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1877年出生在宝应县天平乡一户农家,一生恪守旧时的伦理道德,尤信佛教之“行善积德”。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嗣母陈氏相继去世。周恩来在清江浦无法生活,只好带着恩溥、恩寿两个弟弟回到淮城驸马巷的老宅。周恩来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八伯周贻奎得过小儿麻痹症,留下腿疾,没有经济来源,八婶母杨氏成为了周恩来的实际监护人。杨氏和周贻奎带着儿子恩硕,侄子恩来、恩溥、恩寿一家共六口,生活十分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道跑当铺典当衣物,将房子押给人家,维持半饱半饥的生活。周恩来曾经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1910年,周恩来离开驸马巷到东北求学。
1918年1月8日,在日本留学的周恩来接到八伯周贻奎去世的消息。次日日记中他回忆到八婶母:“八妈同妹妹又不知怎么样呢?想起家中一个要紧的男子也没有,后事如何了法?
……
(摘自《档案春秋》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