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刘震云自称30岁后读懂《西游记》奥秘:特点是重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8日21:52 来源:湖北日报

  26日中午12时15分,报告厅里仍然挤满了人,听众提问的手不断高高举起。

  这里是省图长江讲坛。著名作家刘震云以他独有的缓慢语速,抛出一个个让听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沉思感动的观点,唤起大家久违的文学激情。

  在武汉驻校讲学半个月以后,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著名作家刘震云向江城粉丝们道别了。短短两周,他们在省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天地等地举行多场演讲,与文学爱好者近距离交流,引发了一场文学“旋风”。

  怎样引导孩子读中国经典?如何看待功利化阅读?在多次演讲中,是读者提问的焦点。

  李敬泽娓娓道来:“山西人爱吃面条。我是山西人,但从小最爱吃大米饭,看见面条就烦。一直到40岁以前,就爱吃大米饭。40岁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渐渐爱上面条,现在就算给我来一桌宴席,还不如上一碗面踏实。”

  “我上大学整天读弗洛伊德、萨特,脑子里装了一大套外国来的理论,最不爱看中国古书。每次在家里我妈打开戏匣子听京剧,我就感觉像小刀在划玻璃一样,浑身起鸡皮疙瘩,受不了!等过了40岁,我就古书也看起来了,以前不能听的京戏,也听得摇头晃脑了。”

  连《论语》都没认真读过,对得起自己吗?对得起自己是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吗?

  “中国经典,就是离不开的那碗面。”李敬泽说,祖先的根脉在什么地方?在我们的心里、胃里,到了一定时候,一定会来召唤你。阅读跟孩子的年龄有关系,不用为水到渠成的事而操心焦虑。

  刘震云则坦言,自己30岁后才读懂了《西游记》的奥妙,“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重复,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次除了妖怪不一样,过程都差不多。但这部书道出了不少中国哲理,比如唐僧的领导艺术。”他说,唐僧没有什么本事,却常常引来妖怪,但悟空、八戒、沙僧为什么叫他师傅?因为每到重大关头、抉择时刻,只有唐僧坚持去西天,绝不动摇。

  刘震云认为,如果一个人读专业技能书,对他谋生手段有所帮助,功利化阅读就无可厚非。他说自己不相信什么聪明的存在,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记者别鸣 通讯员刘莎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