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在丁玲的陪伴下,史沫特莱从上海风尘仆仆地赶到延安。抵达的当天晚上,她迫不及待地采访了朱德。后来,史沫特莱在一本书中写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围绕着他的名字,人们编织着上千种传说。因此,初到延安时,我以为见到的将是一个坚强英勇、脾气暴躁的大人物,其滔滔不绝的论断几乎可以使森林燃烧的钢铁般的革命者。”见面之后,她对朱德的印象完全改变了:“要不是因为他身穿制服的话,很容易把他当作中国哪个村子里的农民老大爷而忽略过去。”
当史沫特莱提出请朱德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朱德颇为惊讶:“为什么呢?”史沫特莱郑重其事地解释道:“因为你是一个农民。在中国,每十个人中就有八个人是农民。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农民向全世界谈到过自己的经历。如果你把身世都告诉我,也就是中国农民第一次开口了。”
在史沫特莱的一再要求下,朱德答应了向她“吹一吹”自己的往事。朱德终日忙碌,因此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与史沫特莱交谈,而且每个星期只能抽出两三个晚上。
卢沟桥的战火中断了史沫特莱的采访。1937年8月,朱德率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考虑到部队要经常转移、作战,于是,他决定请史沫特莱离开战区。史沫特莱执拗地不愿离去,经朱德再三劝说,才不得不离开。临别时,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
(摘自《湘潮》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