性,为此,广西的民族文学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

  2、作家队伍阵容整齐,人才突出

  在广西的民族作家中,壮族、仫佬族、瑶族、侗族、毛南族等作家队伍是比较整齐的,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如壮族的韦其麟、凡一平、黄佩华、李约热,仫佬族的潘琦、鬼子、包小泉、何述强,瑶族的光盘、潘红日、林虹,毛南族的谭自安、莫景春,侗族的杨仕芳等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格局多元的阵容。他们的创作,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民族语言文学、文艺理论等各个门类。有的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有的正崭露头角,风头正劲。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的作家成功转型,在影视文学创作中收获颇丰,《寻枪》、《理发师》等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二、经验和体会

  整体来看,近十年来,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是稳步发展的。可谓人才辈出,佳作不断。我们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是:

  1、关心少数民族作家的成长

  广西不少的优秀少数民族作家原先都生活在基层,创作条件比较差。但他们生活底子厚实,创作天赋高。我们一旦发现,就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如经常邀请他们参加采风活动,参加学习班学习,帮助他们出版著作,向有关刊物推荐作品,甚至帮助他们调动工作。如有一位基层作者,极具创作潜质,但每天在报刊亭卖报刊,生活极不稳定,影响了写作。我们经过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其调进了文化局。有的作家,因创作突出,都分别调到了首府工作。近十年间,计有壮族作家黄佩华、凡一平、李约热,仫佬族作家鬼子、何述强等,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都分别调到了广西文联、广西民族大学等单位。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创作。

  2、设立签约作家制度,激励作家创作

  签约文艺家是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针对广西没有专业创作队伍,着眼于培养人才,推出精品,推进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从1997年率先在全国对文学创作者进行签约创作以来,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文学艺术人才建设,繁荣了广西文艺事业。 其中,2009年签约人数最多,共有16位作家签约,创作经费补助每人8万到16万不等。至今,已签约8届,签约作家近百人。其中半数以上的少数民族作家从中受益。

  3、创造学习条件,提升少数民族作家素质

  少数民族作家普遍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他们的创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增添了不少色彩。但由于身处基层,缺乏学习和交流,难以扩大视野,提升思想,不少作家因此而止步,甚是可惜。为了提高他们的创作,我们尽可能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除了按惯例将他们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学习,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学习班。广西文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广西文学创作高级讲习班,到今年举办了12期。广西文学杂志社每年都举办各种体裁的研讨班。自1980年开始,广西作协举办了9期文学讲习班,培养了一大批区内外知名的作家,但因故中断了18年。今年8月,广西作协恢复了这个作家培训机制,从各市县挑选了20名具有创作潜质的作者,举办了第十期文学讲习班,受到了基层作者的好评。我们计划坚持每年举办一次。

  4、广西各级地方政府对民族文学事业的重视

  为了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民族作家成长的和谐环境,部分地方政府对文学活动非常支持,经常出资举办各种文学活动。故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以来保持着深厚的文学传统和良好的创作氛围。目前,号称统领广西文学创作“半壁河山”的“桂西北作家群”,依托每年举办的“河池百色中青年作家联谊会”,不断拓宽视野、加深交流、推介新人,凝聚团队精神,提升创作品质。有专家评论说,在这片民族文学的沃土上,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新生的文学力量正在给广西文坛注入了“虎虎生气”。

  近些年来这些文学活动和举措,为少数民族作家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涌现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不少文学精品,为广西的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怀有崇高的文学理想,具备服务大局,服务作家的奉献精神,更多地关心和关注民族作家,我们的民族文学创作将会更加繁荣和昌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