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如何把握文艺与市场的平衡——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侧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31日09:46 来源:光明日报 李韵 丁晨

  日前,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相关机构及多所高校的文艺家、文艺评论家和专家学者,围绕“艺术与市场的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健康发展之路”的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创作与批评等多个维度,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

  文艺该如何看待市场冲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对文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脱离市场来谈论文艺,在如今已经不现实。这如同一柄双刃剑,利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可以激发文艺创作的活力,但同时也会对文艺产生冲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说:“市场的逐利性与艺术的审美性、超功利性形成尖锐矛盾。而这种矛盾,使艺术与市场的张力贯穿于文艺创作、评论和研究的全过程。”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程蔚东看来,市场冲击下的观众欣赏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能恰当地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就是适应这种变化而推出的成功案例。创新后的节目形式,使得节目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第三季广告收入更达到12.8亿元,占了浙江卫视全年广告收益的三分之一。《中国好声音》在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艺术面对市场冲击也可以有良好的发挥。

  被市场改变的还有传播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当下的文艺创作离不开营销过程,在经过了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博客营销阶段和以电影《失恋33天》为代表的微博营销阶段之后,文艺作品的新媒体营销开始进入微信阶段。“微信具有更加强大的自媒体能力,极大地改变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金元浦如是说。

  市场中的文艺如何站稳

  市场与艺术,“两者只可偏重,而不可偏废,应当努力寻找两者的恰当的平衡点和合理的倾斜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贵山说出了当下文艺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以书画创作为例指出,市场条件下的艺术创作必须“面对观众”,不能无视观众的眼光。他说,过去书画作品是文人抒发自己的心境,但现在的作品“是要面对公众的,需要在展厅里接受观众的检验”。

  另一方面,走进市场的文艺工作者还要对受众存“敬畏之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认为,优秀的艺人总是以敬畏之心面对观众、面对艺术,无论本事多大上台表演都会放下身段,不摆架子,为观众献艺。他说:“艺术追求没有体制内外之分,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持文艺方向,坚持艺术标准,坚持向上、向善、走正路的价值追求。”崔凯说出了与会专家的心声:文艺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需要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文艺评论在市场中的责任

  不少专家认为,在市场冲击下,要保持文艺创作的高质量,必须要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说:“文艺评论在宏观上是为主流价值观和文艺向上发展而存在的,它的目的是辨析真伪、引导创作,揭示艺术的精神实质。”

  与会者也都认识到,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批评的感召力减弱、文艺批评的影响力不足。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说:“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发展的各种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给予热情赞扬并进行理论提升;对在市场中迷失方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做法,则应理直气壮地加以批评。”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应成为文艺评论工作者努力践行的治学态度和做人谋事的准则。文艺评论必须体现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丁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