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自西汉初建县,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1955年撤县改区,全区面积960平方公里,辖9个镇,3个街道,1个开发区,458个村居,65万人。
淄川地处齐鲁腹地,是连接胶东与内陆的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博铁路、辛泰铁路贯穿全境,滨博高速、济青高速、胶王路、张博路等纵横交错。境内有AAAA级景区聊斋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和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寨里窑址和蒲松龄故居,全国十大鞋帽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江北最大建陶市场淄川建材城,是全国文化、体育、科技、园林、卫生先进区。
史料记载:“淄川之地,为国、为陆、为州、为县不一而已”。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15年)置般阳县,因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特别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让这里以一部《聊斋志异》驰名中外。目前,淄川区共有包括聊斋俚曲、孟姜女哭长城、淄博陶瓷传统烧制技艺3处国家级在内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27项;包括齐长城、蒲松龄故居、寨里窑址3处国家级在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各种古墓葬、古碑刻、古建筑、古遗址等共有1000多处。
淄川区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扎实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格局。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新建扩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个,潭溪山、齐山等自然生态观光景区建成开放;国瓷文化广场二期工程、1954创意园项目等被列为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聊斋文化、鬼谷子文化、孟姜女文化等4个品牌被列为全市重点文化品牌;淄博梦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列为全市重点文化企业,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2012年伊始,淄川区确立了“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淄川”的奋斗目标,开启了老工业区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9月,全区预计实现GDP400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171.6亿元,增长21.3%,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区,焕发出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
淄川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主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机械制造、医药及精细化工、建材及新材料、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3.6%。山川集团、鲁泰纺织获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规划建设18个都市农业示范园项目,认证有机绿色食品74个。淄博池梨、张庄香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金城生物制药产业园中,年产200吨谷胱甘肽原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6亿元。投产后,产品将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基本满足国内外药品和保健品市场的需求。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大”项目,却仅占用了4亩土地。
2012年,淄川区确立了92个区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30亿元、年度投资达到了116亿元。在这些项目中,不乏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高科技优质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淄川区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双轮驱动”战略推进了淄川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淄川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淄川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板块,集聚着诸多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世界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山东科恒晶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LED基片级的高纯度氧化铝生产企业。山东金科力电源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集铅酸蓄电池添加剂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山东圣川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复合功能陶瓷和冶金功能耐火材料的生产企业。
目前,淄川经济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其中,鲁泰纺织、唐骏汽车、金城医药、淄博大业科技创业孵化中心、雷帕得弹簧、正大电源等企业的制造工艺、生产产品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开发区又相继引进重山集团硼同位素、淄博火炬能源新能源电池、山东键臂重型设备、上海德际高端选装件等一批战略性新兴项目。
在传统的服装纺织领域,鲁泰集团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工厂,发展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基地和全球顶级品牌衬衣生产商,拥有100多项国家专利和5个国家级品牌。其高档色织面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85%的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汽车为主导的机械制造是淄川区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淄川区以唐骏汽车为龙头,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加快汽车零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包括汽车前后桥、板簧、车用电池等配套企业30余家,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形成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淄川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从2008年开始,淄川区连续举办五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对接项目1182项,签订合作项目193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个,全区高技术人才达到80余人、其中“泰山学者”2名,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达到26家,国家级品牌达到14个,加快了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变。
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比肩,是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信息、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SM商城项目是由菲律宾SM集团和香港集成汇财集团联合开发建设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220亩。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预计年销售收入18亿元,对于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富陶瓷城五期、东鹏陶瓷总部基地、山川国际大酒店、昆仑瓷厂1954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此外,淄川区还将继续按照山区发展有机农业、平原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闫盛霆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