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陶涵著 林添贵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的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敌视中共,却敬佩他们的纪律与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训斥后便不再记恨;他年少时曾经风流,却对宋美龄情有独钟;他思念儿子却谨守家国分际,不愿用条件与斯大林换回蒋经国。他要求属下忠诚至上,却也会行径残暴,运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本书是一本紧扣时代、贴近人物的蒋介石传记。
中美破冰前的蒋氏父子
1976年9月新任驻华大使马康卫来到士林官,转达了尼克松政府对台湾“不会受到忽视”的态度。
但其实早几个月前,周恩来通过往常香港的中间人报蒋,北京与华盛顿通过第三者秘密接触。次年春天,蒋经国告诉基辛格,国民党政府“在香港情报人员获悉中国共产党可能提议更改华沙会谈的地点,或许甚至会主张移到北京举行”。基辛格的助理何志立向基辛格和尼克松呈报,蒋经国“试图暗示我们,国民党政府与中共有情报接触”;何很可能是对的。何志立认为,台北的目的可能是“提醒我们不应该不拿国民党政府当一回事”。何志立推论,从北京的观点,“这个情报插曲是个有用的提醒,让我们明白,共产党在当前会谈的即时策略目标,或许是试探能否在我们和(国民党政府)之间塞进一把刀刃”。
可是,何志立忽略了周、毛决定要把此一敏感情报传递给蒋的主要原因。第一,他们很可能希望让蒋明白,他已被美国抛弃,因而鼓励他同意与共产党政治解决。第二,也是最直接的理由是,他们可能希望促成双方,坚定“反对两个中国”的安排。周和毛晓得,蒋和他们一样,都是民族主义者,因此既然华盛顿、北京高阶层会谈已近,周有必要传话给委员长透露北京领导人绝不会接受两个中国的架构,希望蒋也采取相同立场。近日内,这两个旧日同志、友人一定重新确认过彼此的共同观点,以及各自政府对此关键议题的主张。因此,中共领导人希望再次搭起国共联合阵线的舞台——这次是事实的不经宣布的联合阵线——仅适用于中国领土完整的。就和一九五八年金门危机的幕后交涉一样,这一次的合作将涉及到大陆同意在一段无限期的时间停止对国民党政府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