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走近意境萧疏的董桥(唐宝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1日10:03 来源:河北日报 唐宝民

    在一个经典缺席、平庸之作泛滥的时代,读董桥的散文集《乡愁的理念》时,不觉眼前一亮,一种意外的惊喜随之而来,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写到一定程度,自会形成风格,董桥的文章风格自成一家,透彻的议论,通脱的识见,蕴藉着无限情怀;文笔潇洒,皎洁灵动,即使是短短的几句描写,也能把读者带入一种氛围:“散场斜阳满街,依原路步回罗素广场,忽闻小客栈传出优雅钢琴声,皆陈年旧曲;入内喝啤酒一杯,满室冷清,不见酒客,但见琴手老暮,独自闭目轻拂琴键,烂醉于如诗如酒之往昔情怀中。”这样的文字,简练醇美,意境萧疏,情怀与思想熔铸其中,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作为一位作家,董桥对书当然有着极深的感情,但他对书的态度又十分清醒,“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如此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让人联想起梁遇春的睿智和王小波的冷幽默,读后不但让人深思,也得到一种移情悦性之乐。

    日前读女作家卫宣利的文章,《人到中年一碗粥》,写得颇有情趣。董桥心中的中年则是一碗下午茶:“中年是一场毫无心情的约会,你来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中年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如此妙喻,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气韵舒放,文采飞扬。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过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董桥也提出了立言的三种境界:“著书立说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转回头,几许初恋之情怀;继而云鬟缭乱,别有风流上眼波;后来孤灯夜雨,相对尽在不言中。初恋文笔娇嫩如悄悄话;情到浓时不免出语浮浪;最温馨是沏茶剪烛之后剩下来的淡淡心事,只说得三分!”这样的境界,与王国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多了一份飘逸洒脱,令人仰慕。

    董桥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中西方文化烂熟于心,阅尽世间百态,故虽在滚滚红尘中,却仍能以一种超然的境界去观察思索,体现在文字中,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皓首穷经与现实脱节的老学究,而是冷静地观照现实,思索当下,充满了现实情怀和入世担当。董桥崇拜钱钟书先生,他的文字中,也时而能看到钱钟书似的灵动和幽默。他对余英时先生也十分敬慕,曾这样评价余英时先生的《重新发掘文化泉源的第一锄》:“短短几百字,像暮鼓,像晨钟,叫人庆幸这个时代到底还没有让噪音淹掉。”其实,这段话也可用在他本人身上,是他本人文风的一个真实写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