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年小说家群现象研讨会

11月2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收获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浙江文学院承办的浙江青年小说家群现象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浙江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和平,浙江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等参加会议。研讨会上,雷达、何西来、吴秉杰、吴义勤、何向阳、施战军、崔道怡、陈晓明、贺绍俊、王干、牛玉秋、李建军、孟繁华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详细]

赵和平:浙江作家后继有人

浙江是一个出作家的地方。随着浙江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浙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规模化”的倾向,在青年作家中,形成了几个集中的作家群落,比如杭州的网络文学作家群、宁波和嘉兴的青年作家群、湖州的“80后”女作家群、温州的小说家群,他们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浙江文学创作生气勃勃、持续繁荣的文学图景。为集中展示浙江青年作家的创作面貌,研究青年作家的创作特点,为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发现问题、提升品质,我们与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文艺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收获杂志社等一起举办了“浙江青年小说家群现象研讨会”……

专家学者点评

雷达鲍贝:关怀每一颗孤独的灵魂

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鲍贝的作品。拿来一看,大感惊异,她的创作与我熟悉的领域相距甚远。我无异于闯入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有失语危险的领域。我平日留心较多的是社会历史内涵较为丰厚的、偏重于宏观性、史诗性的长篇作品,或那些指涉底层、历史、乡土、普通人命运悲欢的作品。但鲍贝与之皆不同。她的领域该怎么描绘呢?也许是:都市,而且是存身于都市里的某些畸零的、有闲的、有心灵创伤经历的女性和男性。例如长篇《伤口》《爱是独自缠绵》、中篇《松开》《我爱张曼玉》、短篇《空瓶子》等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描绘鲍贝:她是一位对身体和性别、性爱和冷暖甚为敏感的,以都市女性或零余者为描写对象的……

何西来薛荣:他是写小说的料

仔细读了薛荣自2005年以来的8篇小说,感觉薛荣是块写小说的料:会编故事,能通过想象作细部的深入开掘与铺陈,把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积累活化起来,重新创造一个艺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他的艺术个性。我所读的8篇作品,在叙事上、题材上、语言运用上,都不给人重复的感觉,能够让人读出趣味来;无论对外部情境的描绘,还是人物的心理分析,多能既细致深入又合情合理,能够较为成功地把作品的焦点集中在不同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展示上。
  除了局部的夸张性描写,从总体倾向看,薛荣大体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即大致按照生活本身的形态……

贺绍俊畀愚:柔性的反讽以及哲学品格

畀愚的小说叙事很有个性,很难跟别人的小说“合并同类项”。当然也有人把他的小说合并到写小人物这个同类项中,的确,畀愚基本上写的都是小人物,但是不是写小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作家如何写小人物。畀愚写小人物的方式与别人不一样。他是采用一种特别的叙事方式来写小人物的,我把他的这种特别的叙事方式称作为不动声色的冷叙述,这种冷叙事透露出一种很有意思的反讽。
  比如说《通往天堂之路》这篇小说,有关部门要在孙家浜这个村子建火葬场,开始村民都反对,后来发现火葬场带来了赚钱的机会,大家都来做丧葬生意,这是通往天堂之路的第一层含义……

吴义勤孔亚雷:我们时代文学的另一面

之前对孔亚雷的小说接触很少,这次集中阅读了他的长篇小说《不失者》和《如果我在即将坠机的航班上睡着了》《芒果》《礼物》等一系列短篇小说,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他的小说保留的“纯文学”气质很对我的胃口,也唤起了我对上世纪80年代那个充满激情的中国文学时代的记忆和情感。
  孔亚雷的小说具有先锋气质和现代主义品格。他的小说与时代、现实、历史等宏大叙事元素无关,而是纯粹关注个人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既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既可以是形而上的,又可以是形而下的,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或先验的,甚至是梦幻、寓言和童话般的……

牛玉秋陈集益:一代人的痛感与孤独

陈集益的作品我看了以后是非常感慨的。陈集益1973年出生,因为做文学研究,我常常琢磨这一代人到底是什么状况,有很多问题我过去在心里面有疑问,但是不得其解。看了陈集益的小说,我觉得对我确实很有启发。很多评论家不同意或者不赞成以代际划分作家群,其实我觉得这种划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我想当代文学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文学,也是要求不断出现新鲜感的文学。而随着越来越多“70后”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如何界定评判他们的作品也是我们必然面对的问题。
  以我的生活经验,起码在当代中国,代际的界定是有意义的,当然会有一些不够全面的地方,这是任何概括都不能避免的……

李建军海飞:略显感伤的温情叙事

海飞的叙事轻扬、流畅,仿佛秋水奔涌,流云过空,给人一种特别快意的阅读感受。他所讲述的故事,大多涉及底层人的艰难处境和尴尬状况。海飞对女性似乎更关心,似乎更善于写女性。他笔下的女性大都有着坎坷、复杂的情感经历,生活得很艰难,但是,无论受过多大挫折,生活负担多么沉重,都表现出坚强的生活态度。
  《医院》里的唐小丫,从18岁到40多岁去世,她似乎就没怎么顺利过:她爱唐大军,但却不得其所爱;她跟柳生好,为他怀孕和流产,他却一走了之;她嫁给王进,但就在女儿满月的时候,丈夫死了;后来,嫁给了心肠很软的更夫,但生活了不到一年……

施战军哲贵:特异的小说视角

在近年来活跃的青年作家中,哲贵的创作个性非常鲜明,他的精进之路也是有迹可循的。
  2007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决不饶恕》,对“虚情假意”的人性力量作了空前的叙写,他这个时候的作品里面有一种内在的锐利。次年发表的《金属心》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同样是表达一种情感的渴望,但是和现实中国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富人阶层的生活,发生了切近的审美连结。此后这种变化开始向深处探寻,视线也变得开阔。以此为代表,包括《雕塑》《陈列室》《刻字店》等,直至2009年以后,从《责任人》和《住酒店的人》这两篇小说,他专注于这一群体精神形态的采样探寻的努力……

崔道怡杨怡芬:真情怡然 隐秘芬芳

长白岛很小,“小到在地图上可以忽略成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在杨怡芬眼里,这一滴水能折射整个世界和人生。她起步时以城市为背景,《披肩》引人关注。随即转向海岛,《含糊道》为人称道。8年后,《追鱼》《你为什么还不来找我》使人刮目相看。生存环境虽然不同,但主人公多是女性。在她笔下,女人大都禀赋温馨的母性、真挚的爱情。
  今年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中篇《追鱼》,在我看来可谓她的代表性篇章。民俗风情最浓郁,少女纯情最动人。渔家女小素爱上了高考落榜的知青刘小毛,未婚先孕。小毛要她跟戏班子一起走,小素不肯……

吴秉杰斯继东:力量的培养

斯继东说,“70后”作家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三分天下有其一”,我想,这可能是合乎事实也合乎道理的,反映了他自信的一面。斯继东又在一篇小说中捎带谈到创作如何能够“火”起来的问题,谈到要讲一个好故事与如何才能讲好的问题,以及“红小说”不等于“好小说”等等问题,这似乎又反映了他在写出自己满意的小说与读者认可的小说之间,还有不太自信的一面。“70后”这代作家对自己的创作追求什么,似乎很清楚,至少在观念上自觉而又清楚。
  看了斯继东的十几篇小说,第一个印象是他变化多端。有写农村的、写家庭婚姻的、写军营的、写政府机关的……

梁鸿鹰吴玄:越来越“陌生”

《陌生人》是吴玄的代表作,陌生是吴玄小说的核心元素,同时吴玄的小说让人感到他这个人的陌生。按说吴玄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但写的东西却与“60后”作家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夸张点说是足令“60后”感到陌生,至少也是令不少“60后”很有些难以理解。他笔下的大多数“70后”、“80后”们,很少受体制的约束,也很少为固有观念、甚至伦理所束缚,似乎独往独来,自由自在,一派自得、快乐的样子。但仔细体会一下,其实他们内心往往并非如外表这样,而是在看似放得开的躯壳之下有着不小的痛苦、彷徨和游移,时时让一般人感到“陌生”。吴玄小说创作的生长点也就在这里……

陈晓明艾伟:在命运的极限处行走

艾伟迄今的几部作品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中短篇小说姑且不论,长篇小说《越野赛跑》《爱人同志》《爱人有罪》《风和日丽》等作品的发表出版,也有相当反响。
  读艾伟的作品,其实不难看出他的小说艺术的特征,那就是他一手抓住人性,另一手抓住命运。而就他的小说叙事来说,应该说是先抓住命运,在命运中来表现人性。
  我们可以看到《爱人同志》《爱人有罪》《风和日丽》都有相当的命运意识,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小说开始就都处于生存的困境中,或者说绝境中。《爱人同志》中的刘亚军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伤残英雄……


孟繁华 东君:“清”的美学和批判

东君的小说创作起始于新世纪,他的第一篇小说《人·狗·猫》发表在2000年2期的《大家》上。十年对一个作家来说不算长,但十年的时间却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端倪——他是否有可能从事这个行当,或者说他是否“当行”。当我有机会阅读了东君重要的中短篇小说以后,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君的小说境界高远,神情优雅,叙事从容,修辞恬淡。他的小说端庄,但不是中规中矩;他的小说风雅,但没有文人的迂腐造作。他的小说有东西文化的来路,但更有他个人的去处。他处理的人与事不那么激烈、忧愤,但他有是非,有鲜明的批判性,也有一种隐秘的、尽在不言中的虚无感。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君小说的独特性……

王 干张忌:讲究叙述的作家

张忌1979年出生,按他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应该属于“80后”。但是张忌的创作和“80后”作家有较大距离。张忌是一位讲究叙述的小说家,他的叙述给人感觉是充分打开的。张忌的充分打开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人物、故事、语言,等等。
  对他来说,叙述是一种游走,也是一种播撒。比如《小京》这篇小说,小京的死本来是可以写成关于谋杀的故事。按照我们一般的小说套路,都会设置种种悬疑、推理,去探讨人物命运背后的种种变卦,然后挖出人性的深度。传统的像《尼罗河上的惨案》,先锋的像余华的《河边的错误》。但是张忌不取这样的思路,他写着写着,最后不写女主人公小京怎么死的……

何向阳方格子:深切体恤女性的艰难

方格子是在中国小说学会的短篇小说排行榜中两次入围的青年作家,一篇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一篇《像鞋一样的爱情》。她的小说,呈现出南方叙事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素描。不像北方一些作家,大笔一挥,是油画泼墨的感觉,而她是用不动声色素描的呈现方式,丝丝入扣,气韵生动,气场贯通。
  就我本人来说,很喜欢小说家在小说当中点滴渗透、不动声色的写法。当然,平地惊雷和很悲壮的写法也很喜欢。就小说而言,我觉得这种丝丝入扣气韵流通的方式更像小说。她的小说主要从个案出发,找一个很小的切口入手,然后到达历史的深处……

浙江青年小说家

鲍贝

鲍贝

薛荣

薛荣

畀愚

畀愚

孔亚雷

孔亚雷

陈集益

陈集益

海飞

海飞

哲贵

哲贵

杨怡芬

杨怡芬

斯继东

斯继东

吴玄

吴玄

艾伟

艾伟

东君

东君

张忌

张忌

方格子

方格子

专题摄影:王继国